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他说:"一个成功的公关活动,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和激情。我希望我能够展示我们的团队是如何的与众不同。客户除了非常欣赏我们的员工在工作中的智慧和活力,也认可我们的团队。""微笑不花一分钱,却永远价值连城。"励尚公关CEO斯科特·埃里森(Scott Allison)的温暖笑容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这句话,想必他的工作伙伴们都会被他有温度的笑容所感染吧。跟一个有着温暖笑容的采访对象聊天,总归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采访在一间明朗优雅的咖啡厅进行,小清新的钢琴声似乎很应景,整个采访进行得异常顺利。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的假期一晃就过去了,新学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回到悉尼,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位小伙伴——我在墨尔本上预科班时的"老班长"Andy,他当初只差0.1分就能考入麦考瑞大学,不用"漂"在墨尔本了.去年复活节时,Andy和我预科班的室友来悉尼玩了几天,一直感慨和我们一起时的好日子.Andy明明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我跟他聊天感觉他当时的负能量却是满满的——被房东欺负、考试挂科、因羡慕别人而感到自卑.正好那段时间,一篇题为《在国外,有20万抑郁症留学生在假装生活》的文章被疯狂转发,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也时常能看到一些被负面情绪困扰的声音……上面提到的文章说,耶鲁大学2013年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抑郁症状. 当自己一人独自在外,缺乏关爱的时候,负能量会井喷式爆发,孤独、不适、压迫都会被无限放大.文章还列举了好几个留学生因抑郁症自杀的例子.看到班长当时的状态,我和其他同学都担心班长离抑郁症不远了,纷纷建议他尽最大努力,快些结束那边的课程,转学到麦考瑞读大二.我们希望能让班长换个环境,能用我们"小吵小闹"让他甩掉之前的种种不适应.  相似文献   

3.
电视里重播《西游记》了,眼见得无能的唐僧又被妖魔掳了去,害得孙悟空上天入地的忙着搭救。女儿一生气把频道切换到别的台,不看了。同时她还甩出了一番令人匪夷所思的"高论":"我要是孙悟空,干脆就不带他,连猪八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你若仔细一瞧,嘿!张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一次语文课上,我和傅春红不留神开了“小差”,悄悄地讨论起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当我们讨论得最起劲时,突然我感到有一把“利剑”直射过来,我猛地抬起头.  相似文献   

5.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远远望去,当柳条上泛起了一层嫩绿的时候,春天就会悄悄地来临。是的,春天能让人感到温暖,这温暖会让我想起我的妈妈。于是,我翻开图画书,开始寻找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6.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了《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它讲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色彩斑斓的画面和光怪陆离的神话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年寒假里,我终于有机会一读《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读过《西游记》后,它让我懂得了一个新的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的沙和尚助阵,没有油嘴滑舌的猪八戒帮忙,没有唐僧师父的带领,他们肯定也取不到真经。我们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  相似文献   

7.
百回本《西游记》问世以后,各种刻本上都没有作者吴承恩的署名,现在人们认定这部书的作者是吴承恩,都是根据一些别的材料推断出来的。天启《淮安府志》说,吴承恩“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并在他的名下记载了他的作品,其中就有《西游记》一书。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也编录了吴承恩著的《西游记》(可惜的是他误载之于史部舆地类)。一些私人著作中, 又从语言方面进行论证,认为《西游记》中多淮安方言,这也是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一个重要论据。这些材料很能说明问题,论证也很有力。我认为,《西游记》中的一些淮安地方特色,也应视为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证据。我这里举出两个例子,试图说明这个看法。  相似文献   

8.
读你,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读你,就像读一个五彩的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百花争春,在书的海洋里,我寻找甜美的神秘。当一本《西游记》握在手中,没有人会拒绝它的甜蜜。跌宕起伏的情节,波澜万丈的取经路,让你情不自禁地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紧张,一起快乐,一起走过甜蜜的童年。读一本书,就像读一个温暖的春天,让温暖照亮你的心窝!  相似文献   

9.
我儿子王文林幼年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家里为他治病,不知花了多少钱。1968年,太原一电厂出面,组织几个同病儿童,到长春解放军二○八医院治病,厂里还按生活困难补助了一笔钱,才救下我儿这条命。太原一电厂办起电大后,厂领导又照顾残疾人,免试让我的儿子入学,还出钱送他到有关院校实习,孩子也勤奋学习,终于领到了电大文凭。1989年,厂里又把他从城里福利厂调回一电厂,使他除生活上有了依靠外,上班也极方便,免去了刮风下雨我们惦念和靠她姐姐和姐夫接送的艰辛。  相似文献   

10.
聂岚 《老友》2021,(2):53-53
我家自从购买了儿童书柜后,孙子小天就喜欢上了看书,成了一个享受"书香"生活的人,每天坐在小书柜前,认认真真、像模像样地看书。说来奇怪,对书籍的爱好,孙子好像有一种天性。孙子第一次翻书是半岁时,看到我每天翻看书报,他也爱上了翻书,用胖嘟嘟的小手不停地翻动书页。我们为他准备了几十本儿童读物,也订阅了《为了孩子》《儿童科学启蒙》等儿童期刊。孙子翻书的姿势很独特。  相似文献   

11.
北京曲剧《B超神探》是我根据党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儿童医院B超科名誉主任贾立群大夫的感人事迹编写而成的.我在创作这个戏的过程当中,看了许多有关贾立群主任的材料,同时又有几次宝贵的采访,我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就是这样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大夫,他的价值取向和性格追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国家的方面,他是一个国家的人,从建国以后这近70年中,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发展,大局一直是和谐的、稳定的,这样的一种良好局面,就为学习,为科研,为成为一个好的大夫,有了一个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平台.如果没有我们国家的稳定及和谐发展,如果像非洲的一些国家那样,整天战乱,如叙利亚、阿富汗、索马里……这样的国家,不但人的生活没有保障,连人的生命也都没有保障,哪还能谈什么学习知识、研究医学呢?那是不可能的.吃饭都没有保证,人的生命随时都可能被消灭,生活在那样的国家内,活下来就不错了,保住命就算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如何能涌现出像贾立群这样的好大夫?  相似文献   

12.
钟代华是川渝地区八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儿童诗坛实力诗人。他的儿童诗集《纸船》和《让我们远行》是对儿童生活的多方面折射和对儿童想象世界的感悟 ,同时还表现了少男少女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表达了少年儿童意识中的现代因子  相似文献   

13.
关于《老子》的哲学性质,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大难的问题.我在四十年代讲《中国社会思想史》时就遇到了这个难题,当时我觉得《老子》的社会思想还比较容易说明,但是他的哲学原理就感到难解释了.我翻阅了很多过去的著作,特别注意当时一些进步学者的解释,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大同小异,基本上没有越出王弼"以无为本"的观点,纵有一二想要跳出王弼的玄学圈子的,也都因为对《老子》的"无"得不到满意的解释,陷入一般化了.于鹏彬同志的文章(见《复旦学报》1980年第6期),对于《老子》哲学谈到的方面很多,全文的中心是认为《老子》哲学的根本思想就是"虚无".现在我只就这个问题,再说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粒金子,就看校长有没有慧眼去发现其价值儿时读《西游记》,是追求它的故事情节;后来做教师,我看《西游记》,是欣赏它的文学审美;而今天作为副校长,我又在读《西游记》,更多的是在研究他的用人之道。孙悟空,本领高强,能七十二变,能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 年代初,父亲家从宣武区搬到复兴门新居,与萧乾、文洁若老师一家为邻,而且还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门对门.从那以后,我们与萧老一家就成了好邻居、好朋友,至今已有30 多年的"邻龄"了. 您可能会疑惑,平民百姓与文化名人是如何成为邻居兼好友的呢?我想,这应该缘起于我父亲和萧老这两位"老北京"的一见如故吧.父亲搬到复兴门后,我的小弟世杰照顾父亲的起居生活,给老人订了一份《北京晚报》,作为他的"精神食粮".每天下午报纸快送来的时候,腿有残疾的老父亲便扶着楼梯从五楼"慢步"到一楼去取报纸——这成了他每天一次的锻炼,乐此不疲.我家对门的萧老,当时也订了报纸,包括《文汇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多达七八种.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的眼睛已经被过度开发了,但是耳朵还空着没人照顾它."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联席CEO余建军如是说.的确如此,从图文内容到视频内容,每天一睁开眼睛,我们便被各种视觉信息轰炸着,不仅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还让我们的感官疲惫不堪.诸如颈椎疾病年轻化,"低头一族"侵占儿童世界,此类问题的日益严重,让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17.
是通过劳动去改造80后的"小畜生",还是像对待老婆一样对待80后的"小畜生",这是个问题推门而入黄鸣办公室的时候,这个"老畜生"正在电脑前写博客,这是他当时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之一。一年前我说,我们两个"小畜生"来采访你这个"老畜生"吧?黄鸣不怒反乐,会意地一笑。"老畜生"和"小畜生"就分老、小坐下,围桌而言。我们敢对一个家产几十亿的老板大呼"老畜生",绝不是因为我们是他家亲戚。即使是亲戚,骂他"老畜生",不是也把自己绕上了?我的智商还没有到这种骂人不讨好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语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环节,《西游记》中的"把"字句基本上突破了早期的传统模式,扩大了"把"字句的适用范围,在句式结构上趋向完备和合理,在语意表达上也趋向精密和多元。通过对《西游记》中"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句法语义的研究,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把"字句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9.
《老友》2014,(12)
正幼时的我就喜欢音乐,读师范后更加迷恋音乐。1953年师范毕业前夕,我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居然被江西《教育工作》杂志刊登了,从此,我就有了一个"音乐梦"。从事教育工作后,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不仅努力学习音乐理论,还坚持歌曲创作,陆续在《赣江新歌》《广播歌选》《长江歌声》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其中有3首还被广播电台播放了;更让我惊喜的是,1956年5月间,县政府派人通知我去参加江西省召开的"音乐创作座谈会",由此更坚定了我的"音乐梦"。  相似文献   

20.
一部《西游记》,包括两个故事,即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和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这前后两个故事是由书中的中心人物孙悟空贯穿起来的.孙悟空的形象在《西游记》中最生动、最光辉,因此给读者的印象也最深刻、最活跃.《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就是由这两个故事和孙悟空的形象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只要剖析清楚这两个故事的实质和孙悟空形象的意义,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就昭然若揭了.(一)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文学史家和《西游记》的研究家们,往往把孙悟空大闹天宫,看作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的反抗斗争,或者干脆说成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农民起义.其实孙悟空闹天宫的原因是:一、他因向东海龙王强索兵器和披挂,搅乱了龙宫的安宁,龙王在上帝处告了他;二、他不愿意到头来还会死去,他要长生,不受冥王的管辖,因此打死了鬼使,强消了冥府中生死簿上他的名字,终于超越了自然规律的局限,获得了“绝对自由”.他的行为,搅乱了阴阳轮转,冥王在玉帝那儿告了他.因此玉帝派兵遣将捉拿他.他不服气,才反了的,并非是受压迫、受剥削、生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