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山西菜馆,兼卖醋泡蒜。半瓶子醋里,荡漾着一般大小的蒜瓣儿。蒜瓣儿是白的,泡长了,变成青色。夹一瓣儿出来下饭,微酸微甜微辣,点到为止,决不张扬,却极开胃,小菜胜大餐。店主深以为傲,频频推荐。食客饭毕,大多单独买一瓶醋泡蒜带走。  相似文献   

2.
把大蒜加工成脱水蒜片,既保持了大蒜特殊风味,又贮运、食用方便。加工方法:(一)选料。选无腐烂、无病虫害、无严重损伤及疤痕的白皮瓣、无干瘪的大蒜头。(二)清理。清水清洗蒜头,然后切除蒜蒂,剥出蒜瓣,去净蒜衣膜,剔除瘪瓣及病虫蛀瓣。  相似文献   

3.
张善培 《北京纪事》2010,(2):100-101
“冬养秋虫”是北京人人冬后的一个古老民俗,也是老北京人的最爱。秋虫主要包括了蝈蝈儿、蟋蟀、油葫芦儿、金钟儿、秋蝉以及蝴蝶等。  相似文献   

4.
旧时老北京人居家过日子的食物多为米面蔬菜,平日没有条件总吃鸡鸭鱼肉类的荤菜.这是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决定,不用说一般平民人家即便家道小康或是宅门儿府第的官绅大户对鸡鸭鱼肉类的荤菜亦有节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个大蒜品种采后不同温度下鳞茎呼吸、失重及芽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5℃可迅速打破鳞茎休眠,使呼吸和穿瓣比增大,35℃可延续休眠进程和延迟休眠解除,并长期保持低的呼吸速率和芽瓣比,适合于改良蒜和蔡家坡红皮蒜贮藏保鲜,但苍山蒜失水严重;20℃下初期虽有利于休眠继续加深,但不宜长期贮蒜。  相似文献   

6.
现在即便是老北京人对于吃羊肉,至多也只不过知道吃"涮羊肉"或是"烧羊肉",再者就是小孩于最爱吃的"羊肉串儿".  相似文献   

7.
倒脏土     
在老北京话里没有垃圾这个词儿。垃圾叫什么?脏土!您听着是不是觉得纳闷儿?其实40岁以上的北京人,大概都知道脏土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老北京人把垃圾叫脏土呢?因为那会儿的垃圾可没有现在这么多内容。当时的垃圾以煤渣和炉灰为主,煤渣和煤灰不就是“脏土”嘛。  相似文献   

8.
服用钙片时,最好把钙片掰成两到三瓣儿,分次服用。因为小剂量多次服用,比大剂量单次服用,吸收效果更好。如果掰两瓣儿,可随早餐和晚餐各服用一次;掰三瓣儿就随三餐正常服用。为提高钙质吸收率,钙片最好嚼碎后服用,然后要喝一大杯清水。  相似文献   

9.
何尚廉 《北京纪事》2015,(10):111-112
解放以前,老北京的自来水还没有普及,绝大多数的居民生活用水,都是依靠井窝子的送水工运送来的深井甜水.偌大一个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九百九,无名的小巷赛牛毛,需要多少送水工和井窝子?谁也说不清楚.总而言之,老北京的井窝子确实是星罗棋布,分布得非常广泛而均匀.  相似文献   

10.
旧时,北京穷人家庭除了以干菜、咸菜在青黄不接的初春为主菜外,还要以一些野菜充饥熬过春荒,一直挨到阴历三四月时大批的菠菜、小白菜儿上市后才算告终.其实,老北京人素来就有春季吃野菜的习惯,也并不是穷人家庭的专利,即使是有条件吃新鲜菜蔬的宅门儿,也有这种种吃野菜的风俗.  相似文献   

11.
扛梳头箱送嫁妆——高脖儿;老太太上电车——别吹;骆驼打前失——倒了霉……这些老北京们嘴里的俏皮话,浸透着北京人的诙谐和智慧,像一幅幅老北京民俗风情画。这些像老家什一样消失了的俏皮话,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12.
见到阿龙时,他正在铃铛胡同那个老北京物件儿博物馆接待中央电视台的拍摄。聊起他的老北京物件儿收藏,阿龙说:“打小我就喜欢北京城老辈子留下的东西,上小学时,看见一个同学拿来两枚铜钱就喜欢得了不得,最后竟是用舍不得吃的两个苹果把铜钱换到手。”有了这份儿心气儿,阿龙收藏北京老物件儿已经几十年,博物馆更是一家接着一家开。用阿龙的话说:“我是用实物传承老百姓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06,(6):38-39
1.感冒是你的家常便饭 处方:多吃大蒜 当你发现喉咙痒痒的,有感冒的前兆时,赶紧吃一些蒜蓉面包和蒜味明虾。大蒜有很强的抗病毒功效,用以抵御病毒感染,仅仅把一两瓣蒜添加在食物中,就能明显增强你的免疫力。不要担心不敢“开尊口”,吃完蒜味很重的食物后,喝一杯番茄汁,就会使你口气变清新。因为番茄中的酸性能对大蒜起到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1)脱水蒜片:制作过程包括原料挑选、去蒜皮、去蒜瓣表皮、切片、护色、漂选、脱水、挑选和包装。原料脱水蒜片的原料要求色白,瓣大,形正,老熟,品种一致。去皮用手工或机械剥去蒜皮,分开蒜瓣,除去蒜瓣表皮。切片将去  相似文献   

15.
杨力 《小康生活》2005,(8):45-45
眼下正是新蒜上市的季节,趁这个时候腌点糖蒜,不仅吃起来甜、脆、嫩、爽,还能够起到去腥腻和助消化的作用。中医则认为,糖蒜具有避毒的功效,可消除人身上的红肿之处。  相似文献   

16.
鱼香茄子     
泽川 《山西老年》2013,(5):41-41
主料:长茄子1个、郫县豆瓣15克、葱1段、姜1块、蒜2瓣。辅料:盐4克、醋20毫升、料酒5毫升、糖10克、水淀粉20毫升。制作:1.茄子洗净,切成滚刀块,郫县豆瓣、葱、姜、蒜分别切碎,所有辅料混合成汁;2.锅中不要倒油,将茄子块放入锅中干煸;3.不断翻炒至茄子颜色变深,有些变小时盛出;4.锅中倒入少许油,倒入切碎的郫县豆瓣,炒出红油,注意别炒糊了;此时再放入姜、一半葱、  相似文献   

17.
我今天所说的南锣鼓巷,就是老北京胡同的一个缩影,在那里保留着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现在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每天都吸引着像我一样怀旧的人,还有那些寻访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年轻人.外地来京的游客也愿意到此了解一下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北京故事.更难得可贵的,它吸引着许多外国人,他们都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中国,了解一下北京,领略一下北京的历史与文化,还有那古朴的小胡同和四合院……  相似文献   

18.
刘一达 《北京纪事》2015,(10):34-35
走道儿不能东张西望 老北京人对平常走道儿也有规矩: "走如风."这个规矩,听了会让您胆儿小."走如风"?脚下生风,那不是哪吒吗?谁脚底下有风火轮呀? 其实, "走如风"只是象征性的一种说法.一阵风走了,一阵风又吹回来了.意思是,走道儿,就像走道儿的样儿,挺胸抬头,大步流星,不要东张西望,走着道儿,心里还想着事儿,分心,走神儿.也不能打打闹闹,相互追逐.当然,这是长辈对孩子们说的.  相似文献   

19.
王晓 《百姓生活》2008,(5):32-32
阳台上的花盆里,种着几颗蒜,也种着从旧居带过来的几粒牵牛花种子。蒜是为冬天早晨下面条准备的;牵牛花种子呢,是为来年春天准备的。不曾想,暖暖的阳光照着,悠悠的小风吹着,种子们竟忘记了季节,某一天,顶着个小帽子,匆匆忙忙和我们招呼上了。女儿在一旁拍手助兴,好似老家  相似文献   

20.
(1)预处理:选个头大的白皮大蒜头,用清水浸3天,泡至蒜球发亮,然后分瓣,除去蒜茎,剥去蒜皮。(2)熏硫:将去皮蒜瓣用竹筐装好,放入熏硫室。每100公斤蒜瓣用0.5公斤硫磺进行熏硫。(3)盐腌:按每公斤蒜瓣加5公斤盐混匀,放入缸内压实,腌制24小时。其间倒缸一次,使上下盐水渗匀。(4)切片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