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民歌又一次繁荣的时代。迄今,中国古诗虽然已经被大量翻译成英文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南北朝民歌的翻译却较少。本文旨在认知诗学理论的指导下,探析南北朝民歌英译。这样不仅有助于南北朝民歌的解读,还可为中国民歌的对外推广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尤其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口出天然,刚健清新"的民歌的出现显得特别可贵,可谓是一种新的力量、新的血液.要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轨迹,把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搏,就不能不研究南北朝乐府民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南北朝乐府民歌进行了对比式的论述,指出南北朝民歌因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民族风俗、自然环境的差别而风格迥异,然而它们在彼此民族文化的渗透、融合中也表现出潜隐的相似、相通之处。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爱情诗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存在明显的不同;但是又因为南北朝文化学术的交流、融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并不是壁垒分明的有南北之分。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份相思两地情","两地明月一份情"。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周代民歌、汉代乐府民歌以后,又一次民歌繁荣灿烂的时代。南北朝民歌似繁星高映诗坛,闪耀着绚烂的光辉。绚丽芳菲的南北朝民歌,启迪和滋润了当时及后代的文人墨客,推动着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北朝长期对峙,经济基础的悬殊、政治环境的差异,以及地理、风俗习惯的有别,形成了南北朝民歌迥然不同的特色,南歌蕴藉婉转、清新活泼,北歌粗犷豪放、刚健质朴。北朝民歌在数量上远不及南朝民歌,然而反映生活的面却非常广阔,在文学价值上则可与南朝民歌并驾齐驱。它还弥补了这时期北方文坛寂寞贫乏的缺憾,学术界一贯重视对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南北民歌的比较、以及它对汉乐府的继承和发展的探究,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对其突出的民族特性则不甚注意。本文就北朝部分民歌的族别和民族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乐府歌辞在中国古代民歌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论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南北朝乐府歌辞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意在探讨其各自的源流及在当时的活跃状况.北朝乐府数量较少且音乐承袭前朝,乐器多为中原特色,歌辞基本为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创作;南朝乐府数量繁多,皆由民间徒歌披之管弦进而发展成熟,吴歌、西曲从其发生地吴越和荆楚扩展至朝廷上下.南北朝乐府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现存南北朝乐府民歌劳动歌数量不多,但它是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民歌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当时采桑和养蚕、织布、水上劳动以及畜牧等多方面的劳动情境。劳动和爱情相结合是这部分民歌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虽然产生于同一时代,但风格迥然不同。本文从感情表现、语言风格、反映内容方面分析了它们的差异;并从地理环境、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社会风气、人的性格等四个方面的不同,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叙事诗。它大概产生、流传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这首民歌,传唱于艺人之口,润色于文人之手,音韵铿锵,歌词优美,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它曾被改编为各种说唱材料。现代,我们所熟悉的豫剧《花木兰》,就是以《木兰诗》为底本改编的剧本。豫剧《花木兰》,塑造了一个足智  相似文献   

10.
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中男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历来少有人作整体的观照 ,文章指出宋话本爱情婚恋题材小说男性形象较以前同类题材小说中男性形象在构成成分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并具体分析了宋话本爱情婚恋小说男性形象的三大类型 ,以及话本作者对这三类形象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1.
北朝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同时对于汉代民歌,尤其是汉代北方民歌具有一定继承性,突出体现在大胆直白的风格,文本叙事性及五言体形式上。这种继承,不仅为北朝民歌在艺术成就的成功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也使中国古代民歌这门古老文学艺术散发出无限魅力,使它成为古代民歌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异类婚恋指人和禽兽神鬼之间的婚恋,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神婚恋、人鬼婚恋、人妖婚恋三类,从主题上可以分为艳遇类和惩戒类两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异类婚恋故事大部分是人妖婚恋题材,主题绝大部分是惩戒类。因为《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绝大部分是艳遇类,纪昀对此深感不满,所以创作《阅微草堂笔记》以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3.
与南北朝乐府不同 ,明代北方民歌除了在初始时期对南方民歌具有导引的作用外 ,其后便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且南、北方民歌的分野 ,不是十分明显。但是 ,李梦阳“真诗在民间”的理论 ,离不开“汴省时曲”的启发 ;广为人知的《挂枝儿》等吴歌 ,也原是“北人长技”。事实上 ,在“人情”的共同作用下 ,南、北方民歌步调一致地对旧传统发起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调研,初步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现状。研究得出,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在年龄、经济收入、婚恋状况和婚恋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婚恋质量是影响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爱情心理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爱情生物理论、爱情类型理论和爱情文化理论,分别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为高校婚恋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爱情心理理论融入高校婚恋教育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婚恋知识的需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道德观.教育者在尊重大学生婚恋需求基础上,在爱情心理理论视域下对大学生开展高校婚恋教育,从性教育、爱情类型教育、家庭关系教育、婚恋性别教育、提高亲密关系能力教育、婚恋责任教育、婚恋人格教育等方面丰富教育内容,体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生理心理层面教育和社会层面教育相结合、个体化教育与社会化教育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明代以前的诗词,由于受平仄格律与字数的限制,句中极少出现补语。但是明代民歌中出现许多长句,这些长句中出现大量的补语。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明代民歌中的补语,格式多样,长短兼备,并出现了结构助词“得”。明代民歌中出现的大量补语,在中国文学史和汉语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它以大量篇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涉及了许多有关女性意识的问题,部分作品体现了女子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主动性和反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自主精神,同时通过对这些女性在生活、爱情和婚姻及家庭中种种际遇的描写,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作家具有了初步的女性主义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和经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民歌上承《诗经·国风》的优良传统,下启魏晋新声,流波余韵一直影响到唐代诗人创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民歌所以能够保存、流传,是由于汉代设有乐府机构对民间歌谣进行广泛的采集。乐府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文学史必然论  相似文献   

19.
张维娟 《南都学坛》2008,28(2):73-76
元代爱情题材杂剧中女主角的年龄集中在18~21岁之间,相对于古代女性15—20的适婚年龄来说,她们都可以被称为失婚女。杂剧作家关注的是大龄女子的婚姻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杂剧成为大量关注"失时女"的惟一一种艺术形式。父亲没有或者无法尽到使女儿及时出嫁的义务是使婚恋戏中的男女结合"发乎情,止于礼义"的一种叙事策略。因此,以前称为爱情剧的元代婚恋杂剧,实为婚姻及时戏。  相似文献   

20.
《粤风》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李调元所辑解的民歌集,收有明末清初广西浔州地区(今平南、桂平、贵县、武宣等县)的民歌一百十一首,其中粤歌五十一首,瑶歌廿一首,俍歌廿九首,壮歌八首,均为情歌。在明清时期文人个人大量采集编纂的民歌专集中,《粤风》是影响最大的一本,它在我国古代歌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向为文人韵士所推崇。 收入《粤风》中的俍歌和僮歌,实际上都是壮族民歌,故本文统称之为壮歌。《粤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