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哲学以相对主义冲击传统哲学的绝对主义,通过片面性否定实现了哲学的转向。后现代哲学尽管以反现代的面目出现,但它是现代哲学相对主义因素膨胀的产物,并把相对主义推向极端。后现代哲学对现代化的反思虽不乏积极的启示意义,但由于消极顺应现实的负面,偏重于否定而忽视了建构,因而存有理论与方法的迷乱。后现代哲学不会成为21世纪的文化主流,它将面临被新哲学否定、解构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哲学与文化间际阐释学毛怡红于本世纪中叶崭露头角并在当代西方愈益崛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近来在我国知识界引起广泛的讨论。如何从哲学角度说明、把握,什么叫做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产生的社会理论背景及它与当代哲学发展的关系,越来越为理论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3.
史学是否是科学,是史学史的百年论题。文艺复兴使史学摆脱经院束缚,转向“人”的研究。启蒙哲学推导人类社会规则,史学冠以理性主义与科学性。19世纪历史主义方法论提倡档案考据,主张历史具体而非普适性。20世纪之际史学借鉴社会科学方法论,趋于科学化。后现代承继人文主义,赋予史学主观性与叙事质性。后现代之后,史学界正视史学的社会科学属性,肯定其真实性、客观性和规律性。如同现代国家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合流,形成社会科学诞生的历史基础;后现代后之失序与重建,促使哲学、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回归,亦使社会科学史学研究回归。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言哲学本体论受当代科学思潮、科学哲学思潮和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由传统思辨哲学的抽象绝对精神本体转向事实、经验现象本体。这种转向的三种趋向:经验实证的事实本体、意识现象客体和实践功用本体。这种转向给哲学提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信息世界哲学本体新的研究方向,但也存在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必然走向辩证本体论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领域中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哈贝马斯的日常语言和交往行为理论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奠定了语言哲学基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学家借鉴当代西方哲学成果,吸收了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现象学的思想内容,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找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合一的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的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西方行政理论的全面解构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 1、科学哲学的产生和形成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作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状况的哲学反思,逐渐产生并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获得了较成熟的形态,并日益分裂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两大哲学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甚多,观点纷呈,但就其主要的哲学倾向和研究内容来看,在原则上可以归结为这两个领域,纳入这两大思潮。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舞台上最亮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的兴起。但对什么是“后现代”,时至今日仍争论不休。有人把后现代解释为现代后的历史时期;也有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通过梳理,认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并就后现代对哲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哲学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在中西方哲学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在西方哲学中,古代的本体论中心、近代的认识论中心以及现代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垒均未对语言予以特别关注,到了现当代哲学转向才开始关注语言问题,致使语言成为“显学”.在中国哲学中,早在初始阶段——先秦时期,语言就引起了诸子百家的特别关注,先秦语言哲学极其发达,汉代董仲舒的“深察名号”和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是对先秦哲学的继承,也是中国语言哲学的余音。因为南北朝之后直到近代,语言淡出了哲学的视野。如果说先秦是语言哲学的辉煌期、魏晋是先秦的余音的话,那么,宋明时期直到近代,语占反而淡出了哲学的视线。中西哲学与语言的关系形成了强烈对比:中国是由盛至衰,西方是由隐而显。这种差异展示了中西两种哲学、两种文化不同的特质,也凸显了中国语言哲学的人文特征和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技术在后现代语境中的新内涵,分析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在后现代语境中的新趋向。继海德格尔对技术进行"反"现代的叙事之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也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和学术范式对技术进行了"后现代"的哲学反思。在后现代语境之中,技术呈现出与以往相比不同的面貌,开启了新的研究维度。20世纪下半叶以来,技术哲学的建制化发展是在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的,作为哲学家族的一个分支,它在后现代主义哲学智慧的关照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从后现代的“家族相似”性的三点表现入手,从本质观、真理观和形而上学观三个方面将波普尔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家族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波普尔与后现代家族既近又远,即反对本质主义并不代表否定本质;批判真理并不代表否定真理;摒弃形而上学并不代表否定形而上学.研究意义在于从侧面暴露出后现代哲学本身弱势的同时,也为波普尔哲学的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和选择.这反映了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多元性、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 2 0世纪中叶兴盛于西方世界的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与现代科学主义心理学走向衰落的情境下 ,以对现代心理学尤其是科学主义心理学进行反叛和消解为特征的后现代心理学思想 ,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在西方心理学界生成并传播开来。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作为处于童年期 ,其发展趋势尚不明晰的新生事物 ,对其理论内涵和学术主张进行研究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又是一个对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发展史研究极有意义的课题。高峰强教授的博士论文和学术著作《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版 )正是对…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的转向"构成了当代的哲学总特征,语言哲学的兴起具有多方面原因,并经历了还原论、治疗论和终结论三阶段,在批判性反思传统及视角或范型转换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其唯科学主义倾向产生了单向度的弊端,直接产生了当前的种种危机。批判性地对待语言哲学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现代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所处的地位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反思,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能够从最高层次上反映出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过程的每一个特定发展阶段,人类必然具有这个阶段所特有的思维现象。西方哲学史以其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而著称,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一个无限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在这无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直至现代西方哲学,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下面三个大的阶段: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和现代人类学哲学阶段。1、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从欧洲哲学的起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语言哲学的后现代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简要叙述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近况,揭示了在后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语言哲学发生了朝向后现代性生长的趋向,而指称理论、真理理论和心理意向论研究范式的变换,生动具体地展示了这种演变的特征和意义,对于总结语言哲学在20世纪发展的路径和把握未来的走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和后现代思想个主要不是两个时代的区分 ,而是作为两种思想形态的区分。广义的现代是指笛卡尔以来的思想 ,一般的现代是指后黑格尔以来的思想 ,狭义的现代是指从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为止。后现代就是现代之后 ,其一是指“后工业社会”的思想 ,其二是指分析哲学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等探讨语言的哲学。其三是指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思潮。于是西方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现代的和后现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中西哲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复杂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对其进行全面的比较是非常困难的.20世纪的语言哲学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语言工具论,把语言当做存在的建构性力量,因此,通过对西方语言哲学的代表之一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和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具有相似性的道家哲学思想进行深刻分析,可以为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维度。  相似文献   

17.
浅淡西方哲学中语言与哲学命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淡西方哲学中语言与哲学命题的关系剑慧,新元90年代初期,我国学术界普遍意识到当代西方哲学对语言的重视。开始研究语言在整个哲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发展宏观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模式,即古希腊哲学本体论、近代哲学认识论和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的转向”构成了当代的哲学总特征,语言哲学的兴起具有多方面原因,并经历了还原论、治疗论和终结论三阶段,在批判性反思传统及视角或范型转换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其唯科学主义倾向也产生了单向度的弊端,直接产生了当前的种种危机.批判性地对待语言哲学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以对现代性解构和否定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法国女性主义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转向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法国主流女性主义后现代理论转向的思想渊源主要有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以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为代表的法国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希克苏斯、伊里格芮和克里丝蒂娃。对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将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西方后现代哲学在实现对现代性接续、延伸的同时又发生了"肯认中的否定"和"积极的断裂",这种文化底蕴上的"断裂"与"肯认",其实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和创新的呼唤,其根本旨趣在于破除故步自封的形上营造、画地为牢的现代体系,从相对偏远的文化社区走进当代哲学的公共走廊,并借此造就自己文化先锋的"新左派"形象,从而对一切文化积弊保持一种强劲的批判力。分析处在现代与后现代交融与冲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学困惑及其文化本质,无疑对把握其新形态的当代建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