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博物馆在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好的文创产品,对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博物馆良好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主要针对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洛阳市在博物馆的数量和规模上处于河南省领先地位,但在布局、文创开发、资金投入、数字化等博物馆资源转化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活体制机制,挖掘特色以拓宽博物馆资源转化发展的路径,推动洛阳市"东方博物馆之都"名片的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据7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年来,文创市场不断升温,博物馆、影视、漫画、旅游景区等多行业掀起"文创热",现在,"文创热"也带动了图书文化出版业,很多出版社开始借助独有的图书资源尤其是出版的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资源,进行文学IP开发,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创商品。近日,有着近70年历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款融创意、文学与作家形象为一体的特别版帆布包,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发展逐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催生了诸多博物馆文化新业态,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业态、博物馆IP授权产业、博物馆沉浸体验业态、博物馆商业特展业态、"网红"博物馆经济、私人或行业博物馆业态的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博物馆文化业态的创新发展。在博物馆文化新业态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其中以空间结构、传播结构、参与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最为显著,呈现出一种"无边界、沉浸体验、公众关系扁平化、经济形式虚拟化"的产业发展特征,促进了博物馆相关文化业态结构优化升级。综合来看,博物馆文化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共同支撑将创新博物馆内容与形式,公共财政投入及PPP模式运用促使文博类相关产业开发或成投资新高地,博物馆政策及创新推动新生代逐渐成为文化消费主体,文旅融合形势下博物馆的产业组织跨界融合更加突出,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博物馆国际互鉴趋势愈发显著等。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作为"文创"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文创从业者的必要品质.基于创造性行为交互模型,通过对358名文化创意产业员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员工的创造性人格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高创造性人格的个体更容易获取高水平绩效;创造性角色认同在二者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创...  相似文献   

6.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浪潮迅猛,新博物馆学理论应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保护和发扬我国文化,产生新型态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服务之需。本文借助SWOT与4P方法分析著名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介绍其先进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我国博物馆提供借鉴和启示。探讨应如何使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解放文化生产力,将文化资源融入到物质产品的生产中;优化国际交流,改善与民众的关系,不仅为民众带来不同以往的参观体验,更让民众愿意主动走进博物馆。通过多元化营销策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的发展机遇下,博物馆有关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仅积极发展博物馆内部事业,更加强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尤其着重对文物审美价值的挖掘与文化内涵的再造,开发出一批又一批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深受好评。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发展是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特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做好"特色"这篇文章,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挖掘与打造,其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银川市西夏区特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要坚持以文化传承为根本点、以地域特色为落脚点、以时尚潮流为依托点,结合当地自然、人文与其他地域因素,讲好宁夏故事,实现旅游文创产品跨界开发,创立特色旅游文创品牌.要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协同并进,政府、学校、企业与媒体携手合作,形成特色文化旅游文创开发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传世文献之外的古代实物与图像资料因其凝聚古人最为真实可感的文化精神与思想情感,对研究古代文化及民俗现象具有独特的视觉说服力.文章考察高台县博物馆在骆驼城墓群、许三湾等地墓葬考古资料,结合流传在甘肃民间丧葬风俗"领羊"的仪式、文化结构、审美意向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同时,与羌族图腾、文化习俗等相比较,最后得出"领羊"是古老羌族文化在西北地区遗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逐渐得到重视.在场域理论的视角下,以文化资本为主体的高校博物馆,若想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应当从文化育人的角度进行完善.文化育人具体到高校博物馆场域下,呈现出"身临其境"的文化育人氛围、"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生态、"言传身教"的文化育人优势、"水到渠成"的文化育人效果等特点.结合上述典型特征,高校博物馆应通过举办高水平展览、建设文化活动平台、实现辅助性教学、鼓励志愿者实践等路径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创产品催生文创商业,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对于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提升文创产品附加值大有裨益.本研究以淮安为例,分析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提出深挖淮安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创意无缝融合的文创产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定位设计;确定文创产品类别,拓展地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的实物和环境对未成年人教育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利用博物馆培养未成年人的文化素养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调查发现影响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对博物馆参观的要求、孩子自身的兴趣、家庭的影响、社会文化机构的影响以及博物馆自身建设水平等五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具体提出从这五个方面形成教育合力,提出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的相关路径,提升博物馆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创产品是实现文化表达和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元素的动漫化表现形式使旅游文创产品有着更强的趣味性和亲和力,深受新时代社会群体的青睐。在分析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及旅游文创产品动漫化设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表达物质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动漫化设计方法,并以青铜鼎造型动漫化设计为例进行方法验证,设计出"呆萌版"的青铜鼎形象。青铜鼎造型动漫化设计的实践,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一口道尽千年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古与今交融在皮影的方寸之间.2018年2月7日上午,"起舞弄青影"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启.此次展览是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和唐山博物馆成功合作的结果,双方搭建起京津冀间文化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让流传百年的皮影艺术闪耀它独特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物陈列场所,而且逐渐成为富有深刻文化意义和生命力的城市意象空间与人们的精神家园。通过借鉴文化空间理论,认为博物馆文化空间是由核心文化、符号系统和动态展演构成。作为公众社会"文化空间"的博物馆,应主要扮演文化记忆和文化创造两种角色。除了文物展示以外,当代博物馆应注重见证当代文化、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营销文物来源地以及传承区域文化等功能的实现。从博物馆的文化空间生产角度,应从营造文化氛围和举办相关活动两个方面来优化升级湖北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镇江非遗文化"镇江三怪"为例,通过对镇江非遗文化及文创市场的调研,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认为应开发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希望给新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博物馆最早由西方殖民势力引入中国.在租界,外国人创建的博物馆以"文明"的展示为其宣扬的重心,大多不道余力地收集、陈列具有现代与科学属性的自然标本,从而展现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模式.这些博物馆在表现西方文明、科学的同时,把殖民地当作落后的"他者"来看待.受外国人建博物馆启发,中国人自清末开始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早期中国人创立的博物馆极力在建筑风格、收集与陈列等方面模仿西方.然而到了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20世纪30年代,一批公立博物馆一反早期模式,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以群舒文化资源为设计对象,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地域文化活化路径,构建皖西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策略。通过“文化空间”模型,对群舒文化IP外在层面、行为层面、心理层面进行解析,深度挖掘群舒文化符号,引入“文化转译”方法,结合移动终端新媒体微交互平台,实现皖西博物馆群舒文化在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面的深度转译,完成群舒青铜APP、IP形象以及衍生品的设计。以“文化转译”打造群舒文化IP,符合皖西博物馆个性化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创产品是西柏坡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宣传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西柏坡地区文创产品存在投入资金不足、创新意识缺乏和宣传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对当地文创产品的调研,对西柏坡文创产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推进"众创"的开发模式、促进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中华文明智慧与"天人合一"的哲学精髓。数千年来,我们保留和积累了大量中医药古籍、医疗手术和制药器具、药材标本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珍贵文物。很多城市建立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但因博物馆的局限性,并不能帮助人们真正理解,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就医和养生体验中。2011年,扬州市政府要求将扬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