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H·劳伦斯以一系列独具个性的长篇小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是绝大部分的评论家都将目光投射在他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上,而往往忽略了其于转型期创作的几部作品。《出走的男人》是劳伦斯转型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探讨了男人出走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抗,也是劳伦斯希望重建和调整男女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英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劳伦斯小说的主题始终特别关注现代社会中的两性关系,并在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试图通过建立自然和谐的"平衡星体"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他对女性态度的变化在随后的作品中表现明显,并流露出日益明显的男权主义思想。文章从人物原型的角度追寻劳伦斯"平衡星体"模式中的失衡,探析劳伦斯女性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在劳伦斯的创作中,常涉及一个有趣的问题,即男人的逃亡。这是研究劳伦斯缘何毕生致力于调整和重建男女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男人为何要离家出走?相爱的男女为何互不相容,使爱变成一场战斗?劳伦斯在《出走的男人》中对此进行了探究,给出了答案,并设计出理想的男女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大多关注现代文明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其中不少是关注女性的命运。在此通过解读其中有代表性的六篇作品,剖析了作家对于女性在出走和回归间如何选择的思索,并结合作家本人的婚恋经历探寻了他的思想发展路线及其对他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虹》继承了劳伦斯小说对两性关系的探寻,一开始就隐喻了出走与追寻的主题,并具化为人物行动.作品在对两性关系探寻的基础上,内含着对自然性自我与社会性自我融合的追寻,并以此为契机实现和谐两性关系与和谐家园的构建.出走与追寻主题的探寻是劳伦斯思想的体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故事新编·起死》篇从创作来源上看,实际上是鲁迅先生对古代"庄子与骷髅"母题的重构,又揉合了现代风格改编而成的。《故事新编》中"庄子叹骷髅"情节框架则主要来源于清代小说《续金瓶梅》,骷髅复活、恩将仇报情节是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不仅有着多重隐喻的故事内涵,而且增加了荒诞的情节与人物,成为"庄子叹骷髅"故事母题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7.
尽管女权主义者对劳伦斯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述与表征存在敌意,认为劳伦斯本人的立场与女性立场相悖,是憎恨女性的,但从伍尔芙与尼恩对劳伦斯作品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劳伦斯作品的边缘性,因此其作品精神与女性作家作品精神有共通之处。劳伦斯的语言有一种女性气质,富于流动性与变化,这与女性语言极其相似。劳伦斯本人的哲学阐释亦为读者理解其作品与女性文学的多义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有三位主要女性,莫莱尔夫人——保罗的母亲、米丽安——他的第一个情人以及克拉拉——他的第二个情人。所有三个女性都成为这个男权中心社会的受害者和男权主义者保罗走向成功的踏脚石。尝试回避对《儿子与情人》的常规性文学评论,从女性主义视角来仔细剖析书中的三位悲剧女性,希望借一曲女性的悲歌,加深对劳伦斯作品思想和内涵的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9.
F.R.利维斯在其论著《小说家D.H.Lawrence》中竭力为劳伦斯创作中强烈的阶级倾向辩解。但是,在劳伦斯的某些小说中,人物和情节发展却烙有深深的阶级印迹。在小说《死去的人》中,复活后耶稣的肉体生活走向和结局中的"劳伦斯式的贵族观",鲜明地体现了劳伦斯的阶级意识;在诉诸于神话和将基督教文化同古埃及希腊异教文化的结合上,劳伦斯的贵族观和理想主义在同社会现实碰撞时产生了极度失望。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的小说由于以两性关系作为其“恒常意象”,曾长期被误读。其实,劳伦斯的创作思想基本上是严肃的。他以男女关系为切入点,探讨的是人生的奥秘,反映的是时代的变迁。以巴赫金的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虹》中三代人婚恋观的时代符号意义,可以揭示劳伦斯小说较深刻的审美内涵和较高的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染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完全崭新的创作,向世人展示了奇特的女性生存方式.她的小说无论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还是情绪表达上,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精神萎顿、生命力衰竭、拒绝行动的生存方式是陈染笔下女性的最重要特征,完全从潜意识、性、爱欲的角度表现女性,多写同性恋、恋父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小说中的情节类型均与西方某些文艺理论相对应,在小说情节模式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理论模式,而且理论模式对情节模式的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节模式往往是对理论模式的演绎说明.这些使陈染的创作能够独树一帜,但同时也对创作形成了巨大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美国女作家乔·卡·奥茨的短篇小说《你从哪里来,你又要去哪里?》虽是短篇小说,但却运用了重写这一手段,即通过重写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从女作家写作、女性经历、梦的隐喻、话语等方面,解构了劳伦斯这位男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所表现的“菲勒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圣经》中的希伯来族长故事主要包括《旧约·创世纪》中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三位族长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及社会角色,它们看似独立实则存在着寓意丰富的潜在关联。文中认为希伯来族长故事采用了"复合渐进型"的叙述模式,即在神的应许、族长的困境与得福及族长继承人的挑选这三个层面上逐步推进情节的叙述模式,这个叙述模式蕴含着以"选民"...  相似文献   

14.
和其他现代主义作家相比,戴·赫·劳伦斯似乎更注意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他在小说中创造了若干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其中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可说是厄秀拉·布朗文。劳伦斯把厄秀拉写成了一个现代女性,写得真实,足以表现现代西方社会女性的重要特点。厄秀拉是劳伦斯一代的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劳伦斯的弗丽达的原型。所  相似文献   

15.
余华的小说《鲜血梅花》从文本题目、文本语言和情节结构上看,都带有父仇子报式武侠小说文体类型的明显特征。在父仇子报式武侠小说中,情节模式与情节内涵高度一致。从这种关系看《鲜血梅花》,其情节模式与情节内涵却是相悖的,即仿武侠的情节与非武侠的旨归悖反地结合在一起。对武侠小说的戏仿色彩和反讽态度意味着余华对传统武侠小说"复仇"模式及其背后道德伦理根基深刻怀疑。  相似文献   

16.
《黄色壁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蒂·珀尔金斯·吉尔曼的一部女性现代主义作品。小说情节简单 ,吉尔曼以女性自然书写的方式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所承受的沉重的心理压抑 ,以及女性想象力在无意识反叛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的名作《儿子与情人》一直都是评论家们注意的焦点。一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严厉地批评劳伦斯,而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保罗也被认定为是一个女性毁灭者的形象。实际上,《儿子与情人》中真正的毁灭者并不是保罗而是表面上很令人同情的毛莱尔太太。  相似文献   

18.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著名小说之一。文章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即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对和谐婚姻的追求,去探讨其主要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总结出劳伦斯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诸多关系中最为本质的一种,其性质和质量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劳伦斯在对现实世界中畸形两性关系进行批判的同时,试图探寻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本文透视《恋爱中的女人》中现代女性厄秀拉和古德伦各自经历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爱情及其不同结局,深刻揭示劳伦斯苦苦追求完美两性关系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性别视角,详细解读"阅读"这一文学叙事情节在古代女子私奔和现代女性出走文本中多样的表现形式,揭示其中极具遮蔽性的男性意识。无论是古代隐身幕后的"阅读"操纵者,还是走上现代舞台的"阅读"启蒙者,以性别视角去还原文本现场,剥离身披的启蒙假象,其主导的戏码,自古而今都是一场传统的男欢女爱的言情叙事。作为"阅读"主体,无论是古代私奔的女子,或是现代出走的女性,虽然"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但因"阅读"而产生的行动模式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古代女子被"阅读"催醒情爱意识,以超越现实的行动满足的是男性借由文本表述的多层世俗欲望。同样,打着"现代性"旗号对现代女性进行"阅读"启蒙,塑造离家出走的"新女性"形象,在实际上成为男性情色想象形式的延伸,被启蒙的女性并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精神意识,其实质是古代私奔叙事的一种现代演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