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中型企业新产品产出与科技投入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1991 ̄2002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状况与科技资源投入的相关数据,介绍、分析了当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的基本状况及影响新产品产出能力的各种科技资源投入要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与科技资源投入各要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在当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财力资源和科技人力资源这两个要素对企业新产品产出能力影响程度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也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前沿阵地,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中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优质的人才储备,不仅可以提供高技术产业进行研究与试验发展(R&D)所必备的资金和人才资源,更可以将科研成果大规模地投入到生产实践之中。笔者分析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的投入产出情况,运用DEA模型进行R&D效率评价,给出提高中国高科技产业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建立了财政激励、金融支持和工业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并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激励、金融支持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激励和金融支持均能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政府给予企业的税收补贴比率需保持在合理区间。另外,法律制度环境、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以知识产权投入能力、产出水平、创造潜力及发展绩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中部六省相关数据的比较,运用集对分析法,综合评价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现状,认为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应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合理配置研究开发资源,建立多元化资金支持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结合江西丰城矿务局实际情况,谈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优势和如何发展第三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大能耗企业多,而哈尔滨市工业企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据十分突出的位置,以节能减排科技支撑为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途径选择。针对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科技支撑的现状,必须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科技研发激励机制和科技研发技术投入机制,重点推进"南拓"工业项目,强化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元聚类分析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发达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类别划分,并进行单项指标比较分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技术策略选择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8.
工业旅游作为企业品牌认知的新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开展工业旅游进行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工业旅游的开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在界定工业旅游体验营销概念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感知为调节变量,探究工业旅游体验营销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旅游认知体验和互动体验对企业品牌形象均有正向影响,且科技创新感知在工业旅游体验营销方式影响企业品牌形象中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财政科技支出和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相关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从实证角度来分析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激励效应,从一个侧面来衡量中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模型估计分别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和企业R&D之间相关程度.同时,从具体的数字中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财政科技支出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具有较为显著的激励效应,且这种激励效果在中长期中更为明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的科技投资力度和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区域不平衡性严重,自主创新支撑能力与环境约束是影响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现有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资源依赖型工业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以科技创新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和“科技依托”方向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依托比较研究河南省工业结构的现状,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调整工业结构的关联效应,剖析形成河南省现有工业结构的内外因素,提出增强技术创新是河南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十年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民营科技企业对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实现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总结1992年以来十年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演进、发展的态势及政策选择等方面的情况,有利于加深全社会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规模报酬可变假设下,利用非参数DEA方法对2006-2010年全国30个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再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各省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由于技术退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表现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为了防止区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河南、安徽、山东等六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河南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构建了以技术创新潜在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活动实施能力、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四项指标为基础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数据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业实验室是从属于工业企业的科技研究机构.与大学及其他专门科研机构相比,工业实验室直接面向产品的试验发展研究.它更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建立工业实验室,既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又可以促使我国国有企业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是核心。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点,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方式。在当代中国,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衡量和评判一个企业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标准,甚至是根本标准,其中,科技创新责任越来越居于关键或核心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但在实际工作中,科技创新责任不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是:科技创新责任感不强,投入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甚至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伦理问题。克服这个短板,承担起科技创新、科技强国重任,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家勇于承担科技创新责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等,是企业履行科技创新责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急需新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这一体系的构成要素由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区域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等构成,这些要素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急需要件和必备条件,因此,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科技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特征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应着力于企业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创新,具体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以政府为创新主体的环境创新.通过民营科技企业和政府全方位的创新,形成双重主体的创新模式,促进西部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诱导机制理论、创新集群理论以及向刚教授对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相关理论和阶段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提出高校科技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创业阶段、不稳定发展阶段、过渡阶段、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结合复旦复华的持续创新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制度既是一种控制,也是一种授权。企业科技创新需要这种控制和授权,以解决创新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问题。中国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开始形成,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培养,则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