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肖动物“马”成语,数量丰富,是现代汉语成语中极为生动、富有意趣的部分.本文就生肖动物“马”成语的源流、形成、特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隐含在“马”成语背后的独特的文化义,旨在梳理生肖动物“马”成语与汉民族物质、精神文化之间存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人能否成为圣人?理想人格如何培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比较明显地注重自身的完善,大多数哲学家都把这种完善看作是获得认识的必要条件。把理想人格的设计包容于哲学,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而这一思维的进程,严格地说来开始于孔子,正是孔子推动对自身的意识由自发走向自觉。笔者认为,孔子理想人格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人的觉醒,它不仅使得中国古代哲学自此以新的形式开始了思想的进程,而且对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民族的共同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人,具有明显的法律人格特征。古代清官法律人格的外在表现既体现在司法活动的断案上,又体现在他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古代清官法律人格的内在精神主要体现在其道德品质、知识结构和价值追求上。清官的法律人格是中国特定的文化塑造出来的,这种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清官框扶正义的社会效果非常有限,而且麻痹了平民百姓的抗争行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人格与文学品格——从孟子散文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散文的气势为历代学者所公认。其气势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的内在人格精神。孟子人格的实质是一种分裂的悲剧性人格,造成文化人格悲剧二重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为知识分子君主理论的缺陷,二为自我角色定位与实际政治文化地位的巨大反差。文化人格二重性不惟体现在孟子身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人作家,他们的内在人格从根本上说都存在着这种分裂和变异。主体有怎样的人格精神必然会反映在其作品创作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特定的人格精神及文化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及文学创作的总体品格和主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的龙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文化内涵上,人们通常认为中国的龙代表着正面积极的形象,而西方的龙却是邪恶的象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如何准确英译生肖龙带来了不少麻烦.然而,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逐渐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部分生肖动物的英文名作为国际通用正式用语早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因此要正确英译生肖龙,很有必要考虑和尊重当今世界流行英语生肖名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人格理论在文化人类学中是关于文化与人格关系的理论,人格魅力是理想人格对同文化的人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施加的影响力.蔡元培的人格是为中国知识阶层普遍所认可的魅力人格,笔者用文化人类学中关于人格理论的某些观点,结合蔡元培的人生阅历及其厉行改革取得的成果对中国新型文化教育的影响,来解释人格与文化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蔡元培在中国文化教育领域里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自然之美与人格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中国古代美学注重自然与人格的融会 ;从先秦到六朝的“比德说”与人物品藻 ,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古代美学主张从自然中获取人生自由与人格独立 ,摆脱世俗的束缚 ,得到真淳的审美愉悦 ,培养高尚的人格。这些思想对我们今日的美育都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肖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生肖文化表现了中国人对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它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翻译。认为应当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究十二生肖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0.
艺术家是创造社会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主力军之一,优秀艺术家的人格建构策略及其活动对本民族、对人类的人格建构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人格建构策略及其活动不仅具有独特的画学价值,也是我国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宝贵资源。通过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人格活动的心理学解读,可以提炼出有助于现代人人格建设的合理因素,使之成为现代人格教育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1.
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严格管制,直接造成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水平低下,难以发挥作为资本市场的作用;由于企业产权制度缺陷造成所有者缺位以及相关法律制度难以保障债权人利益,企业债券市场对资金的供求双方都没有吸引力;结论是:通过推进企业产权、法律制度、市场管制以及债信评级等方面的改革,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 ,大量佛经文献渐次形成 ,新词 (此处指非佛教专业用语 )新义亦随之产生 ,这成为一支影响汉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成分。但从目前流行的几部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状况来看 ,普遍存在着忽视汉译佛经文献的现象 ,造成收词不全 ,义项不完备之弊 ,不能完整地反映汉语发展的历史状态。从《杂宝藏经》中的一些列子 ,可看到佛经词汇在辞书编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阐述了学习自由的含义及其思想在中外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对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中学习自由度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及其根源,认为现阶段我国英语专业本辞生不能充分享有学习自由权,师生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不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学习自由实现形式单一,自由度有限。文章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就是古代汉语的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与古代汉语的“诗性”之间具有深层的联系,但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现在研究得还非常不够。把中国古代文学翻译成现代汉语作为一种文学行为里面包含着很深的对于语言“诗性”的误解。《关雎》的文学价值就存在于它具体的语言之中,改变其语言形态就是改变其文学性,所以《关雎》是不能翻译的。《关雎》的不能翻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雎》可以作多种解读,而翻译实际上消解了《关雎》的复杂性、多义性以及开放性;第二,《关雎》在语言上的形式美没法翻译;第三,《关雎》的“意境”没法翻译。现实的把《关雎》翻译成现代汉语,在理论上经不起深入追问。翻译本质上是对原作的一种解读和欣赏,而不能替代原作。本文通过追问《关雎》为什么不能“今译”而追问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性。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词汇量非常的丰富,这与汉语对其它民族语言的吸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佛经在鸦片战争之前对汉语的影响最为巨大。汉语中有不少词语是来源于佛教,其佛教色彩一望即知,并且对汉语的文化、词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先买权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买权,即优先购买权,是我国现行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但立法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一些理论研究也有不适应实践需要之处。本文在借鉴相关立法例及学说判例的基础上,对先买权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民国通俗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科书中长时间以来没有地位,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以“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为代表的通俗小说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便处于被遮蔽、被排斥甚至被否定的境遇。但是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五四”新文学家们口诛笔伐的“鸳鸯蝴蝶派”在20世纪20年代却并  相似文献   

18.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汉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古代巫史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直接促进了汉字的形成;在发展中又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受众体使汉字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域外法查明制度过于原则、简单,亟待重构。在重构中,我国应采用域外法“特殊法律说”;对域外法的查明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不同阶段责任主体不同;法院和当事人可通过多种途径查明域外法;对查明的域外法应经确认程序予以认定;在域外法查明的第三阶段,法官尽到勤勉义务仍不能查明时,即可认定为域外法不能查明;域外法不能查明的,可适用同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类似的法或直接适用中国法或适用一般法理。  相似文献   

20.
“无定本”是指由于删改行为所导致的文学文本改写形式 ,这一文本策略具有实验性、反讽性和实用性的多重效果。保持文学作品永恒无定本是 2 0世纪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难以抗拒的文化需要 ,它既丰富了文学史的文化内涵 ,又模糊了文学史面目 ,从而对文学史叙述产生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