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和加强北京与西藏、内蒙吉、新疆等地的文化交流.促进北京援助边疆工作深入开展.北京市文联在过去的一年里分别组织首都艺术家,共计200余人,赴三地的社区、农村,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文化援边暨文化交流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2.
2017年1月21日,北京市文联走进河北阜平开展了慰问活动,这是文联开展双节慰问演出以来首次尝试走出北京.它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入文化下乡、开展精准扶贫的需要.北京市文联高度重视,克服路途远的困难,从节目选择、编排到后勤保障进行了精心的筹备.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的践行过程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追求和需要时,就形成“个人梦”,“中国梦”与“个人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中国梦”视域下的“个人梦”内容丰富广泛,需要采取有效路径来发展完善.同时,“中国梦”实现过程增进公民认同凝聚“个人梦”;在实现方式上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完善“个人梦”;在实现成果上通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丰富“个人梦”.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7,(1):26-26
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了解南京、热爱南京、建设南京的热情.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我爱南京”主题文化活动。以第十一届读书节为载体开展“读南京”活动。组织开展了11项系列活动。以“万人看南京”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看南京”活动,组织参观《龙蟠虎踞——南京历史文化陈列》和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龙腾虎跃——南京市“十五”发展成就展》等。以群众性歌咏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唱南京”活动.组织开展“南京优秀歌曲大家唱”,区、街道、社区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全市还举办了“我爱你·南京”大型群众演唱会。系列活动历时半年多.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从文化软实力视角分析,”中国梦”充分体现了国家性、民族性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内涵.实现“中国梦”既要增强国家硬实力的“躯体”,又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章着眼于”中国梦”视阈下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未来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路径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源动力;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整合力;完善文化发展布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升力;明确外延发展导向,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6.
《山西老年》2014,(2):68-68
去年以来,省直各单位认真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学习讨论,用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及时成立领导组,制定具体举措,扎实推进各项活动有序进行。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省委办公厅、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与大学生道德文化具有内在关联性.中国梦是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提供方向、目标和理论支撑.同时,大学生道德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加深对中国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理想信念认同和行为认同.面对当下部分大学生理想空虚的现象,有必要通过推进课程改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加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以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团中央组织开展的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校团委的精心宣传和组织下,我校学生开展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改革和探索中不断深化,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总结和探讨我校学生“三下乡”活动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外交”第一次出现在中共最重要的政治文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外交发展的新理念.新时期强化中国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在于:公共外交是中国特色外交思想的延续与升华;开展公共外交是摒弃“中国威胁论”负面舆论的迫切需要,是共筑“世界梦”的题中之义;中国要想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必须主动“走出去”,积极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费正青 《今日南国》2014,(11):54-54
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共同举办的“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于2014年9月22日至10月11日集中进行.活动依托中国文明网、央视网、中国未成年人网开展,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歌颂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放飞中国梦,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中国建筑史深入研究的三次重要学术活动自2005年11月《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外建筑文化研究小组赴四川李庄考察,全力组织《图说李庄》一书的编撰出版,到2006年3月、4月先后策划开展的“重走梁思成古建筑之路——四川行”活动,4月20日举行“梁思成诞辰105周年座谈会”等,均在国内建筑业内外引起反响,从一定层面上构成了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学的研究与普及的思想“地图”。这些“寻根”的建筑之旅,给我们留下最多的不仅是建筑文化的印迹,还包括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文化启迪。  相似文献   

12.
社区时讯     
《社区》2003,(5)
锦州市开展社区干部进万家活动 辽宁省锦州市在社区建设工作中,为转变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强化社区干部“来自社区,服务居民”的为民服务意识,自9月份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社区干部进万家活动。活动以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采取宣传发动、入户走访、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从纵向的历史传承中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从横向的比较中必须吸收“他者”的文化精神,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的互容互鉴。中国梦的互文性表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基础。中国梦的首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美国梦是中国梦的借鉴、补充、修正。世界梦是中国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文化中国”和“世界中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未来践行中国梦的主要力量,该群体对中国梦认同的程度关系到其内化并践行的程度。大学生中国梦认同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从内涵上应有三个层面之意,即爱国——对中国的认同、理想——对梦的认同、信仰教育——对中国梦的认同;基于需要、情感引领、动态调整是心理视域下保证教育效果的基本原则;正面灌输、心理契约、实践导向是开展认同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画家朋友们: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北京市委第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推动首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弘扬“北京精神”,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北京市文联举办“中国名家画北京”主题创作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画家参与创作,以绘画的形式表现首都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纪事》2013,(1):F0003-F0003
尊敬的画家朋友们: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北京市委第十属十次全会精神,推动首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弘扬“北京精神”,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北京市文联举办“中国名家画北京”主题创怍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画家参与创作,  相似文献   

17.
西方人的“中国梦”指欧美等人或企业家所具有的对中国的梦想,是相对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梦”而言的。对西方人的“中国梦”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揭示与中国人的“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实现路径是本研究目的。研究表明,从古到今西方人的“中国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错误到正确、从向往到平和到欺凌、从一元到多元等的变化发展,目前呈多样性;中国人的“中国梦”决定着西方人的“中国梦”;西方人要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必须顺应中国文化、懂得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对外与对内政策,以构建与中国人的“中国梦”一致的西方人的“中国梦”。同时,我国也需加大文化历史和现阶段国情的宣传力度、端正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营造更自由平等的良好圆梦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之后,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是一个浪漫的话题.要理解中国梦,不妨从理解梦开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梦解释为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然而,梦毕竟也是一种诗意的想象,单靠学理化的解释并不能道尽梦的真义.因此,讨论中国梦需要有四个维度:第一,何谓梦?梦到底怎么理解?第二,我们为何要有梦?我们为什么不能没有梦?第三,什么是民族梦?民族复兴之梦与国民道德有何关联?第四,什么是人生梦?人生之梦如何能够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9.
从伦理关怀维度看,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伦理文化的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伦理关怀和道德教育.因农村本土伦理文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流失严重,而“下乡”的国家文化又缺乏有效的伦理整合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伦理文化关怀.本研究以一民间文化组织利用儒学、佛学伦理在一镇域内开展传统伦理教育和从事“和谐示范区”建设的活动为例,揭示传统伦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战略的强大历史背景,中国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其发展目标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观念。中国梦是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成果。中国梦彰显“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面理解中国梦战略的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中国精神”,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中国梦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反对复古主义与虚无主义,科学地对待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