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其中,一带一路、东盟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东亚经济共同体等亚洲区域合作议题格外引人关注。"一带一路"对中国自身而言,它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对于在这一新机制建设中需要优先处理哪些重大关系,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正作者:乔·史塔威尔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5月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国家的许多人开始相信,东亚经济将会迸发奇迹。日本会主导世界经济,中国也将紧随日本。亚洲国家开始被冠以"虎龙"之名,不仅这些亚洲国家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神话,同时整个东亚也被视为  相似文献   

3.
环球资讯     
<正>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0月16日一期发表文章称,美中经济已成"命运共同体"难分难离。文中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2020年之前的中国经济走势给出了三种可能性:一种是中国将相对稳定地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并将逐步实现民主化;二是陷入混乱状态;三是在保持目前体制下不断膨胀。但是,无论出现哪种可能性,美国都不会"抛弃中国"。因为如今中  相似文献   

4.
新年过后,东亚经济危机终于没有蔓延开来,虽然香港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印度尼西亚局势一直不稳,人们也在担心危机随时再次降临,但区内最重要的日本、韩国经济稳定下来了,中国又承诺稳定人民币汇率。应该说,危机终将过去。但是,对这次东亚经济和金融危机的研究,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的重点课题,因为东亚经济危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从中可反映出国际经济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本文认为,90年代初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以及美国出兵伊拉克,意味着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初步形成;而这次东亚经济危…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的中国外交,开拓进取,积极有为,以理论和实践创新打造了外交升级版,亮点多,影响大,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向令人敬畏的负责任大国迈出了一大步。一、外交理论得到创新和发展(一)形成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理念中国提升了"共赢"的外交地位,把"共赢"作为外交旗帜的新内涵,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合作共赢",形成"共赢出安全"思想。强调扩大利益共同点和交会点,认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提出与各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扩大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轴上的中国研究:中日的核心之争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传统上归于"东亚研究"(East Asian Studies)领域。二战后直至上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西方的东亚研究一直更侧重于日本。随着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打开国门,西方的中国研究(Sinology)开始回暖。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显著增速,而日本则开始陷入长期的萎靡不振。西方东亚研究中的中日侧重  相似文献   

7.
日本和中国作为东亚主要的大国,其变化必然影响和带动整个地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国际格局产生影响。以日本和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的最终结局会怎样?这种变化对日本和中国这样的东亚大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日本和中国这两个邻邦之间的关系将对这种变化起什么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求解,已成为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与这一地区关系密切的美国、俄国等国十分重要的事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希望通过对影响日本未来对外战略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的分析,为关注东亚发展趋势的人们提供一个认识…  相似文献   

8.
2000年的亚洲     
随着中国经济的速猛发展,“太平洋世纪”在中国拉开序幕,几乎每个人都在密切关注一个新的经济发展中心的崛起,它的出现对西方企业界将起令人震惊的影响。亚洲已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将来的前景更加光明,到2000年,整个东亚的经济,包括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在内,将与美国经济相匹敌,或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五分之四。  相似文献   

9.
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其后东亚“四小龙”的崛起,以及“大跃进”和“文革”的失败,促使国人对计划经济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毅然走上了体制改革的不归路。叨年代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以及近来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危机,则给国人一个不须交学费的进修机会。这一次,需要警醒和思考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本世纪和下个世纪的中国发展战略。19世纪下半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确立了“脱亚人欧”的发展战略;20世纪初和50年代初,中国的执政者先后确立了以日本为师和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方针,但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实现西化。民国元年…  相似文献   

10.
最近,马立诚和时殷弘先后在《战略与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于中日关系的新看法,掀起了中国国内舆论就对日认识问题的争论。马立诚和时殷弘所持的观点,有别于长期以来在中国盛行的“军国主义复活论”。马立诚认为:让一个战败的日本永远不能恢复到正常国家状态,是不可能的。面对日本未来成为一个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趋势,中国应该把日本恢复正常国家军事状态的军事诉求,同重新恢复军国主义发展道路区别对待。时殷弘则强调,营造良好的中日关系,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中国应该抛开历史问题、强化日中两国在东亚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刘伟  王文 《管理世界》2019,35(3):1-16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演变,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使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一方面促使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使一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政治上,以主权国家为基石的国际体系所隐含的强权政治逻辑,与现代技术、资本发展所需的全球合作之间产生冲突,从而使得世界出现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等问题。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化中的最大变量,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对人类历史上不同种类共同体的研究和阐释,为我们重新审视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提供了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与西方近代共同体建构局限于国家维度不同的是,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放理论的核心。本文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的基本宗旨和智慧,是对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思考,其实施路径多种多样,最为突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不断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nation-state)是一个近代的概念,中国历史传统里面有"家国天下",但那个"国"不是近代的国家,指的是一家一姓之王朝,是私也。今天,我们常常将政府与国家混为一谈,乃是王朝就是"国"的传统观念的残余。中国人很难想象一个既非天下、又在政府之上的国家,那样一个抽象的共同体。如今世人经常在祖国与政府的层面上讨论爱国,缺乏对一个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想象。民族国家共同体简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以及大国的兴衰和拉美化,成为最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重点话题之一。作者依据资源禀赋(配置)、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贸易促进发展这三大有关贸易的理论,利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经济数据,揭示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规律。本文要解答几个相关的问题:1、美国当初为何能实现经济的起飞?2、拉美为何后来落伍?3、东亚和东南亚后来为何能兴起?4、日本和中国为何能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动机?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力求总结出美国的兴起、拉美化以及东亚和东南亚发展的历史规律。本文指出,与世界经济中心国资源互补、经济规模大…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世界面临着文明破裂和深度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并正在推动世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一个分化的世界里寻求合作。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可为全球治理新秩序提供中国智慧。首先,中国侧重经济全球化,承认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各个国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但经济体系强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东亚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关系,像美国回归亚洲,中国迅速崛起,还有一些争端在泛起,岛礁问题重新热闹起来了,特别是日本上演的"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使气氛更显得紧张,因此,大家很怀疑东亚合作还能不能搞,担心弄不好哪天就会打一仗。对此,东亚合作的前景变得更加不明朗。东亚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似乎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新行业的兴起,而银行业务拓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有人说,信用卡的业务是中国零售金融市场上的最后一块"奶酪",在发达国家中,每人平均有两到四张信用卡,而在中国信用卡业务刚刚起步,但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人口的基数庞大,所以说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还是有非常大的前景的。而正是基于这一点,目前来自国外的银行的关注,例如汇丰、东亚、花旗以及JCB开始积极寻找中国信用卡的突破口,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开始积极渗透,其他国家也针对中国打开国门这一契机,抓住机遇的对进入中国信用卡市场进行积极的准备,以便抓住中国这一块"大蛋糕"。而中国的企业也在不断的努力中,推动着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中国信用卡的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浪潮中,亚太经济合作具有独特的发展经历和特点。随着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亚太经济合作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亚太经济合作发展的动因 亚太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内部原因。战后,亚太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从50年代末开始,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随后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也实现了经济腾飞,80年代东盟各国和中国大陆经济都先后取得迅速发展。进人90年代,除日本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改革、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今天,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贸易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将促使日本的贸易和投资加快向亚洲转移。我们必须把握住这次机会,进一步拓展对日经贸关系。 一、我们的机会 1.巨额的贸易顺差和日元汇率居高不下,制约了日本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象日本这样的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又较大的国家更是如  相似文献   

19.
《经理人》2008,(8)
日本企业奉行"把员工当亲人,员工把企业当家"的"家社会"理念,企业与个人是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审视东亚现代化的新视点──[日本]苦菜隆,宋成有译一.现代化类型向后现代化类型的转换当今东亚地区(包括日本、中国、亚洲新兴工业经济群和东盟各国等区域)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它的高速增长颇有令人惊异之处。众所周知,这种高速增长已使全世界舆论哗然,竞相争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