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管理界和理论界的许多人在效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盲目追求经济效率而轻视社会公平问题,甚至错误地理解和解释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价值导向下,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急剧扩大,基尼系数迅速飙升到世界最高水平,成为全球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这种状况已经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并已成为阻碍社会安定、团结、和谐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和阐明了公平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一、公平是人类政治生活的首要价值。政治民主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公平社会。政治民主和公民权利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反过来看,社会公平又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和公民权利的重要尺度。二、公平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价值。文章从管理心理学、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三个方面阐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社会公平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生产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即对一个社会或组织来说,权利分配越公平,效率越高;权利分配越不公平,效率越低。三、公平是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公平的社会必然是安定、团结与和谐的社会,而不公平的社会则必然是不安定、不团结、不和谐的社会。并且,社会越公平,越是安定、团结与和谐;社会越不公平,则越是不安定、不团结、不和谐。这是人类社会的铁的定律。因此,中国要想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公平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次社会转型时期,肩负着政治民主化与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使命。此阶段社会极易产生不稳定,且面临诸多社会稳定问题,包括权威认同问题、民族归属问题、台湾统一问题、领土领海纷争问题等。社会稳定问题的背后是公平与秩序,二者的维护需要通过民主与权威的平衡来实现。民主与权威的平衡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内容。我国应当立足于当前国情,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其他国家社会转型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设计合理道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管理协同机制,是调整社会结构、调节社会利益,培养社会成员公民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本路径。按照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思想,理顺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具体构建五个机制:权力整...  相似文献   

4.
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依然存在,其消极影响是破坏公平准则、阻碍实质民主、滋生社会腐败、降低社会公信力等。为此,一要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前提,优化政治参与制度创新的政治环境;二要以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为契机,完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相关制度;三要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保障,确保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合法有序。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建构的人本政治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认知和建构和谐社会,需要确立和坚持十项人本政治理念,即主体性和谐的理念;政治以人为本的理念;劳动人本政治的理念;执政为民的理念;新型社会民主的理念;公民社会自治的理念,以及保障人权、公平分利、适度政府和法治政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论民主政治的社会功能及其建设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需要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它具有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人的基本权利和保障政治稳定等方面的巨大社会功能 ,因而内在地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在当代条件下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是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改革政治体制、合理配置权力资源 ;塑造现代民主主体和建设现代民主文化 ;不断为民主政治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构建法治社会离不开公民意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但更关键的是中国公民普遍缺乏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而传统社会伦理道德束缚;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是公民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只有把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制度保障;把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思想源泉;把培育公民社会作为生存空间,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公民意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蒯正明  杨新宇 《南都学坛》2010,30(2):107-113
在执政资源系统中,"社会"一词主要指公民社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指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社会资源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建立社会组织、发展社会民主、保障人民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其对中国共产党社会资源建设的启示主要包括:正确看待民间组织作用,引导民间组织发展;实行民主执政,适应公民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提高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不但是构建我国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方面,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分析、揭示当前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有关问题,提出从维护社会公平、消除社会排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拓展沟通渠道等四个方面解决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造成当今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政策、法律和教育6个方面原因的分析,指出造成今天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不是市场化取向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即不是一种经济公平,而是在改革中政府缺位造成的。并由此指出政府应在社会保障、权力监督、国企财务监管、改革政策调整、健全法律和公平教育上着手,力求在社会收入分配领域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党必须做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政治稳定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而实现社会公平是保证政治稳定的必要前提,没有社会公平,国家的政治稳定就无法实现.当前我国政治特权现象滋生、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地位不平等现象显现,因此,必须缩小贫富差距,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观来维护社会公平,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可能性的最深刻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现实表现在于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伴随着社会资源占有与控制的多元化,个人独立性相对扩大,个人受组织、身份的限制趋于减弱,寻求自身发展的选择余地不断增加,个人财产权利等各种权利的状况也日益得以彰显和改善。健全的公民社会是现代国家建构的社会基础,要实现国家转型,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正常发育的公民社会,使社会不会因为政治上的波动而失控。  相似文献   

14.
论公平概念的可操作性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公平不是由个别理论家或政治权威的立场、观点和看法所决定的,而是由组成人类社会的所有个体成员、即社会公众所决定的。社会公平的基础应当是社会公众对于权利分配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合理的、科学的公平定义应当是:在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对于一项或多项权利分配来说,如果公众(参与分配的全体成员)的满意率高于不满意率,则该分配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或社会公平;如果公众的满意率等于或低于不满意率,则该分配就缺乏公平或社会公平。相应地,满意率越高越公平,满意率越低越不公平。该公平定义可称之为公平的民主定义。运用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社会和组织中的权利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的公平程度进行可操作性的、精确的判定,并避免人们在公平问题上的一切无意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制约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基层党组织带劲不足和消极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等等.为深化和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们需要从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和加强村民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为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本文阐述了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文化关系和谐的支柱,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现文化公平,开创和谐文化;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社会伦理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代对重建和谐、公正社会伦理秩序的理论思考,以正义、民主与自由等为其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在社会正义方面,毛泽东形成了以平等为核心的社会正义观;在民主方面,致力于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在自由方面,毛泽东追求政治自由和意志自由,并最终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关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围绕尊重和实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而形成的一个多维的社会范畴,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和分配公平等内容。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社会不公现象是引起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既重要又紧迫的现实任务。必须继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完善司法制度,维护司法公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 2 0年间 ,政治转型成了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政治的上层建筑也面临着政治结构和权威形态的整合、政治制度的创新和政治文化的重构等一系列转型时期的困难和障碍。中国市民社会的成熟将最终导致政治转型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李细兰 《中南论坛》2009,4(1):49-51
本文通过回顾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过程,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主要的任务,明确了中国民主模式已经确立,政治改革的本质在于维护和巩固、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而完善党内民主就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途径。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并力图实现人民的社会权益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