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干谒活动中创作的那些反映干谒活动,或成为干谒活动媒介的诗歌作品即谒事诗,它既指直接反映干谒主体干谒意愿的诗作和反映干谒行为的诗作,也指用于干谒活动的诗歌,可分为干谒诗、省谒诗、行谒诗、送谒诗、答谒诗等五类.谒事诗概念的提出和分类,一是有利于厘清干谒诗的概念;二是对唐诗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三是有利于对唐代干谒活动之于诗歌的影响作更深入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元初江南士人之游谒作了较系统和较深入的分析,内容涉及其社会背景、干谒的主要地区和对象、干谒的条件、方式等多个方面,其中尤其对游士干谒中"以诗文为谒具"的方武进行了重点的考察.本文试图揭示南宋中后期之后,士人的游谒和干进已经成为士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并且对其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刘基的遗民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松芳 《学术研究》2005,(4):112-117
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虽然是元朝进士出身,对元室也曾有“孤臣孽子之忠”(钱穆语),但要把他与遗民联系起来,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所以,自钱谦益提出刘基遗民心态之说几百年来,鲜少有“接招”者。笔者精研细读刘基文集,兼考时代风气,认为刘基身上确实存在一种别样的很复杂微妙的遗民心态,值得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人物,他的经历留给了后人更多的思考.他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对刘基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对其进行梳理,有助于刘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从宋濂、刘基的早期诗文看其由元入明前后的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贯穿宋濂、刘基二人前半生的,是为实行自我价值的摸索追求。不管是宋濂的待时而动还是刘基的动而后知进退,都是在这一心理需求的作用下进行的。也正是这种心理需求,导致他们完成了从文人到文臣、政治家的根本性转变。在人生选择方面,他们共同代表了一部分元末明初汉族文人在新时代变革面前的不同趋向,心理上也展示了元末文人群体大裂变的不同后果。  相似文献   

6.
诸本<句曲外史集>所附刘基<张雨墓志铭>是一删节本,事迹系年发生错乱.据此推究张雨生卒年和刘基早年事迹,不免以讹传讹.明朱存理<珊瑚木难>卷5所录刘基<张雨墓志铭>是一个完本,内容合理可靠,据此可证张雨的生卒年为1283-1350,刘基提举江浙儒学的时间是1349年.  相似文献   

7.
王佺 《云梦学刊》2006,27(1):55-58
文章引证大量事例和文献资料,深入分析了唐人投匦和献书行为的性质特点、主体身份、目的动机,以及具体过程等环节,全面考察和介绍了这种特殊的干谒现象。在干谒之风盛行的唐代,文人干谒求官的方式和途径是复杂多样的,而通过投匦或献书干谒皇帝,以求仕进的现象,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它充分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仕途的热衷和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李炳是盛清时期扬州的一位医生,生前虽医技高明,却得不到当时主流社会的认可,但身后却因某些偶然性的机缘而被后人所记忆.从李炳的医疗人生及时人的观念和心理来看,其之所以不能为当时主流社会所认可,并不只是像现在文献中记载的那样是因为他关心穷人、医德高尚,更重要的还是缘于他不合于时的性情.而他之所以能被后人记忆,首先是因偶尔结识著名学者焦循并终获焦发自内心的赞赏和感激,随后又因为经焦循整理的遗著抄本在二十世纪有幸为著名医家裘庆元收藏并被收入丛书出版,从中颇可反映出当时医生医名获取及其流传的社会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国刘基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具“王佐”之才,有“帝师”之誉,堪称“一代人豪”。他知识渊博,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无不精通,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著述。刘基是浙江古代文化名人。为了更好地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弘扬刘基文化,促进其家乡浙南旅游经济开发,由丽水师范专科学校、青田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刘基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暨浙南旅游经济开发战略研讨会”,于2002年4月6日至8日分三个阶段在刘基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荐举制度和荐举风气是文人干谒活动兴盛的重要诱因。唐代荐举既可以独立于科举之外,又可以渗透于科举之中。荐举为干谒行为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前提;以荐贤为"至公之道"的社会观念为文人干谒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前提;荐举之现实影响力增强了干谒行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刘基<拟连珠>思想理论的来源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辩证法等先秦元典文献,充分体现了刘基作为"一代文宗"而有的"会通百家、兼容儒道"的为学风格与理论旨趣.<拟连珠>的哲学思想既有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等一般理论原理,又涵括了人性论、修养论、治国论、人才观等中国传统哲学要义.刘基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成就是建构在先秦子学思想体系之上的,具有"先秦诸子学"的秉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实录》对刘基这一明初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处理,对其形象进行了主观的塑造.一是通过直书来叙述其名士贤才、政治顾问、军事谋臣、礼乐制定者和法律执行者的客观形象;二是通过神化手段,来拔高刘基的形象,证明朱元璋的举事像汉初刘邦举事一样,都是顺天应人和必然成功的;三是通过贬抑手段来损毁刘基的形象,以衬托朱元璋的英明和伟大.总体上看,《明实录》与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保持较大的距离,没有像后者那样将刘伯温神化到出谋划策无一不中、预测未来无一不验的地步,反映出国史虽有突出皇权的政治目的,但既不会像野史那样“状刘基而近妖”,也不会将刘基的历史作用一笔抹杀.  相似文献   

13.
臧晓娟 《理论界》2009,(7):127-128
啸普遍于古代文士的行为与创作中,既是古代士人任情自适、旷放不羁的性情的体现,也是其内心落寞、精神苦闷的象征及思想超脱的反映.这是士人的个性气质使然,更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及其在那一时代的人生遭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由于唐代科举制度的不完善,干谒请托成为考前的必要前奏,应举士子便在这一过程中上演了一幕幕充满喜怒哀乐的活剧,引来时人不断的批评,直至宋代罢除干谒行卷,一切付诸试篇。  相似文献   

15.
明代开国文臣刘基是素被后人仰慕的“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465页中华书局本)的杰出人物。刘基熟谙群科,其思想内容十分丰赡,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基哲学思想的主体是什么?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曾引起一场颇具规模的争论。分歧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对同一材料的不同分析角度引出的不同结论,另一方面则是分析刘基思想所依据的材料有别,因为刘基作品中各部分的思想确实略有不同。唐宇元先生在他的论文《刘基思想论析》(载《浙江学刊》1985年第3期)中认为刘基更象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袁宏道的性情自适论中的三个概念"性灵"、"真"、"趣"进行了深入阐发,从而揭示其自然性灵论的本质,认为它是袁宏道士夫狂禅在文论领域的全面推衍及其一己性情自适的文学理论化表现,其旨趣只在支持本然性情的文学自适,因而具有本然性、非理性与反理性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7.
吴宓从不讳言自己对中外诗人和思想者的亲近和追慕,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就是其人生体验、文学欣赏及诗歌创作重要的参照对象。他们的生存处境、诗论主张和诗歌创作都有深通之处,性情切近,感受相通,观念相似。吴宓将吴梅村作为人生经验和诗歌创作的镜像世界,激活经验,发现自我,确立悲郁感伤者的身份认同,由此形成起于性情,通向诗史,个人化和历史化并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独耻事干谒”,这是杜甫脍炙人口的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下简称《赴奉先咏怀》)中的一句,与评价杜甫的思想和人格关系甚大,应当辩析清楚。“事干谒”就是以诗文奔走权门,营谋功名利禄;“独”即惟独,这都没有什么疑义。关键在于“耻”在这句诗里的的具体内涵,即诗人因何而“耻”——是对干谒这种行为的“耻”,还是为自己从事过干谒而“耻”?《六书总要》释“耻”字:“从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刘基不是被胡惟庸毒死,也不是被朱元璋害死,而是被谮忧愤而死。刘基薄葬,既非惧祸,亦非清贫,而是有意为之。刘基薄葬的思想基础,其一是他的民本思想,其二是他唯物的生死观,是真正的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20.
稼轩之后的词人几乎无不受到他的影响。蒋捷便是其一。他们的时代环境、人生遭际、性情禀赋都有相近之处。蒋捷词在家国之恨与人生之慨中充分继承了稼轩词内涵,并且以曲折含蕴的方式传达出来,这与稼轩言志词的特色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