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成本,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建设廉价政府,是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殷切期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要求。建设廉价政府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它也是政治问题,需要各方努力,综合治理。本文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廉价政府的初步设想。精简机构和人员是建设廉价政府的前提基础;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是建设廉价政府的组织保障;加强法制建设是建设廉价政府的制度保障;加强作风建设,反腐倡廉,是建设廉价政府的思想保障;建设电子政务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徐太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4):3-5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唯物史观考察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从而细致地论述了廉价政府问题。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廉价政府问题,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建立廉价政府,只有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建立廉价政府。沿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进路,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着其他社会形态本质上所未有的构建廉价政府的理论紧张。明确这个问题,党和国家在处理我国政府成本过高的现实问题时将获得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汪信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6):645-65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直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但它的形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艰辛探索的结果,党的七大对形成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作了全面阐述。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大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沿着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不断地探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成果的系统总结,又是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庄严宣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正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1):95-99
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转折和重大里程碑。新中国的建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成功结合的结果,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历程。其基本经验有:改革是不竭动力,开放是必要途径,发展是永恒主题,稳定是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必须始终把改革的力度、开放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高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1-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不仅表现为一种政治进程,而且还表现为一种文化进程。通过回顾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进一步从文化的传播和进化规律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从文化的交流、整合层面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可能性,并进一步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特征——时代化、大众...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包心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6)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尝试着对其作一初步概括,以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将民生问题置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之下,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视为追求的最终目标,从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为出发点,形成了以解决民生为导向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史,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生建设,再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大力推进民生建设,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中国化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肖新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3):272-27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80多年不断争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综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思想方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实质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正确思想方法战胜错误思想方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光辉结晶。 相似文献
10.
HE Qi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按照矩阵分析法,对政府绩效高低和成本的高低做对应分类组合,形成四种政府类型。我国政府具有高成本低绩效运行特征,而成本控制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核心。为此,我国政府必须确立成本控制指标,大力推行政府转型、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成本意识、增强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等,力求成为适度成本-高绩效政府。 相似文献
12.
政府成本·行政成本·行政管理成本概念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前政府成本、行政成本及行政管理成本在概念表述上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以上概念相互间存在着概念模糊不清、混淆混用的现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政府成本、行政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这三个概念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概念重新进行梳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13.
黄莉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23-25
按绩效原则,政府规模理性选择的位置应落在它带来的成本适度和绩效最大的那一点上,也就是边际政府交易成本和边际市场交易成本相等的那一点上。政府规模过大必然导致政府成本增加,无效成本扩大,政府绩效降低,还意味着可能的政府失败及社会与市场的萎缩。 相似文献
14.
礼不是儒家的独创,而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和根本特征。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与传统礼法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碰撞与融合。“违礼损化”成为反对方攻击佛教的首要理由。佛教学者通过援礼入佛,以礼护法,在佛教哲学、伦理思想、宗教说教、戒律仪规等方面对印度佛教加以变革,不惜改变原始教义来弥合佛教与传统礼教的差异,体现出对“礼”的依附与调和。在这个意义上,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也即礼制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要破解这一课题,对国外较为成熟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模式经验的借鉴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美国模式、北欧模式和委内瑞拉模式,指出其经验在于较为发达的社会民主、一定的经济文化条件和独立的公民社会组织,并总结了其对我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研究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能够指导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加强和提升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本文界定了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及其失灵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剖析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失灵困境的原因,同时指出提升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步入崭新的网络时代。构建网络政府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政府管理改革与重塑的理性选择,但我国在构筑网络政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和难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全面审视网络政府构建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内部优势与劣势,并针对性的提出相适应的建构路径,以加快我国网络政府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严俊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3):5-7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国情、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相结合,打破习惯势力、教条式的思维定势,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35-40
本文从中国现实的经济实践出发,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成功经验。本文认为,政府转型、政治治理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联。就前者而言,由于中国政府加速了党和干部队伍的人力资本的更新速度,遂使中国较好地实现了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转型;就后者而言,在保持政治体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一种灵活可塑的政治治理模式,遂使市场制度、法律体系等制度不完善的局面获得了一定弥补。而这两者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本文还认为,中国今后政治治理的重心需要更多地朝着解决利益冲突的决策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20.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独特的理论品质与实践特色。空间融合、组织协同、社区导向、技术嵌入构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地方探索,漳州市城乡网格治理创新模式在践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要义的同时,结合地方社会治理现实形成了治理空间的城乡融合、治理主体的无缝对接、治理面向的社区在场、治理工具的技术赋能等地方性经验,丰富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个案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健全合作治理机制、着眼技术向善赋能、推动城乡治理融合等路径有助于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