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文章以雅安地震发生后5天内几个政务微博账户和传统媒体微博账户有关这次地震的微博文本作为分析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从高、中、低三个层次展开文本框架分析,探索政务微博和传统媒体微博在灾难传播中的框架表达异同。研究表明,政务微博和传统媒体微博的高层框架表达没有显著差异;中层框架中政务微博和传统媒体微博都注重传播自身评论和引入先前事件信息,但在引用外界口述信息时出现差异;低层框架中正向价值导向的微博文本在政务微博和传统媒体微博中都占优势地位,但在信息来源的倾向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时代,国内高校面临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此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在新形势下,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微信媒体平台,把握功能定位与受众需求,坚持内容与形式并重,明确议题和价值的框架建构,注重团队培养与资源整合,建设创新型的育人平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莫言获得"诺奖",中法美三国主流大报《人民日报》、《费加罗报》、《纽约时报》均多有及时报道,并建构了体现不同寓意的词频框架。其中,中国为"文学主导政治隐含"框架,法国为"文学与政治均分"框架,美国为"政治主导文学次之"框架。三大框架在体现相关报道倾向的同时,也与各自固有之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中西双方不同的文化观乃至于文艺观,既左右中西方媒体有关报道新闻观念的形成,又间接制约其各自"莫言获奖"报道上的框架建构。另一方面,同属西方文化体系的法国与美国,因自身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双方子文化差异,同样对两国新闻报道的框架建构有所调控。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介环境下,政治传播具有典型的“控制论”色彩,政治文本在政治主体、大众媒介与受众之间呈现为单向的信息流动过程,政治主体在政治传播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微信是一种偏向关系传播的新媒介,虽然在概念层面上具有“元传播”的特征,但在社会现实维度难以找到实践的根基。尽管微信空间中生成了新的政治传播格局,但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政治传播模式并未发生变化。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微信空间放大了主客体二元对立政治传播模式所带来的风险。本文从文本诠释学角度考察微信政治传播困境以及功能失调问题,将微信政治传播理解为文本的理解和解释问题,以文本为核心概念,以理解和解释作为文本诠释的本体论,从而试图构建微信政治传播功能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5.
探究国外媒体对中国公共政策议题的策略解读与建构过程,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施政国际环境。以国外媒体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报道为研究样本,结合内容分析法与话语分析法,从体裁类型、议题属性、话语方式、情感倾向四个层面出发,探究误读发生的诱因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报道,国外媒体倾向采用通讯及述评的方式,集中报道与人权相关的政治议题,并通过"对立"与"多声"的话语策略,设置"议题政治化"的框架,进而建构负面的中国形象。因此,为建构与传播良好的中国形象,应基于国家政治安全视角构建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完善国家战略传播的危机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国家对外传播语系。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近期提出的跨国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战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三大党报对该政策的报道框架,各自特征鲜明,并互为补充;在新闻取材、赋予新闻素材显著性及建构新闻文本方面呈现出一些共性,主要关注高层声音和计划型、渐变型事实,突出政治活动和话语事件,采用时空叙事和参与式叙事的方法。依政策科学视阈来看,政策报道在政策过程和政策系统中发挥着联接作用,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应当同时在政策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政策宣传与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三大党报丝路报道框架存在结构性的不均衡,具有单向度的下行传播特征,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和监督、反思框架。  相似文献   

7.
利用问卷调查法,展示了中国公众使用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公众最经常使用的新媒体政务工具依次为政务微信、政务APP、政务微博.注重分析人口与社会经济特征、新媒体使用习惯、政治影响因素对公众使用政务新媒体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公众的新媒体使用习惯与是否使用其他类别政务新媒体的影响关系最为显著,呈现出"同质增长、异质削减、关联促进"的特点.研究还显示,使用政务微信能够显著提升公众的政府满意度,使用政务微博主要提升信息公开满意度,使用政务APP则对信息公开、政府回应满意度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2013—2014年两年之间陕西六家报纸关于农民工主题的共计2166篇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完成了陕西媒体关于农民工报道的时间演化规律分析,高频词汇统计分析。对以上两项计算机辅助文本统计的结果进行了话语框架分析,研究发现以"排斥性""对抗性"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工"他者"化话语框架得到有效控制,但以"差异性"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工"他者"化话语框架依然存在;农民工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特征鲜明,大众媒介建构了"工具"化的农民工框架。  相似文献   

9.
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政府社会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简述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拉斯韦尔传播过程"5W"模式,对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应用进行多维比较,结合二者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定位差异化、功能简捷化、账号矩阵化和运营规范化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小说中的"新中国"想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肩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