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特殊的思维主体,历史学家的思维结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个体角度看,史家历史思维系统内在心理因素具有三个层次:内隐动力层、理性智慧层和信息概念层。每一层次在史家历史思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形成史家独具个性的历史思维图式。从社会角度看,史家的历史思维并不是单纯的个体思维,而是受历史、社会、阶级、学派等多重因素制约,具有明显的群体社会化特征。从思维序列看,历史理解、历史判断和文本表达构成了史家历史思维递进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史家历史思维能力与结果即贯穿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史学的思想框架和研究理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生态史学立足于多个学科的交汇之处,将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视为一个广泛联系、互相作用、彼此反馈、协同演变的整体,运用生态学(包括其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处理历史资料、观察历史现象和解释历史运动,致力于探索中国历史上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过程,它与社会史研究可以互相借助、彼此观照,形成生态社会史和社会生态史两个侧重点不同的研究理路,前者重在考察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自然生态变迁,后者则重点探讨生态环境参与和影响下的社会文化演变,最终走向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回顾新疆近百年来生态环境演化的过程,可以发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是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二是环境质量的明显下降,使新疆脆弱的生态系统向逆行方向发展,并已开始影响人类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疆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正负影响,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够相得益彰,成为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这是新疆面向21世纪的重大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自然资源开发与和生态环境 新疆存在着冰川、森林、草原、绿洲、荒漠、沙漠生态系统,并呈现出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结构状态。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8.4%,其高山冰川是新疆重要的水源地,森林、草原、绿洲从高山到盆地边缘依次展现,呈带状垂直分布;在盆地的水平分布上,戈壁荒漠漫布于沙漠与绿洲之间。森林、草原、绿洲、荒漠和沙漠五个生态系统分  相似文献   

4.
动物-人类史     
动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作用在史学界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军事史和经济史家虽然重视动物,却体现了浓厚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最近20年来的动物史研究转向整体史角度的动物-人类关系史。一些哲学家也指出动物与人类之间界线并非绝对清晰,挑战了传统学界对动物的认知,文化史家逐渐接受这一立场,发展出动物研究的历史学。当前的动物-人类史学界存在三个焦点问题,即人类如何获得动物经验、动物是否具有能动性、人类是否只是再现动物而简单将其作为象征来研究。当代动物史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方向,如动物与人类在战争中共享历史、动物的情感史,以及从公共历史和遗产研究角度重新思考动物史等。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郭世佑历史学之所以被人类推上科学的殿堂,是因为史学工作者以追寻历史的真实(或曰历史实际)为职志,离开了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学便毫无存在价值可言。历史学同时又被许多中外学人纳人艺术的范畴,则是基于史家或史学工作者要接近与反映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以环境发展为基础。而森林问题是环境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稽诸史乘,自上古至清末,不乏森林史料之记载和论述。近年来,关于森林问题的研究,生态环境方面论述较多,至于中国古代林政即古代有关林业的政策及管理措施,似乏人研讨,语焉不详,本文拟就夏商有关森林史料略陈其林政,囿于史料和见地,尚祈指正。一、林垦与原始农业混沌之世,草昧未辟,殆皆为蓊郁之森林。人类历史的初期即新石器时代,我国文明发祥地之一的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历史研究在政策制订中做出根本贡献的三个主要领域。第一,史家作为研究往昔的专家,其贡献在于界定和保护民族的集体记忆,而且在史实或对史实的分析构成当代某种特定问题的来源之际,对之提出疑问和重加解释。第二,通过提供历史环境的细节,史家能够把当代的问题置于更广泛的时间维度之中来考虑,在与往昔的情景相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当代问题的理解而扩大备择方案的范围;并进而评价过去政策的真正结果,根据往昔的经验对当代可能发生而受到关切的问题作出预测。第三,通过追踪决策过程以及有关个人和机构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史家能够提醒人们注意不同的政策抉择方案的原由和后果,从而为决策提供更为符合理性的途径。本文最后还就改进历史研究者与决策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兼顾公平与效率,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最佳农地产权制度选择所应实现的目标。世界上农地产权制度一般都经历了村共有土地制度、领主所有土地制度和个人私有土地制度三个时期,而现代农地制度则经历了耕者有其田和规模经营两个阶段。美国和法国、英国和德国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农地制度的形成受制于资源约束,同时,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有效统一或实际上的统一是一种历史趋势。历史经验和理论论证了私有农地产权的效率,以及适度的私有产权对生态环境具有的较强保护作用。依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目前应实行"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个二元农地产权制度,一方面,它具有和私有产权一样的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具有最终的控制权,这应是一个兴利除弊、利国利民的最佳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史料是历史研究所必须,主体与史料的关系是反复不断的对话关系。主体对史料的发现可分为发现史料的存在、发现史料的价值、发现史料中的历史信息三个层次。史料三层发现的成因是:现实需要的引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激发,主体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制导。史料三层发现启发我们应具有泛史料意识、史料平等的观念和重视史家修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试论中国封建士地制度的特点》一文中,我们探讨了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两个特点,在此,本文将进一步阐明和论证第二个特点。 本文的论点是:在中国土地国有制的母体中产生出土地私有制的直接、关键的因素是商品货币经济。。商品经济并不以产生自然经济形态的土地私有制为其起点和归宿,但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却无形地从客观上为土地私有的产生鸣锣开道,成为一种“催生剂”。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商品经济与土地私有结成同盟,并肩与土地国有制展开斗争。但是商品经济在中国封建历史中从未得到充分、完全的发展,因此它无法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它既未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期以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先秦民主思想做了深入研究。他们结合具体社会构造和社会关系阐释先秦民主思想,其阐释可以归结为三个命题:人的发现、天民合一、赋民权利。在探讨先秦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源时,郭沫若立足于人民解放视角,吕振羽以阶级斗争作为维度,侯外庐主要从土地私有的显族历史进行说明。他们既肯定先秦民主思想对社会现实的超越和批判,又揭示其脱离时代的空想和局限。他们开创了先秦民主思想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新范式,但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卡特里娜和丽塔两大飓风侵袭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成为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灾难之一。这一貌似自然灾害的危害事件,其实孕育于新奥尔良的长期发展之中。一部新奥尔良发展史,既是人类利用土地、河流、森林、海洋等自然实体并与自然环境搏斗以建立城市、发展航运和工商业的历史,也是这些自然实体及其哺育的众多生命不断受侵蚀以至戕害的历史。这既是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环境灾难史。在这里,人类借助水利工程控制自然而建立起来的文明,由于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削弱了其自然防护能力,结果反而加剧了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的危害。因此,飓风造成的损失不只是取决于风暴之力,也取决于人们对土地的所作所为。而保持新奥尔良生机的努力,并不需要一味地与自然相搏,与自然合作,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论史家的角色与责任和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史学上、史家作为社会一员而与社会的关系、史学作为历史进程的反映而与客观历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也是很复杂的.我们甚至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说明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它们是打开中国史学宝库丰富宝藏的钥匙.本文将按照这样的思考程序来阐述对于上述有关问题的认识,这就是:史家的社会角色与史家的社会责任是相联系的,史学的求真要求与史学的经世目的也是相联系的;它们的这种联系,并不因为客观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相互矛盾的因素而有根本上的改变.同时,史家的角色与责任和史学的求真与经世之间,存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本质的联系,“以至于可以这样认为:揭示出这种联系.就是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揭示出中国史学的总相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9):54-59
我国传统史书体裁丰富多样,且各种体裁都相继产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名著,这是民族文化伟大创造力在历史编纂领域的体现。对此,不能只停留在目录学分类形式上来理解,而应重视分析其蕴涵的史学价值。史书体裁的选择,是同史家的历史见识、学术视野、价值追求密切相关的;而且同一体裁也非一成不变,而是因时制宜、不断加进新内容。对于以下三项尤应作深入探讨:一,多样体裁反映出史家从不同视角反映历史;二,体裁发展的动力源于史家的创造精神;三,重新审视典制体、学案体、纲目体的发展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之所以引入广义的实用主义路径,旨在阐明真理和客观性在历史学科中的作用。历史学并不需要一种新的真之理论,但有必要借用理论术语来分析历史研究中真理概念是如何被理解和使用的。所谓真理是指历史编纂学意义上所确认的一个认识论术语,而客观性是指根植于特定的同时代科学共同体(职业历史学家群体)中的一种认知美德。这一论证主要按照三个相互关联的步骤来展开:首先,提出历史书写中的实用主义"真之约定"观点,论述历史之真的诸条件取决于历史话语的施为之力;其次,主张真之约定是由史家同行来担保的,换言之,历史书写中所宣之真并非取决于史家与实在的直接关联,而是基于诸如探究方法、认知价值和认知德性等学科共识;最后,建立历史书写中真理与证据之间的明确关联,论证"真之约定"是以对史家手中所得证据的批判性分析为根基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史家探索史学民族风格成就举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其泰 《人文杂志》2004,(1):131-138
发展新史学 ,在不断提升其科学的内容和精良的方法的同时 ,还应赋予它以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表现形式 ,使之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在当今全球化挑战的背景下 ,这项工作实有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现实意义。这就需要从总结 2 0世纪的有益经验中得到启发。以往对于 2 0世纪史家探索史学民族风格的成就未作系统研究 ,是一个不小的缺陷。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讨论 :一、2 0世纪之初夏曾佑、章太炎、梁启超的尝试 ;二、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思勉、张荫麟的探索 ;三、马克思主义史家范文澜、翦伯赞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 ,史料的真实性是追求历史研究科学性的重要前提。影响史料真实性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撰史者对历史事实进行筛选时造成的选择性偏差 ;二是由于撰史者的主观目的及政治态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倾向性偏差 ;三是由于后世史家对史料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诠释性偏差。这三个因素往往相互包含、相互影响。在史学研究中 ,只有尽可能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才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晚清出现了一股编纂新学书目的高潮。它们通过提要、类序、自注等多种形式,评论晚清新学历史书籍,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本位史学意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批判世界史编纂的语境中争取中国史家的话语权;在对外国(主要是日本)学者所撰写的中国史的批驳中进行国民爱国主义教育;著录、评论中国史家的新学历史撰述,反映出晚清史学的自我期许与学术自信。晚清学者身处内忧外患之中,在所撰写的新学书目中,通过对兴亡史和变法史的评论寄予了保国、强国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9.
张小忠 《北方论丛》2020,(2):94-102
海登•怀特早年受柯林武德、汤因比、克里斯托弗•道森等史家影响,但19世纪英国史家为何未成为《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研讨对象?这一疑问既涉及英国史学及史家,又关乎怀特理论中的基本假设。英国辉格派史学的变迁向历史学家提出反思历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等知识论问题,也激发了怀特探讨英国史家批判实证主义的理论兴趣。怀特一方面以反讽为路径阐述了19世纪欧洲历史意识由科学的客观性向认识论的怀疑主义蜕变;另一方面,以历史主义为线索构建了19世纪欧洲历史意识三个不同阶段,而英国却付之阙如。究其根源,19世纪的英国史家仍未产生系统探讨历史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认识自身已属不易,认识历史犹为艰难。这里不是历史认识论的系统观点,只是一孔之见。写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推动我国历史哲学的研究与发展。一、反思与实践: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够反思,是人类高出其它动物的一个特征。人类精神的反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