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影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称呼不尽相同,甘肃陇中称之为"灯影戏".在"苦甲天下"的陇中黄土地上,皮影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也使得陇中人民受到了美的陶冶,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就陇中皮影的艺术造型特征、赋色等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皮影的造型是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而创造出来的.皮影的二度空间造型的特点,使皮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这是从实际生活逻辑向艺术逻辑的转化,赋予了皮影艺术强烈的装饰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点.皮影艺术是甘肃民间古老艺术的宝贵遗产,它既承袭了传统,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又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气质和诱人的美的特征,是稳定而不衰的.  相似文献   

3.
乐亭皮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的灵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精神内涵。但现在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着投入资金有限、传承后继乏人、保护传承路径单一等问题。通过对乐亭皮影保护与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唤醒内驱力让乐亭皮影“活起来”、适应新需求让乐亭皮影“火起来”、抢抓新契机让乐亭皮影“亮起来”等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皮影始创于刻纸属于一种舞台演出用具,也是一种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历史上,我国曾有九个省区发展出了近15种极具地方民间特色的皮影种类,并一直流传至今。从今天的视角来看,皮影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所显现的是一种跨界的、综合的造型艺术形式,同时兼备剪、影、刻、画等造型语言特质。以梳理皮影及与之相关的造型形态语言方式为主,力图在理清其造型规律的基础上,对于当代语汇下"皮影"的继承与再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是民间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从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特点、皮影艺术对动画产业的国际化的影响、皮影艺术对中国动画产业化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借助传统民族艺术推动动画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陕西作为皮影的发源地,研究陕西皮影不管是对本土皮影艺术的保护还是对现代国产动画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研究皮影艺术的延展性课题日益增多,主要的研究方法多是抽取皮影造型元素或是色彩进行现代设计的改良,延展路径过于单一。本文就尝试通过对皮影艺术的研究,结合历史上国产动画的成功案例,来阐述皮影艺术元素对塑造民族动画品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中国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尽管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逐渐被人们淡忘。通过对皮影艺术形式地深入研究,对当代国内外多媒体技术应用形式的广泛分析。阐述了中国皮影艺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建设数字化虚拟剧场的可行性,设计出传统皮影艺术的“数字化虚拟剧场”,同时对数字化虚拟剧场的基本构架进行了全面描述。使传统皮影艺术的存在和传播形式从民间转向数字化平台,在新媒体时代,以崭新的面貌重振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皮影艺术作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剧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大通皮影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赤峰地区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是一门历史悠久,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一样,皮影也有其独特的制作过程和人物、布景的造型表现形式。皮影的造型经过长期表演经验、实物制作等方面的积累,形成了一套自己完整的美学模式。赤峰皮影与北方皮影中唐山皮影在造型方面是一致的,具有独特的平面化、艺术化、地域化的表现形式。其艺术造型值得现代艺术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皮影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但是却因为传播方式、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内容与当下需求不符合而在现代的发展中进入困境。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发展,可以将其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借助动画扩展皮影艺术的传播方式以及表现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泰山皮影的艺术现状、制作工艺、表现形式的挖掘整理,提出了对泰山皮影进行"创新性传承"的观点,并通过各种媒介扩大泰山皮影的影响和传播途径,打开设计思路,构思有益于泰山皮影传承性发展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皮影戏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始于汉,兴于唐,胜于宋。史书《东京梦华录》中就已对皮影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路联达原是北京皮影剧团副团长,他几十年从事皮影艺术工作,直到退休后的今天,他也从未间断过对皮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小说艺术的创新者,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是一位公认的"元小说"大师.他以"世界正在变成碎片,我在这些虚悬着的碎片上奔跑……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重新存在,重新恢复"的艺术理念,并通过其大量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寒冬夜行人>的写作实践,把"元小说"这一命题演绎得淋漓尽致,实现了他"伟大的艺术把不同信仰的人们带到一起,因为它好像是把他们的不同词汇转变成为一种合并了这些词汇所有含义的一种综合经验,属于各种哲学之间"的写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多元一体"的理念对推动民族文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是有借鉴价值的.民族文艺"多元一体"缘于民族历史、基于民族事业、含于民族文化、成于民族创造,这是在认知逻辑上的起点.挖掘、培育各民族人民群众创作的民间文学艺术,激发民族文化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这是在创作层面上的基点.让民族文艺成为消费热点,让中国风格成为世界潮流,这是在文化消费层面上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艺术视觉效应中的"形"与"型"辨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观照客观物象之"形"、"形"如何介入艺术塑造之"型"、造"型"如何对物"形"进行艺术取舍加工,这是艺术创作成败的前提.一切美术形式的律动和力效,只有在个人体验和感知及对视觉对象的描绘服务于主观融会之后,艺术表现才更具有内涵,才更触及艺术本质.  相似文献   

16.
王天抒 《新少年》2020,(1):18-19
在月夜之下,那神奇而又迷人的皮影艺术场景被一名13岁女孩儿写的童谣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皮影匠,胡子长/古老故事里面藏/灯光下,掐嗓唱/手中影人晃又晃/拿大刀,去打仗/阵前杀敌名声响/张灯结彩喜洋洋/乡土文化放光芒!《爷爷是个皮影匠》这首童谣,出自凌源市实验小学六年八班的崔涵硕之手。别看她只有13岁,去年凭借这首童谣荣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一等奖,与全国知名作家和教师同获殊荣,成为凌源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对这个时代中"物"的状况进行一个考察.首先从消费的层面切入.消费一方面使得上手之物变成现成在手之物,另一方面使得实用性被主题化.作为结果,物被归结到实用性.接着将这一问题追问至概念对物的把握,这种把握在于主体将概念放入物之中.作为结果,物成了概念.最后,探讨了艺术.艺术作为我们与物遭遇的另一种方式,它具有去主体和让呈现两个向度,由此,艺术守护了物,并让物呈现.  相似文献   

18.
让·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有一种"生产主义"美学理论,与西方消费社会盛行的"审美消费主义"思潮相比,可将其称作"审美生产主义".马克思认为艺术生产存在着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三种形态,在第一层面上,艺术活动既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生产;在第二层面上,同为"生产力"的生产,从时间维度来看,艺术活动又有"自由时间"生产与"必要时间"生产之分. "自由时间"生产论是马克思"审美生产主义"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此加以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皮影头茬在皮影艺术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其造型有其独特的设计美学特征。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头茬的各部分造型都有自己的透视表现角度,由多种透视角度相组合而成。头茬装饰造型的独特设计美学特征是:注意合理化的平面结构、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突破原有的自然形态,每个头茬又是在不变的程式化设计美学规范中。皮影有其独特的设计艺术魅力,是很多现代设计者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20.
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文化史上,摄影理论一直围绕着"摄影作为艺术"而展开.然而,摄影作为艺术的辩护是以屈从于传统艺术观念为代价的失败的辩护.对此,本雅明提出应将"摄影作为艺术"的思考方式转换为"艺术作为摄影"的思考方式.这一转换带来了摄影理论的革命性变革.本文从哲学、文化学、主从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艺术作为摄影"的理论内涵.如何理解这一转换的真实内容,是理解摄影及其当代视觉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