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八四○年六月,英国政府以保护可耻的鸦片走私为直接原因,挑起了早有蓄谋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了一段被侵略、被欺侮的辛酸历史.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竟然惨败于一个远涉重洋、孤军深入、兵源和给养的补充都很困难的英国侵略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此,过去有不少著作曾进行过论述.但是,对鸦片战争失败与清朝吏治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却很少论及.笔者试图对此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专家和同志.  相似文献   

2.
清朝末年,鸦片走私十分严重,走私贩子为躲避关卡检查,挖空心思藏匿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常把鸦片藏在定制的船蒿里,随船经水路运往各地。  相似文献   

3.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作为海军的主力,清政府经营多年并耗资巨大的北洋舰队在战争中全军覆没。所余之南洋水师与广东水师,舰小船破,根本不堪外洋作战,实力远不能与北洋水师相比。清朝海军名存实亡。那么,从甲午战后到1912年清朝垮  相似文献   

4.
整整150年前,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鸦片斗争,通常称为“禁烟运动”。这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反贩毒、反吸毒运动,是一场反对英美鸦片贩子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一次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对于这场斗争,以往的评述往往只注重广东一隅,忽略了当时遍及全国的禁烟活动,面对围绕如何才能禁绝鸦片的大讨论,则被说成是严禁派和弛禁派的一场斗争。这些评论未免失之偏颇,本文拟就此谈些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整整150年前,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鸦片斗争,通常称为“禁烟运动”。这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反贩毒、反吸毒运动,是一场反对英美鸦片贩子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一次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对于这场斗争,以往的评述往往只注重广东一隅,忽略了当时遍及全国的禁烟活动,而对围绕如何才能禁绝鸦片的大讨论,则被说成是严禁派和弛禁派的一场斗争。这些评论未免失之偏颇,本文拟就此谈些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探讨道光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决策,对鸦片战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鸦片问题的摇摆不定.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摆在清廷议事日程上最急迫、最棘手的是如何处理鸦片的问题. 鸦片是具有药物功能的麻醉性毒品,原产地不在中国,由外国商人贩运来华.早在1729年,清雍正帝就颁谕禁止贩卖鸦片.1800年,嘉庆帝颁谕禁止鸦片进口和在国内种植罂粟.由于清政府统治集团的腐朽,禁令等于虚设,鸦片走私日益猖獗.怎样解决鸦片走私进口所  相似文献   

7.
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与朝鲜存有宗藩关系。从19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清政府力图强化对朝鲜的控制,但清政府为了强化对朝鲜的宗主权而采取的措施在很多方面不是舍本求末就是失当的,它力图遏制日本在朝鲜势力膨胀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成效。因此,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前对朝鲜所执行的政策基本上是失败的,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中华魂》2013,(24):4-5
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中法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为了征收鸦片税,于1887年3月27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签订议定书,承认葡萄牙永据澳门。12月1日,  相似文献   

9.
陈化成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斗争中殉国的民族英雄。陈化成升任福建水师提督之时,正值东南沿海鸦片走私猖獗。陈化成与林则徐一样,对鸦片毒品深恶痛绝。他积极支持林则徐禁烟,多次阻截英军的鸦片走私船,打击了鸦片走私贩的嚣张气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陈化成临危受命,调任江南提督,驻守吴淞炮台。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1842年6月16日),集聚于  相似文献   

10.
怎样处理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是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鸦片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奇变”,清朝统治集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派别斗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从维护清朝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尊严出发,主张抵抗;以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从个人和本集团的私利出发,要求投降;道光皇帝则介于两者之间。道光皇帝即位于1821年,伴随着他登上皇帝宝座的是鸦片这个怪物已经浸透了清王朝的官僚机体。随着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一方面使清朝很大一部分官僚直至皇帝从  相似文献   

11.
后续走私犯罪因其日趋严重而倍受关注,准确把握法律方能对此类犯罪进行有力打击。故在适用《刑法》有关规定时应综合法理、立法背景、立法意图作宽泛理解,以“偷逃应缴税额是否已达法定数量”作为定罪和量刑的标准,从而避免实现中的放纵犯罪。  相似文献   

12.
走私毒品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一种比较常见、多发的犯罪,对于走私毒品犯罪进行打击非常必要.这是因为该罪不仅违反了国家对毒品管制的法律、法规,而且违反了国家海关管理法律、法规,在客观上实施了将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因此,其对国家的外贸和毒品管制危害极大.为了有效地打击和惩治该种犯罪,从理论上弄清本罪的概念,从犯罪构成要件上来把握本罪的特征,正确地把握本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的罪数形态、共犯形态和停止形态,对于司法机关正确地认定本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人类步入核时代以来,核走私就是核扩散的重要途径。随着敏感核材料与核技术的扩散,核恐怖主义已成为现实的全球安全威胁,并被列入全球核安全议程。打击核走私已成为严防核恐怖主义的第一道防线。在21世纪,核走私呈现出全球布局分散化、核裂变材料比例固定化、作案团队有组织化、作案手法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多层面、多领域的合作,从根源上断绝恐怖分子获取核能力的渠道,以消除核扩散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影响下,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数量逐年攀升,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已由走私野生动物的输出国转化为输入国。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等共同犯罪逐渐成为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主要形式。为有效遏制走私野生动物犯罪,要改善林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等措施,从源头上预防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发生,整合森林公安、海关、反洗钱等执法资源,提高预防与控制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效率,同时还需要加强森林公安与国外相关执法机构及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协作,以有效遏制与打击走私野生动物犯罪。  相似文献   

15.
私盐产生由来已久,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各时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清朝私盐贩运对人民生活、榷盐体制、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走私犯罪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特点。为适应惩治走私犯罪之司法实践的需要,中国内地立法和司法领导机关不断创制、修改、补充和调整法律、司法解释,构筑了目前我国惩治走私犯罪相对完备的罪名体系,体现出法网严密、惩罚严厉等惩治特点。但是,从科学合理和发展的眼光来考量,走私犯罪中关于武装走私行为的定性问题、增加保税货物的种类问题、不准确关键用语的修改问题、限制和废止死刑问题等方面的立法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两淮私盐异常活跃,尤其是清中叶,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私盐与官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私盐的市场份额甚至一度超过官盐。有学者认为,在清代,两淮盐区老百姓的食盐消费量基本上有一半来自私盐,即所谓的"官私之半"说。但对私盐经过合理的量化后便可发现,在不分时间与空间差异的情况下,笼统地将两淮私盐比重定性为"官私之半"其实是不确切的,这种现象可能只是在某一年、某几年,或是某些特定区域内出现过,而并非有清一代和两淮各个行盐口岸的常态。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与日本、中国海盗勾结,盘踞双屿港进行海上走私贸易长达20余年。文章通过对双屿港海上私人贸易兴衰的论述,就明中叶浙东沿海“倭寇”的组成,以及海上走私贸易对明海外政策的影响,作了简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明清以降很多学者都认为福建人多地少、海禁、贪污腐败等因素是导致明中期走私贸易兴起的主要原因,但结构主义经济学认为这些都属于恒量因素,不会引发社会经济的剧变。明中期出现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是以“赋役征银”为核心的财政改革,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货币供应不充分,普通百姓手中无银,为寻找白银缴纳赋税,他们冲破海禁,奔向海外,开启了艰难的“贸银之旅”。由此可见“赋役征银”才是走私贸易兴起的根本原因,而葡萄牙人东来与日本银矿的发现则是外因。同时,这也说明16世纪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相似文献   

20.
梅生案是上海、镇江两海关在1891年查获的一起以英国人梅生为首的私运军火案。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该案由上海会审公廨审理,最终的结果是判处梅生九个月监禁。此案显然是重罪轻判,清政府对此判决深为不满,责令当时的驻英大使薛福成就此案与英国外务部进行交涉。经过多次艰难的交涉,梅生最终被驱逐出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尊严,阻止了军火走私的蔓延之势,从而为中国赢得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