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创造力是与物质世界的飞跃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体创造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研究和开发主体创造力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意义深远。主体创造力开发的关键是重组或重构认识结构。开发主体创造力必须使主体认识结构具有创造思维能力。在主体创造力诸因素中特别强调的是预见能力,培养主体预见能力,是开发主体创造力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补偿主体不必然是实施主体、接受主体不必然是受偿主体、受偿主体不必然是申诉主体,国家不是唯一的补偿主体、受偿主体或监督主体。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利益,利益的表现形态既包括作为国家、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的"人",还可以是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是对生态利益、经济利益的均衡,生态补偿不等同于生态赔偿。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主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是一个多元系统,内含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四个层面。其中,人民群众是基础主体、共产党是关键主体、政府是核心主体、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新兴主体。中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是多元主体间互动与合作的产物,是各主体“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主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律概念,在格维尔茨的权利结构要素中,位列第一的就是权利的主体。同样,对于和平权而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和平权的主体问题。文章认为,和平权的主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主体是个人,这是和平权的基本而首要的主体;第二层次的主体是民族、人类这些人的共同体。而和平权的义务主体只能是国家。  相似文献   

5.
人是文化的主体。人的主体地位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是人的主体地位确立的标志。人作为文化主体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生产性与消费性相统一、创造性与破坏性相统一、自觉性与盲目性相统一等特征。文化主体可分为个人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三大类型,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主体论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在探讨马克思的主体学说时,人们忽略了他的社会主体论。马克思认为,社会的本质是生产关系,而社会主体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主体,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主体实质上也就是资本主体,从而为主体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制度创新的主体系统应该是一个多元系统,内含中国共产党、政府、农民自治组织及广大农民四个层面。其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主体,政府是核心主体,农民自治组织是中间主体,广大农民是基础主体。四大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促成了中国农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德育主体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主体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子项的体系。通过解构德育主体体系 ,发现该主体的层次性特点 :国家 (社会 )是学校德育的原发性即本体性主体 ;教师是学校德育的实践性主体 ,具有派生性特点 ;同时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 ,教师作为实践性主体又具有替代性主体与精神自我性主体的双重结构。本文特别指出 :学生只是自己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主体 ,在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 ,他只是客体而非主体。  相似文献   

9.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 ,这一研究正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向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展现了与原来意义上的主体性不同的主体间性。人在交往中生存 ,因而人的世界是一个交往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主体间性 ,实际上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具有交互主体性的主体和主体共同面对特定的客体或客体世界 ,成为某种共同主体。与这种共同主体相对而言的是某种共同客体。共同主体所具有的主体性是一种共同主体性 ,这是一种内含着交互主体性的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意识与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主体来制约和指导的,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活动以编辑对象是否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而进行编辑实践活动。主体意识是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优化主体结构,包括优化主体思维结构,主体知识结构,主体自我意识,主体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党员主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党员主体地位包含党员的主体意识、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三重含义。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基石,有利于广大党员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加强党员主体意识教育和主体能力的培养、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各项权利的落实,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是现代哲学对近代哲学的主体性理念的扬弃,主体间性包含认识主体间性、实践主体间性、价值主体间性、时代主体间性四个方面。主体间性哲学的实践应当遵循特殊路径,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和谐关系,确立平等互利的实践机理。主体间性的选择是我们突破人类社会发展瓶颈的需要,主体间性的选择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主体间性的融入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种在主体间性基础上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4.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它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是指认知主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相互交往和交流的特性,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主体性的超越和深化.中国进入21世纪后,受哲学主体间性研究的影响,对于教育主体的研究开始进入共存与互存的天地--从师生孰为主体转向师生如何共为主体,即主体间性的平等对话.主体间性维度下的对话不仅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更是一种理解过程和认识过程,语言是主体间信息和意义的传递手段,意义不是主体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主体间形成的.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道德交往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客观历程的逻辑结果,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解放的必然要求。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是特定主体间的一种道德交往过程。其主体间关系是主导主体与对象主体的关系;主体间的交往是多方面的,但只有道德交往才从根本上成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主体间的道德交往是以自律为主的相互规范过程,只有在这种尊重平等的道德关系中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所科学预期的认同;主体间道德交往过程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主体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条件,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与人之间以一定方式互动,实现辅助人达到其目的的技术。人机交互新闻是计算机作为辅助并不断与人进行交流完善各环节的新闻,它不同于人工生产、分发的人为新闻,也不同于计算机自动生产的智能新闻。人机交互新闻中有着复杂的主体关系和人机关系。文章认为,人机交互新闻中的主体包括传播主体、实现主体、收受主体、源主体、影响主体,其核心关系是矛盾的平衡。在人机交互新闻中,人是唯一的主体,机是人的辅助。认识人机交互新闻中的主体及其主体间的关系,对深入理解人机交互新闻,以及人机交互新闻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理论界以醒人耳目的方式广泛地开辟了研究主体意识的疆土。但是,如何更加深入而具体地探讨主体意识对主体活动的制约性,在实践上阐明其重要性,尚待进一步讨论。笔者认为,主体归根结蒂是社会的行为主体,就主体行为而言,主体是自觉的。所以,主体行为并不完全取决于客体,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体自身,尤其是在于主体信念方式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创新主体范式,是指在理论创新实践中对拥有共同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创新方法、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的理论创新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动员部署、培养挖潜的逻辑范式。按照主体范式的结构逻辑,中国共产党是理论创新的核心主体,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的首创主体,国内专家学者是理论创新的学术主体,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其专家学者是理论创新的外部主体。结合当前实践,对理论创新主体,一方面要培养、提高,另一方面要整合、挖潜、拓展。基于此,在今后理论创新实践中,各类型主体应各司其职,敢于担当,交互推进,共同完成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主体范畴是多义的。人作为主体,既可以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也可以是审美主体,道德主体或历史过程意义上的主体,等等。就历史过程中的主体而论,主要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社会实践的现实的人。人类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实质上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发展,而人则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是唯一能动的因素。因此,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