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家里养了多年的鱼,由于不懂技术,鱼儿不愿长,收入不大。父亲很烦火,专程从老家赶来向我求援。我把近几年订的《专业户》翻出,被《育虫养鱼成本低效益高》(九三年第三期载)一文吸引。我将此文内容介绍给父亲,他  相似文献   

2.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我在县里从事文字工作,前个星期天,早晨刚出门便碰上正准备下地的邻居刘大哥。他问我:“老弟,快订下一年的报刊了吧?”并放下工具,和我谈了起来.他去年开始种药材,但收了药材没人要,主要是吃了不读书、不看报、不会科学管理的亏,他表示明年说啥也要订份报纸、杂志什么的,学点知识,长点见识。要我给他参谋参谋,看订什么好.我说:安徽有个《专业户》杂志,里面的文章多数是种养加工获得成功的农民朋友写的,同时又有以权威人士、科研人员写的文章,实用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台湾少年,他出生在很偏远的山区。小时候,他每天随父亲、兄长在椰风蕉雨中挥汗如雨,忍饥挨饿,在田间地头不辞劳苦地辛勤劳作。初中时,他有两个超越凡人的梦想:一是当个作家,二是去埃及。这两个梦想便成了他的人生目标。有一次,他看埃及地图出了神,忘了给父亲烧水,愤怒的父亲给了他一记耳光,并喝斥他说:"我保证你这辈子也  相似文献   

5.
小松 《社区》2009,(14)
我的父亲虽然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满面红光,精神头不亚于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他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上午在家看球、看报纸、上网与老朋友聊天,下午出去游泳,为我们这些上班族采购些日常食品。父亲的健康让邻居们都很羡慕,都说我们家里有个"宝"。  相似文献   

6.
刘希 《社区》2011,(6):62-63
早上去楼下的报箱取报时,打开报箱,忽然从里面掉出一张报纸和一张小纸条来。报纸是我给儿子订的《作文报》,小纸条却不是我订的——细一看,并不是纸条,而是一只折叠得非常精美的千纸鹤。打开,上面写着几行娟秀的小字:“订报的叔叔,您好!非常对不起,昨天把你的报纸拿到了我家里。晚上妈妈从超市买东西回来时,发现报箱里的报纸掉地上了便捡回来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7.
蒋元明 《新天地》2017,(8):18-19
我的老家在重庆远郊歇马场,现在叫歇马镇. 父亲退休后,每天的生活主要是坐茶馆.母亲也从农村搬到镇上与父亲住在一起,但她主要忙着为儿女们带孩子,待到最后一个孙子都上学读书了,才算"退休".我们兄妹5人,下一代8个.我常说,母亲用背篓背大儿孙两代人,恩重如山. 那段时间应当是父母最开心的日子.父亲每月的退休金全归自己掌控,想吃肉吃蛋自己买就是;母亲每月也能从儿女们那里收到孝敬钱.  相似文献   

8.
阅读父亲     
父亲是一本无字的书,父亲是一首无言的诗。要读懂父亲,必须用心灵去感悟……阅读父亲,让我领悟到海燕搏击风雨的澎湃激情。我喜欢吟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从阅读父亲二十年的从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他就是一只勇于在事业的征途上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的海燕。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无论干什么都喜欢追求卓越非凡。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他经常加班加点。记得有一次,我整整一个星期未见到父亲,我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告诉我:"你爸爸哪里也没有去,他晚上十二点回来,早上四、五点钟又去上班,这其间你正在熟睡,当然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2)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他,当她对孩子有所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为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出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两家邻居,都是年轻夫妻,在一块居住多年,相处得本来不错。后因一些小事,没有及时沟通,就产生了一些矛盾,而且越积越大,致使互相猜疑,老觉得对方在与自己过不去,于是吵闹越来越频繁,以至于发展到不能在一块住,其中一家搬到了另一处去住。 因为两家有积怨,搬开以后,心理上仍不平衡,当没搬走的这一家的男人路过已搬走的这一家的门口时,这一家的女人总免不了骂他一句,于是这一家的男人就每天早上领着几只狗  相似文献   

11.
报箱     
一幢幢宫殿式民宅竣工了,一户户新房主乔迁而来。不同的姓氏、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家庭人员构成,转眼间成了比邻。谦卑和蔼的李伯一家是最后搬进新居的。入住不久,他便自费订了份报纸。报刊投递员在楼道为李伯家钉报箱的同时,叮嘱李伯买把锁把报箱锁上,以防报纸丢失弄得不快。  相似文献   

12.
易明 《北京纪事》2016,(7):81-83
105岁的杨绛先生走了,人们说了很多,总之是不舍.女作家中高寿并笔耕不辍的还有文洁若,今年89岁又新出了本《文章皆岁月》,里面包含有萧乾的散文等.她每天还在写作回忆录、整理萧老的遗作书信,翻译文学作品.她说:"我还要写到100岁,我要写一本《我的一个世纪》呢!"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佳作,而文洁若与萧乾晚年合译完成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是文坛的一件盛事.买书有时就看缘分,2016年5月24日,笔者到京演民族宫大剧院看北京市曲剧团的《方珍珠》.演出七点半开始,到早了便去对面的三味书屋瞎逛.这家店的书从不打折,进门就看见唯一一本文洁若著的《我与萧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1994年1月第二次印刷,书价6.50元,我毫不犹豫把它收入囊中.老书开本787乘960,345页,满满的21万字,可见过去的书商很厚道.这是他们当日做的最后一笔买卖,书店晚上7点就打烊了.  相似文献   

13.
那个前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居然在考试过程中偷看报纸。我强忍着怒火静静地将他的报纸收了上来。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做客”。“为什么在考试时间看报纸?”我和颜悦色地问。“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太精彩了。”“报纸再精彩也要留到课后看啊!”“我想快点把报纸看完。”“为什么?”“因为这份报纸是向刘小宁借的,他说放学后要还给他。”“你为什么不向别的同学借?”“其他同学都不爱跟我玩,不借我。”“当初在订报的时候为什么不订一份?”“我……我……因为我家穷,我买不起。”他呶呶嗫嗫地说。过后,我到了他家,看到了他家徒四壁又破陋不堪的房屋,听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无奈的叹息,我顿时理解了,是贫困的家境和缺少的母爱形成了他自卑和冥顽不化的个性。又一期的《小学生周报》到了,在分发报纸时,我把自己留的报纸分给了他。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惊愕极了。我则向他投去了默许的微笑。过后,他来问我原因,我说:“以后, 你的报纸就包在老师身上了。”他的震憾溢于言表。我要送他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我更要送给他那残缺的关爱和呵护。渐渐地,他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笑容, 他的“侠骨”少了,他的“柔情”多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14.
从《山西老年》创刊之日起,父亲就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1985年元旦前的一天。父亲从乡老干组学习回来,手里拿着一本书,喜滋滋、乐呵呵地走进家门,那表情,那神态,那潇洒的步履,那满面的喜悦,是父亲离休几年来所没有过的。我好奇地问:“爸爸,什么事把您高兴成这样子?”他扬了扬手中的那本书,“看,这是  相似文献   

15.
徐厚发 《老友》2008,(9):65-65
退休以后,我订了一份《老友》。正是这位良师益友伴随我欢度晚年,使我勤劳、快乐享高龄。家乡解放以后,我走上革命征程,先当兵后从政,每天上班下班忙碌奔波。退休以后,无所事事,倒觉得郁闷。这时,我翻开《老友》的"养生保健"和"老友信箱"栏目发表的文章细心地读,认真地琢磨,  相似文献   

16.
金鉴 《北京纪事》2016,(1):109-111
那还是多年前去利康旧货市场闲逛,见到一位不曾见过的摆摊长者,他摆的摊位没有什么我需要的东西,摊位的一边放着一本集邮册,随手翻翻,其中是一些节目单、地契之类的纸制品.无意翻到一张旧报,从发黄的颜色看有年头了. 仔细看是《新闻报》,拿出一阅,摊主向我介绍,这是民国二十六年的报纸.我立刻意识到这是1937年的报纸,再看日期是9月6日的,就是说这张报纸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的报纸.时间引起了我的兴趣,要知道这个是个非常敏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自青少年时代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特别喜欢读一些具有反抗精神的古典小说,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他最早对图书馆发生兴趣是1910年秋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读书的时候。这所学校不仅课程较新,而且有不少新书报。学校专设了一个藏书楼,实际是一所小型的图书馆,收藏着许多中外书刊报纸,这对热列追求新知识的毛泽东来说,成了他治学向往的“圣地”。毛泽东在此读了许多中外历史和地理书籍。1912年秋,他从省立一中退学后,寄宿在新安巷的湘乡会馆,每天到浏阳门外的定王台省立图书馆看书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前些天回去看望父亲,父亲非常高兴,他说我上了一天班累了,让我先休息一会儿,他这就为我做饭。我在父亲的卧室里歇着,感觉有些无聊,于是便看父亲床头的小说,我随手翻了翻,无意中翻出了父亲的鸡年计划书。父亲退休前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工作严谨、认真,做项目有计划、有步骤。退休后父亲依然保持着井井有条的生活作风,做许多事都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读了《给爸爸打工》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文中讲了一位美国父亲让自己的孩子从六岁时便开始在他的小餐馆里做一些杂活,从而磨练他的意志。由于小时候养成吃苦耐劳,严格自律的品质,儿子在参军后表现突出,两年后就被提升为上尉。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儿子在餐馆里的劳动得到大家赞扬的时候,儿子提出要父亲发些工资给他。但父亲却对他说“:你现在的劳动能够养活你自己吗?”儿子从此再也不提工资的事了,工作得更加认真了。看到这,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几乎不让我做任何家务事,我每天早上一起床,洗脸刷牙的水都为我准备好了;当我…  相似文献   

20.
莫春华 《新少年》2010,(6):35-35
儿子内向、文静,天生就喜欢看书。这大概和遗传有关系。上学后,我为他订了好几种少儿读物,比如《新少年》、《好孩子画报》、《故事大王》等。由于才上一年级,好多字还不认识,每期《新少年》来的时候,他都让我跟他一起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