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罗伯特·库弗在他的小说《公众的怒火》中,将事实与虚构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将历史神话化,编造了一个当代神话,以虚构的文本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运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戏仿小说这一形式和叙事本身,把历史事件转变为被称之为小说的语言体系,在构筑小说幻象的同时又揭露这种幻象,使读者意识到它远不是现实生活的摹本,而只是作家编撰的故事,从而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在形式上和语言上的解体。这两种艺术形式揭示:像虚构的小说文本一样,历史与现实也是虚构的,也是人工制成品。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小说《布拉格墓园》从一个虚构人物“西莫尼尼”的视角重新解释了《锡安长老议定书》的诞生过程。小说围绕“虚假成真”形成了兼具含混、互文反讽等特点的符号衍义系统,为读者参与文本游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埃科的文学观念受到其符号观的影响,他提出“文本意图”的概念,认为文本是生成性的动态客体。透过《布拉格墓园》,我们看到“文本意图”体现在小说的符号架构及所指层面的衍义上,由文本、作者与读者共同实现,是一种有度的意义生产,充分彰显了埃科兼具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思想的符号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历史人》的魅力不仅源于小说思想的多维,更在于作者叙述技巧的独特。小说在形式上规范有序,内容上却杂乱无章;多重叙述声音的运用让虚构的谎言成为了现实,又让真实演化出不同的版本;停留于"现在"的叙述形式及多种时间技巧的有机结合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动,丰富了时间的呈现形式;第三人称外视角的书写角度让叙述浮在表面,读者无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也就难以释放自己的同情;而作者又通过叙述氛围与艺术形象对读者进行着隐形控制。巧妙娴熟的叙述技巧拉开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让客观的真实在虚构的外衣下显得遥不可及,而这种真实与虚构的交融正是小说带给读者的全新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E.L.多克托罗的经典之作《比利·巴思格特》推翻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时间和空间秩序。小说以第一人称个体叙事勾勒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景象,多克托罗重访历史,以史喻今,对"里根时代"的社会丑恶和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地抨击。把虚构人物和历史人物拼贴起来,多克托罗引领读者经历了别样的历史,而小说自身也成了一种彰显历史意义的文本。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6.
雷蒙德·卡佛创作前期最具代表性的“讲述”式小说《肥》,运用讲述的方式间接表现了美国底层平民的艰难生活.在《肥》所构建的叙事世界中,文本双层结构的对比显现出叙述者“我”是作为不可靠叙述者而出现的.外视角与内视角间的视角转换则隐含着叙述者讲述故事的心路历程,暗含了叙述者“我”对第二层结构的虚构.而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相互作用又阐发小说文本意蕴与卡佛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由此还原出第二层结构中隐瞒和虚构的生活真实.卡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底层生活的清醒认识,用小说揭示了“美国梦”背后底层平民的生活真实.他在小说中建构的双层结构既是一种叙事的修辞,又是一种对底层生活的真实讲述.  相似文献   

7.
《塞维其传》是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早期的重要作品,一直为众多评论家和读者所喜爱和关注。论文运用文本细读,考察了《塞维其传》的传主理查德·塞维其的真实原型,具体解读了真实文本背后的虚构元素,比较了 传主与虚构小说和浪漫传奇中主人公的相似之处,论证了叙述者的声音对于表现传记主题的影响,分析了约翰逊如 何利用虚构和现实的融合来表现普遍的人性,更好地实现道德说教。全面地看,《塞维其传》中的虚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人性。  相似文献   

8.
博尔赫斯小说结构在格非短篇创作中有3个方面的延伸一是时间,小说所呈现的"循环型(圆型)结构"把我们带入了对于时间与幻象的痴迷;二是镜子与迷宫,它们生成了无限繁殖与无限增生的文学意象,虚构了想象世界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模糊,由此也成为结构小说的内在核心,并为文本的多重意蕴提供了潜在的无限阐释的多重可能;三是空间距离,对原先文本或知识的改写,成为这种距离叙述的主要表现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拉近了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谓"文本的文本"、"叙述的叙述"式的"幻想小说"叙述结构.  相似文献   

9.
对小说《围城》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更为深入,但鲜有学者从读者视觉对作品进行认知理解。本文从读者视角出发,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小说人物活动空间到小说宏观框架及局部文本的心理空间构建,研究读者对《围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与尼采的价值虚无主义相呼应,罗伯-格里耶认为存在的价值和小说的深刻意义不过是一种深度神话。因此,他努力营造了一个道德价值、政治价值和心理价值虚无的新小说世界:《窥视者》等小说以无动于衷的姿态录入了大量非道德的场面与情景;《弑君者》涉及“最大的政治罪”,却没有任何的政治动机、目的和价值;《嫉妒》等文本给读者展示的是一个价值空无的原生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1.
《故事新编》是鲁迅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集,其古今杂陈、时空交叠的奇幻色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呈现了光怪陆离的"油滑"之风,也引发了此后学界关于文学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长期讨论.在符号叙述学视野中,这部典型的虚构叙述文本集合落在了实在世界与诸种可能世界之中.在《故事新编》诸篇什构筑的虚构世界中,人物、情节坐虚探实、坐虚探虚,呈现出虚构文本的跨世界通达性与不通达性.通达性使虚构文本中的此世界获得彼世界的某种效果,不通达性则体现了虚构文本中诸世界的差异.不通达世界的话语对抗,消解了主流话语模式,形成"杂语共生"的意义分歧局面.在通达性与不通达性的意义交叉与分歧的基础上,"区隔框架"理论运用虚构文本对经验世界的二度再现原则,为《故事新编》所体现的文学与现实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形式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五号屠场》是库尔特.冯内古特最受赞誉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冯内古特消解了传统意义上历史和虚构之间的二元对立,模糊了二者的边界,运用了一系列叙事策略证明了历史文本的写作也可能具有虚构性。小说文本虽然本质上属于虚构,但对比历史文本,却更加具有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米歇尔·布托尔的作品《变》很多方面看上去和传统小说一样,但实际上布托尔在《变》中严格贯彻了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他抛弃了传统的按时间顺序铺展故事的做法,将时间分解成碎片并空间化,共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中心被消解,结构在一种无穷的置换之中被永远地延宕.读者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无序的、零散化的、不确定的模糊化的文本世界.传统小说的时空、情节、人物、中心等要素由此而颠覆消解,但《变》同时也以实际创作表明,所谓的“消解”,并不等于彻底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叙事交流中,任何一名读者都不可能接受一个对他来说没有语义真值的叙事文本,这是叙事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从可能世界的通达性理论来看,叙事虚构世界的语义真值可以依据现实世界得到求证,但更多的是依据叙事文本内虚构世界的内在逻辑性进行判断。虚构世界语义的"内指性"特点赋予了作者充分的创作自由,他们可以尽情地营构叙事文本中的故事与世界。叙事文本中事态的语义为真,是相对于其所处的虚构世界而言。处于不同叙述层中的事态,即使是"否叙述",它的语义在其所处叙述层的虚构世界中依然为真。叙事虚构世界的文本内真实性使得叙事得以在文本中建构出由不同风景和音景组成的可能世界。读者徜徉其中,听声看景,感受虚构世界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作为虚构叙述(小说)的文本体裁,规定其“基础语义域”必须立足于可能世界,而“生态”作为其兴起的缘由与题中之义,又限定了文本内容必须与“实在世界”相关。文章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从生态小说“虚”与“实”的悖论出发,运用广义叙述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解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现状与困境,并以此揭示其背后深刻的生态伦理与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1933年出版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Shangri-La)由之而诞生,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位于藏区山谷的人间胜境,它超凡脱俗和亦真亦幻的气质引得不少西方读者实地探寻,世人甚至逐渐忘记这是一个文学虚构形象,小说原作也已湮没书海,在我国更是少有人所知,香格里拉的真相也随之湮没尘埃。  相似文献   

17.
《叔叔的故事》中有凸显的叙述者和叙述声音,这使小说具有了明显的元小说特征;但其客观性的叙述动作能取信于读者,并没有完全消解小说的深度和文本世界的真实,与完全的元小说又有不同.凸显的叙述者使小说产生双层次叙述和多层次故事,且各层次间相互对话使它们交织在一起产生复调效果,使小说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而小说的不确定叙述者解构了“叔叔们故事”的崇高性,并与其他右派小说互文性地关联,发掘出两代知识分子人生的悲剧性与残酷性,使这篇小说具有了耐人咀嚼的韵味.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所采取的空间叙事策略,展现了处理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时间关系的高超技巧,凸显了哈克在空间的逃逸中重构自我精神世界的主题,完成了小说中文本意义的建构,进一步展现了这部经典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从时空叙事视角,重温这部经典儿童小说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相同体裁儿童作品的创作意图、欣赏其独特艺术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莫言不断地尝试新的小说写作技巧,《丰乳肥臀》便是其创作上标新立异的结果之一.其多层次的陌生化手法全方位地冲击着读者的期待视域,多样化的叙述手段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叙述空间,多场景的蒙太奇式拼接使小说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时空.诸多创作技巧的融合赋予了小说《丰乳肥臀》亦庄亦谐、亦真亦幻的魔幻魅力.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早期小说创作过多地局限于个人经验和个人情感。《小鲍庄》是一个突变,树立了作家超越自我的信心。从《叔叔的故事》开始,真实性不再是小说的必要规则。《伤心太平洋》和《纪实与虚构》凝结了王安忆小说创作超越意识的最新成果。《长恨歌》及其之后的一系列新作,表明了王安忆小说创作艺术水准的更高层次。自我意识与超越意识的相互消长,是王安忆小说创作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