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岸 《源流》2010,(23)
邵飘萍,1884年生于浙江东阳,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有新闻全才之誉。1905年,邵飘萍考入浙江省高等学堂,毕业后回家乡任教期间,成为《申报》特约通讯员。  相似文献   

2.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对中国新闻实践与新闻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全方位解读邵飘萍,不能仅局限于新闻宣传领域,还要关注他在建党前后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传播的贡献.邵飘萍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是他形成社会主义观的思想基础;邵飘萍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他形成社会主义观的实践基础.邵飘萍梳理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流派,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三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中国国情,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观.邵飘萍早期社会主义观具有实践性、开拓性、深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邵飘萍是'浙江高等学堂'(浙大前身)出身的著名爱国报人和新闻记者,他在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大革命阶段运用新闻武器,奋勇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最后在大革命高潮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又被北洋军阀所杀害。本文从邵飘萍牺牲后舆论的反响入手,深入考察其'以身殉报'的原因,以较详尽的材料揭示其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邵飘萍新闻思想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飘萍是"五四"时期著名报人,其新闻思想在当时报人中颇具代表性。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他所处的时代思潮动荡、媒介之力量萌生有关,也与邵氏的个人秉性、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对西方新闻思想的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5.
邵飘萍和徐宝璜都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及新闻学教育家,他们的新闻思想都具有相当的时代性和典型性。两者新闻思想的相同点主要包括:"新闻纸"应作为社会公共机关、强调新闻报道要对社会大众发挥教育指导功能、采访报道中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以及重视报社的经营管理。而徐宝璜和邵飘萍新闻思想的相异之处,主要有:办报理想不尽相同;对记者的核心要求不同;对报道的方式方法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另外,徐宝璜更重视"创造正当的舆论"。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7,(16)
干面胡同,名字并不响亮,包含着老北京的市井气息,多少还有点调侃的味道。然而它与北京大多数胡同一样,名称也有一番来历。据考,明朝时的北京地方志书里就记载了这个名字。其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干面胡同东面出口外的地名叫禄米仓,再远一点还有一  相似文献   

7.
京报馆早在100年前,在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由著名新闻记者、进步人士邵飘萍创办的。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期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从萌发"要做一新闻记者"的思想萌芽阶段,到立志"以新闻记者终其身",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新闻记者",到自己创办《京报》并以"铁肩棘手"以自勉,最后为报殉身。他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官场腐败、国家贫弱、屡遭列强欺凌。而其中产生的一批勇于犯难涉险的记者,如邵飘萍、黄远生、邹韬奋、成舍我、范长江等,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以天下为己任、以社会为终极,体现了真正的报人敢为天下先、勇做船头嘹望者的“侠士”品质。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看见我的名字就问:"你很爱吃羊肉吧?"别说,羊肉我还真是吃不够,可是这后面的胡同怎么解释呢?得,咱就不知者不怪吧!羊肉胡同真是一条胡同名儿,坐落在北京西城的西四。要说从西四到新街口连个城门都没过,可比起老舍先生的小羊圈儿名气差远了,大概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关系吧! 说起羊肉胡同,我想给大家画张地图,可能有点老,但是我会尽量仔细地去描绘,故此我比摩登的三维多了一维--  相似文献   

11.
肖复兴 《社区》2013,(32):61-62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很多街巷的更名,因为这和北京更为相像,所改之名,都是因为原来的名字太土,不雅。比如北京把“打劫巷”改为“大吉巷”,把“狗尾巴胡同”改为“高义博胡同”,把“墙缝胡同”改为“翔凤胡同”,“烂面胡同”改为“烂漫胡同”,等等,不一而足,多是取谐音而改之,体现了汉字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1926年4月26日,《京报》社长邵飘萍在北京前门大街南端的天桥刑场遭北洋军阀杀戮,年仅40岁;同年8月6日,《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又被军阀枪杀在天桥刑场,年仅52岁。这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生存环境。面对黑暗,各人态度不一。本来,他们都可以躲过被枪杀的噩运,只要笔下留情,随遇而安一些,无论是报社还是个人,都会活得很好。然而,他们偏偏要做捍卫正义与坚守良知的报人,偏偏不畏死。一个倒下去,前赴后继,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勇敢地站出来。行尸走肉地苟活,不属于他们。  相似文献   

13.
老北京个说法,管我们这些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叫“胡同串子”。这大概不仅指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指胡同文化所营造的氛围对我们的影响和熏陶。我就是在这样的一条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它的名字叫“毡子房”。听老人们说,这里是专门为皇宫打理毡子用品的地方,诺大的宫殿没有暖  相似文献   

14.
日本法学博士堀江归一,为庆应大学教授,历任理财科主任、经济学部长等职。他一生著述颇多,广泛涉及银行学、货币学、财政学、金融学和国际经济、劳工问题等领域。在堀江归一访华之前,浙江归安籍留日学生林鹍翔、江苏无锡籍杨志洵、广东海丰籍陈其尤、四川成都籍"浩然"、浙江东阳籍邵飘萍、江西上饶籍汪友箕已经通过各种报刊,将堀江归一银行学、欧洲战后经济、欧洲经济同盟、世界金融中心点等学术观点引介到中国。1917年10月10日至12月30日,堀江归一应梁启超、张嘉璈等人的邀请访华,前后虽然只有短短75日,但在财政金融学会进行讲演22次,参与《中国银行则例》改正,拟订货币制度改革草案等。堀江归一是在"中日经济同盟论""中日经济提携""中日经济亲善"的氛围中来华讲演的,他的访华反映了欧洲大战后的新形势和中日关系的新调整,以及当时国内知识界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关注超越了此前的对外交、法律、政治等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报纸具有不解之缘,他评价报纸是一所学校,是一部百科全书。同时,毛泽东也非常欣赏敬重有创新精神、民族气节和社会责任感的报人。在中国报人中,梁启超、邵飘萍、于右任、张季鸾、范长江、邹韬奋等都曾被毛泽东赞誉过。  相似文献   

16.
何杲 《新天地》2017,(3):34-35
我今年78岁,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这辈子住的时间最长的就是胡同里的平房大杂院.您要问我,几十年中最深刻的记忆和感触是什么,那就是大杂院的邻里情.  相似文献   

17.
脸谱     
正邵吟筠:放飞舞蹈梦想11月8日晚,"舞动浙江·放飞梦想"——第四届"浙江舞蹈奖"颁奖盛典在杭州大剧院举行,温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大学舞蹈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邵吟筠喜获本届"浙江舞蹈奖"。两年一届的"浙江舞蹈奖"由省文联、省舞协主办,是浙江省舞蹈艺术最高的权威奖项。  相似文献   

18.
阵雨 《北京纪事》2014,(4):77-78
正去菊儿胡同,绝非仅仅冲着菊儿这个好听的名字,更重要的是那里窖藏着浓厚的胡同文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那里经过改造后百姓诗意的栖居了。这条全长438米,宽6米的胡同,明朝时称局儿胡同,清乾隆年间称桔(橘)儿胡同,至宣统时,始称菊儿胡同。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菊儿胡同曾改称交道口南二条。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菊儿胡同竟打上了大跃进路八条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爱的结晶     
《北方人》2008,(5)
他的名字叫C·L·邵尔斯,本来在一家烟厂里服务,跟打字机扯不上一点儿关系,但由于一连串的奇遇巧合,使他成为这项专利的持有人。邵尔斯长得并不怎么帅气,但他有一副好头脑,再加做事认真踏实,所以跟他相处久了的人,都会对他生出好感。基于他的这一特色,他常去送货的一家公司里的女秘书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相似文献   

20.
忆念鲁迅师     
我于1898年1月10日生于浙江绍兴府马山附近的陆家埭,离鲁迅外婆家安桥头,以及皇甫庄和他的大姑丈吴融马家并不远。 1911年上半年,也就是辛亥革命前夕,我还在当时的绍兴府中学堂读书,读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