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RCEP的生效和各项跨境贸易便利措施的不断落实,中国—东盟跨境贸易的数量、质量和规模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然,我们在看到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向好发展的同时,也要预防和妥善解决好与贸易有关的法律纠纷问题。物流当事人的识别、货物滞留或拒收是跨境物流弥久的传统法律风险,也是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中突出的法律风险,而无单放货则是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中最应防范的现实法律风险。国际贸易术语的合理选用和适度拓展,商业保险的理性选择和适度创新,以及摒弃投机心理的非合规经营和订立合同时的超前预防,是防范和应对跨境物流法律风险的有效途径。跨境物流法律纠纷的解决,诉讼是要尽量避免的选择,和解与调解兼顾了经济和效率可供当事人选择。但对于不可避免的对簿公堂,仲裁理应成为涉外民商事案件纠纷解决的首选;对于小额纠纷,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定分止争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在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及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不仅是实现农产品"惊险的跳跃"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由于目前广西农产品流通范围小,存在重国外市场,轻国内贸易;重局部交易,轻全局流通;重差异产品贸易,轻相似产品互通等贸易结构失衡问题,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贸易,保障农产品流通通畅,必须不断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区内外及产业内外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东盟合作从“黄金十年”迈进了“钻石十年”。在此背景下,针对广西广告产业存在的起步晚、起点低、整体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差异大以及市场秩序不规范的现状,须进一步优化广告产业结构与布局,以广告产业园区为载体优化广告业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对广告产业发展的资金和信贷支持,加快广告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广西产业的调整。中国与东盟的口译作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必须跟上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广西对东盟口译发展落后,造成了本地人才资源闲置与市场需求量大的矛盾。结合广西产业发展需求,广西在东盟跨文化口译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扩大中国-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提高译员的跨文化意识,把高质量的语言服务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交通运输合作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成功应归因于中国—东盟交通运输合作机制,这一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了有关交通运输合作的实施机制、合作条约、会议论坛、专门组织机构、渐进的合作模式等等.然而,这一机制也存在缺陷,需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应对.中国—东盟交通运输合作机制为自由贸易区合作法治化进程提供了现实的范本,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重点主要是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农产品贸易互通及农业信息共享等。由于广西与东盟产品既相似又互补,而且地理位置相近,因而广西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广西应构建特色农业生产结构,以粮食为根本,大力发展优势种植业;以畜牧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水产业;以主食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加工业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的语言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建设加快了广西与东盟在各领域的交流,小语种人才的高需求及东盟国家的"汉语热"等新形势呼唤全新的语言教育政策.在分析语言教育现状及当下面临的语言政策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语言发展战略制定的着眼点和方向,说明应发挥区位优势并整合本地语言资源,最后从东盟语种教学及面向东盟汉语传播两个层面,提出对广西区域语言发展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法治治理是全球治理模式的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倡议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公共产品,二者具有天然的共生性。东盟国家历来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面对全球层出不穷的风险挑战,中国—东盟健康发展的经济、贸易、文化关系为区域和全球稳定提供了支持。丝路精神特别是海丝文化所指向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类生存与进步的方法,也是中国—东盟硬法与软法法律效力的深层次来源。法治“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规范性体系外在表现为“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内在表现为外散内紧式开放性规范体系。这一体系是基于丝路精神的、由硬法与软法共同组成的综合性规范性结构,既包括法律,也包括政策、标准等;既包括国际法规范,也包括国内法规范。法治“一带一路”、“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外散内紧式开放性规范体系是对法治“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规则体系在不同维度上的刻画。从实践性角度,中国—东盟规范性体系可区别为框架性规范与领域类规范,其中,领域类规范以经济类规范为主...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美丽广西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逻辑上的关联性,生态文明为美丽广西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践上美丽广西是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逻辑结果。美丽广西建设经历了“战略规划—城乡清洁—美丽乡村”三阶段,并且初见成效,但还需加强社会维度层面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态效率水平;加强全社会动员形式,避免陷入形式主义;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广西当前面向东盟发展语言产业面临语言产业人才匮乏、行业地位不明确、语言资源开发落后、语言产业结构层次低等问题。在语言资源理论的启示下,广西应着力开发汉语资源、东盟语种资源、民族语言资源,发展相应的语言经济和产业。在具体策略层面,应培养语言产业人才、构建语言产业体系、提高政府参与和管理职能、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语言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在差异化产品的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与东盟间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广西与东盟产业贸易既存在互补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并制定正确措施,促进广西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递增态势,此类犯罪在东盟国家的窝点证据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存在提取、固定及移送的困难。当前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取证主要有委托取证、境外取证以及境外联合取证三种取证模式,但这三种取证协助模式现阶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有效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造良好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应建立合理的合作激励机制,提高东盟国家执法机关合作打击犯罪的积极性;细化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协定的内容,明确证据提取、固定、移送的要求;加强对中国—东盟警务合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调查取证的技能;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警务合作,扩大境外取证模式与境外联合取证模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并行发展及双向互动,全球在地化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全球在地化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交互流动打破了全球、区域和地方的界限,以语言差异为标志的身份认同边界面临重构,跨境语言治理的理念与手段也面临挑战,需在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规划与多主体平等参与的横向治理的平衡中寻求出路的同时,促进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彰显平等、和谐、多元的治理理念和艺术追求。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东盟处于在英语和本土语言竞争、殖民历史痕迹和文化自主意识并行、全球与地方的交织互动之中。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面对这一现实,在深入研究东盟国家的语言治理现状与政策的基础上,以语言治理为抓手,增强我国语言治理的议程设置能力,完善语言治理机制平台,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加明显。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旅游合作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作为该区域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在中国—东盟生态旅游领域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广东省自身生态旅游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机制不够健全,与国内其它省份相比竞争力相对薄弱,其生态旅游产业亟待大力开发。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探析广东省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通过区域生态旅游合作整合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广东生态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文化距离是各国不同文化特征的差异程度,它对跨境文化产业或公司人员的适应、跨境文化产业或贸易交易、跨境文化企业或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以及深层文化理论、价值观产生影响。地理空间的比邻、共同文化认同理念、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国与东盟跨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合作的基础。我国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与东盟跨境民族文化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中国建设,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治理方式的变革纳入法治的轨道,通过法治中国建设,构建政府、市场、社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并且通过法治中国建设,切实提升国家治理主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近十年关于广西的报道的内容和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民日报》中的广西报道量呈现出逐年增多呈曲线变化的趋势,其中,经济和政治是有关广西报道的重点议题,报道态度总体上呈现“肯定”为主、“中立”居次、批评“较少”的立场,构建了广西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象,建构起广西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形象、和谐的民族形象,同时也客观呈现了广西所存在的问题,全面呈现了完整的广西形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