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较系统地阐发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第一次将西方的“法治”概念引入中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主张实行近代法治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法治思想的梳理和研究,探讨黄遵宪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律近代化中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的安保法制改革一方面不断背离“和平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法律效力。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日本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强化《日美安全条约》适用效力,为安倍推行安保法制改革提供了基础。自民党的执政经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驱动以及中日战略互疑的加深,构成了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的内外成因。为强化自卫队活动范围和力度,加大干预国际安全事务,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根本目标,安倍启动修宪进程,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放出“安保三箭”,制定并修改一揽子安保相关法律。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即将在具体法律层面得到全方位实现,从修宪层面来看,在中长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是对《日本国宪法》“和平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严重背离,不但会对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形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亚太乃至世界的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3.
张锐智 《日本研究》2005,3(4):92-96
在近代中日法文化交流转向的过程中,黄遵宪是开启日本近代法文化流入中国的第一人.黄遵宪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政制度现状的评介,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宪政文化,同时也为清末的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文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8):100-103
中国近代,学界把"东学"狭指"日本之学术"。因为研究近代的黄遵宪"国学"与"东学"的关系,即借用了近代通用的"东学"之涵义。黄遵宪首先在《日本国志》中提到"国学"之词,并且多次提到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还叙述了日本近代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代表人物之一本居宣长。我国近代,国学界盛行"国粹"之说,也不可忽视黄遵宪的贡献。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给予了我国近代国学者极大的影响。我国近代学者通过《日本国志》,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而且还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了解了日本近代的"国学",了解了日本的"国粹",黄遵宪对我国近代"国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并且黄遵宪也阐释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对日本学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关注历时近30年,其认识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初抵日本时,他有怀疑,但无敌意,还乐见其成。阅读西方民权原典,尤其游历美国后,他接受变革思想,潜心完成研究日本名著《日本国志》,对明治维新开始总体肯定,不过对形而上的伦常纲纪问题持异议,对议会制度、法制问题则持观望态度,同时预言,追求强大的日本有仿效英国称霸天下之野心,中国首当其冲可能遭受其害。游历英国、参与戊戌变法后,以增订《日本国志》、创设保卫局为代表,黄遵宪开始热烈追求君主立宪政体,但主张采用渐进方式,不提倡如日本立开国会,同时指出,日本政党内讧的结果已遗祸邻国,尤对中国。日俄战争后,黄遵宪对明治维新的普及教育最为肯定,有意效仿。黄遵宪丰富、复杂而曲折的明治维新观,在当时有警世价值,今天仍具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敏振海 《社科纵横》2013,(1):276-277
本文论述了在清末法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对大陆法系的德国法的继受,而这种继受是通过直接向德国学习和通过日本为中介向德国学习两个途径实现的,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对清末中国法制改革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此后中国的法制始终遵循着大陆法系的模式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析日本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的大爆炸式金融改革终结了日本护送船队式的保护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但是随之大规模出现的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事件却令金融改革陷入困境。2004年日本启动了第二阶段的金融改革,要点之一即在金融立法中全面加强并逐步统一有关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性规则。随着一系列法制改革,尤其是出台《金融商品交易法》,日本逐步构建了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正处于放松金融监管的市场导向型改革进程中,相似的金融法制传统和改革进程要求我们重视对日本经验和教训的借鉴,关注其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三参拜靖国神社,不仅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受到部分日本国民的正面抵抗,而且也是直接违反《日本国宪法》的违宪行为。《日本国宪法》序言所宣布的原理、法则是宪法中的宪法,是不得违犯的,是必须遵循的政治道德法则,日本的和平宪法与该宪法对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的特别要求也是必须始终遵循的。恪守政教分离原则是《日本国宪法》的通说,是战后日本宗教政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毅 《日本研究》2001,23(1):44-54
引言  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起点 ,至今已有 130余年的历史。由于地理、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因素及当时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维新”伊始 ,日本的变化便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关注。1878年首任驻日本公使黄遵宪开始撰写《日本国志》,1898年康有为编撰《日本变政考》,成为世界上最早研究明治维新的专著。继而 ,康、梁 (启超 )等师法日本“变旧法 ,取新政”,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遗憾的是 ,中国人从理论与实践中对明治维新的认知和认同 ,终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告罄。从此 ,“改良主义”与“渐进式改革”便成为“祭品”,被无情…  相似文献   

10.
安倍内阁在解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上先后采取了两种法律方式:直接修宪和解释修宪。从宪法学和宪法实务的角度看,两种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直接修宪方式通过修改宪法第九条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将直接破坏《日本国宪法》的和平主义原理,同时还破坏了《日本国宪法》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联合国宪章》的法源位阶关系。解释修宪方式超越了内阁的宪法解释权限,并且内阁的宪法解释及其修正案不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通过内阁会议形式修改宪法解释也无明确的法律依据。尽管法律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但综合当前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局势等各方面因素看,解释修宪方式未来发生逆转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1.
对清末法律移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法律移植是清末法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一移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立法移植为主,内容上具有先进性、超前性、民族性,并深受政治因素影响。立法移植在当时维护了清廷的统治,挽救了清廷危局,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法律,奠定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基础,开创了法律改革的先河。它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法律移植不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还要立足于本国实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注重传统基础上,积极引进、吸收外来法律,并充分发挥法学家在法制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祖伟 《日本研究》2002,(1):80-85
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解体 ,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末修律不同于中国封建历朝历代变法改革的最大特点 ,就是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 ,使得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 ,从法律术语到法律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成为大陆法系的组成部分。日本法作为中国法律与大陆法系法律媒介 ,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历史是曲折发展的 ,似乎也呈戏剧性 ,但我们必须正视历史 ,因为她的背后依托着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早在公元七世纪 ,当中国的唐朝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达时期 ,成为世界强大帝国之时 ,日本则刚刚进入封建社会 (…  相似文献   

13.
政治与法律日本“行政救济”法制问题浅谈邱生《日本研究》87.1.2合刊(37)日本的少年立法满达人《日本研究》87.5(62)浅析福泽谕吉的《脱亚论》邹晓翔《日本问题》87.5(50)论日本哲学思想史的特点李威周、史学善、李彩华《日本问题》87.6(1)有关军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的几个问题万峰《日本问题》87.6(16)税制改革问题与日本政局浅析蒋立峰《日本问题》87.6(16)简析池田勇人的中国观何泽贵《日本问题》87.6(20) “七七事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陈本善《现代日本经济》87.5(1) “七七事变”前后满铁在华北的经济扩张民奋《现代日本经济》87.5(5…  相似文献   

14.
赵晓耕  崔锐 《浙江学刊》2007,7(1):141-146
《申报》素有“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之称,其中涉及的法制内容也相当广泛。本文试图从《申报》创刊到民国之前所载法制内容的分析出发,探究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转型时期中民办传媒对法制进步的影响。《申报》批判传统司法积弊,引入西方法治文明,监督政府及司法运作,推进了清末的法制进步。  相似文献   

15.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10,26(6):53-57
明代杨寔《宁波郡志》与黄润玉《宁波府简要志》是明代较早两部关于宁波的地方志,两志成书时间前后相从,内容上一繁一简。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张寿镛在编辑《四明丛刊》时认为《黄志》先成于《杨志》,且撰有十条证据。事实上,通过对两志体例和内容的对比,张氏所言不能成立的,《黄志》应当是在《杨志》基础上调整体例,删简而成。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要求,《日本学刊》在著审编读各方支持下,推出了多篇日本研究优质论文,以刊物转载率为代表的社会影响力有所上升。2015年,《日本学刊》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三本中国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全文转载论文为15篇。统计结果如下:《新华文摘》(1篇):刘江永:《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影响》(2015年第18期,原刊2015年第3期《地缘政治思想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篇):张晓磊:《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2015年第11期,原刊2015年第3期《论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战后以来,日本以《日本国宪法》为根本大法,以《国家公务员法》、《地方公务员法》及人事院规则、指令和地方有关条例等为基本法规,以刑法、民法、教育法、外务法、劳动法等为相关法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公务员法体系。日本的公务员法,为行政组织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关公务员各种管理法规的总和。本文拟就其所含的主要内容,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明仁天皇、德仁天皇即位时都宣誓,遵守《日本国宪法》,尽到日本国及日本国民象征的责任。从历史、制度、天皇退位这三个维度,分析日本明仁上皇和德仁天皇为何不断强调其象征性,有助于更深刻认识从平成时代到令和时代过渡期的日本政治。从日本宪政史看,明治帝国宪法下的天皇制是一种军国主义战争模式,而在二战后《日本国宪法》下的天皇制则是一种象征和平的模式。安倍晋三首相力图在任内修改日本宪法,不仅涉及宪法第九条问题,也涉及天皇制问题,其前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险法》作为社会保障法制的开山之作,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覆盖我国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为社会保险相关部门和全体居民进行社会保险实践提供了法律标准和依据。《社会保险法》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有关条款,笔者认为在广覆盖性,农民工社会尊严保  相似文献   

20.
张瑞泉  朱伟东 《唐都学刊》2003,19(1):138-141
区域性地方法制状况是一个国家整体法制水平的缩影,理应成为法史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清末民初陕西司法制度变迁可以较详细地考察清末由沈家本主持的变法修律活动对地方司法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