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穆时英笔下都市的现代感它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描写对象都市本身具有现代感 ,二是指作家的描写手段具有现代感。本文通过对时英笔下的现代都市意象以及他对都市意象的叙写方式 (罗列、并置、叠合、组接 )的考察 ,揭示他把握都市现代感的两种方式 :⒈感觉都市 :从现象上去感觉都市 ,都市充满了动感、节奏感、立体画面感及色感。 2都市感觉 :从内里看 ,都市意象传达出的是都市人的孤独寂寞、漂泊无助、失意挫败的现代末世感  相似文献   

2.
现代都市的"颓废"书写——穆时英小说创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以其对上海洋场颓废生活的独到表现引起了各方关注,成为摩登男女的阅读时尚和现代派文学的代表性文本.穆时英小说的颓废色彩主要表现在都市的物质空间、消费生活和女体修辞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穆时英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1933年前后为界,阐发了穆时英创作的历史变异及其审美特征。本文既注意到中国新感觉派与外国文学的渊源,也看取到这个流派的艺术本土化的特点。在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比照中确定它的独特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4.
在穆时英一生短暂但却丰厚的创作中,前后期作品呈现着截然不同的样貌,眼花缭乱新奇诡异的创作手法与叙事技巧为人反复称道,然而潜伏于其中的审视世界时的同情的目光与两极对立的感知路径与思维方式才是真正支撑其创作始终的贯穿性因素,由此去探测穆时英的创作,检视其成败得失更为实质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和穆时英分别是中日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大异的表现题材中具有相似的思想情绪,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但又具有不同的情节结构技巧和语言风格,审美特征上都表现出诗化的倾向。本文旨在对比二者的创作,分析其得失,并以之为鉴。  相似文献   

6.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把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 ,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既同于又异于诗歌意境的新意境。他的小说常常采取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 ,在客观描写的同时 ,非常重视主观感觉的描写 ,在表现形式和技巧上又刻意求新 ,综合运用通感、叠句、意识流乃至电影镜头组切等手法 ,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7.
1920年代末的上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以电影手法融入文学创作的"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其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以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大都市上海的空间景象;以行人视角与特写镜头呈现上海经验的具象文本;以承袭电影并超越电影的视觉洗礼,对繁华上海进行光色的解码。穆时英以其新颖的文学创作手法刷新着人们的上海都市认知,以文字建构上海都市景象。  相似文献   

8.
1920年代末的上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以电影手法融入文学创作的"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其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以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大都市上海的空间景象;以行人视角与特写镜头呈现上海经验的具象文本;以承袭电影并超越电影的视觉洗礼,对繁华上海进行光色的解码。穆时英以其新颖的文学创作手法刷新着人们的上海都市认知,以文字建构上海都市景象。  相似文献   

9.
1920年代末的上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以电影手法融入文学创作的"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其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以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大都市上海的空间景象;以行人视角与特写镜头呈现上海经验的具象文本;以承袭电影并超越电影的视觉洗礼,对繁华上海进行光色的解码。穆时英以其新颖的文学创作手法刷新着人们的上海都市认知,以文字建构上海都市景象。  相似文献   

10.
穆时英在左翼文学的影响下开始普罗小说的创作 ,被誉为“普罗小说中之白眉”。但穆时英小说与普罗小说之间存在着差异 ,暗含着穆时英后来向“新感觉派的圣手”转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盛的史学主流派。钱穆与史料学派的领袖傅斯年的交往、二人治史异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曲折而又多途并进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穆旦的诗歌创作既给我们展示了现代个体"丰富而痛苦"的生命存在,也给我们显示了现代诗歌凝练、艰涩的诗性张力.这既是穆旦诗的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显示着白话新诗的真正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诗人,穆旦的沉思使他超前地感受到了深远的痛苦,他以其灵魂的苦难体验上升为玄学的思考,并推之深远,达到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沉思,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把握,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体现出无可替代的先锋性,并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黄陂县在汉代分属西陵、安陆两县地,三国至南北朝时期,黄陂县境内郡县名目繁杂,隋时进行了归并,只存黄陂与木兰两县。宋初,并木兰县地入黄陂,此后,历明清至现代,建置没有变化。木兰山的得名始于南齐,唐宋之际著称,明清时期因庙宇众多,周围数县朝山进香者众而名声大振,成为一方胜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田亩步制与亩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田亩制度由于各朝代度量衡标准有同有异,导致今人认识的不统一与亩积换算繁杂。本文通过对史籍记载步尺文献资料的考证,认为应是"一尺二步三亩制",即计亩(里)之步尺古来为营造尺一种(0.32m);步制有六尺步(小亩步及唐前里步)和五尺步(中亩步及唐始里步)二种;亩制有早期司马法"步百为亩"(小亩)和后者商鞅变法经汉武直至清末民初的"二百四十方步为亩"(中亩)及部分地区的特制"三百六十方步为亩"(大亩)三种,亩积古今分别为小亩36方丈(368.64m2)、中亩60方丈(614.4m2)和大亩90方丈(921.6m2)。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的杜牧研究虽相对沉寂,但仍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论著12种,论文约80余篇,主要着力于分析杜牧的人格与思想、解读与赏析其具体作品及咏史诗的研究,并且出现了比较研究这一杜牧研究中的创举。把握90年代杜牧研究的总体情况,分析其特点,可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题材、体裁多方面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继续丰富和改进研究方法;进一步突破和创新研究角度。这些努力已在90年代的杜牧研究中初露头角,有待于进一步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红学界对贾母的研究 ,前期和中期多作阶级的批判 ,后期开始从文化、美学、时代等不同角度对这个人物进行分析 ,多方面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中“善”和“恶”的表现 ,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成果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可以使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相似文献   

18.
傅斯年与钱穆三十年代曾有来往,后因史学主张等分歧而产生矛盾。他们的交往和矛盾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中不同学派的汇合与分离,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某些方面。梳理他们的交往和分歧,对于认识中国现代史学发展和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穆木天“纯粹诗歌”的诗学主张,以“先验世界”为其哲学背景,开启了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理论先河。然而,受文化前在视野及特定历史情境等因素的制约影响,“纯诗”理论隐匿了不少非纯因子,并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被激活、放大、扩散,最终促成了“纯诗”向革命诗歌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穆木天早期留日经历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极具代表性。日本留学生涯使穆木天由立志工业救国,转而走向文学,沉溺于象征主义,继而写作了被称为中国象征主义宣言书的《谭诗》,期间他的创作激情也得以激发,出版了诗集《旅心》。日本成为穆木天文学的起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穆木天以后的文学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