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最早开始研究现代化,其主要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发展问题。现代化也是二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普遍愿望。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征为坚持"传统—现代"的二分法原则、强调社会发展变化是单一的进化过程、西方原生型观点、强调现代性、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亲西方偏见。但现代化理论也存在缺陷,诸如对"传统"与"现代"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过于简单、对现代化过程与道路的理解过于简单、质疑和否定现代性、受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从现代化理论所具备的特征揭示现代化理论所具有的缺陷,以期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历史观是近年来兴起的历史观类型之一,相关理论在我们认识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社会综合发展问题时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在西方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和教学领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基础理论和观念成果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从知识线索梳理、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反思了近年来本校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时 ,我们发现中国有多次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中国错失了这些历史机遇 ,与现代化失之交臂 ,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一再落伍。因此 ,探究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种种原因 ,为我国当代社会现代化实践提供历史借鉴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是囊括了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中国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早发现代化国家的侵略下 ,被迫开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因此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原因 ,就必须把它置于世界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回顾和介绍了家庭现代化理论在最近50年间被西方学界批评和修正的过程,并对其主要理论观点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和评论。这些主要理论观点的发展变化包括:对一元化和单线演进的家庭变迁理论进行反思,逐步接受家庭变迁存在多种路径和复杂多样模式的可能性;家庭变迁研究的分析范畴经历了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在方法上,不再执着于对传统和现代家庭及其行为进行简单的分类,等等。  相似文献   

5.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传统亲缘关系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及其角色是研究社会结构性变迁的重要视角。早期的基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研究时常把获致性的次级关系和先赋性的初级关系视为相互对立、排斥和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注意到社会变迁多样性与特殊性的研究,则试图寻找传统与现代化的融合及传统持续存在的理由。从权利关系与象征体系的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观点出发,着眼于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亲缘关系与业缘关系、正式纽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交融是一种现实的必然存在;而且亲缘关系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和象征体系,其形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得到复制和放大;这预示了中国特有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革的方式和道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化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过程,这些过程以经济现代化为主,而辅之以社会其它方面如政治、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的现代化。因此,现代化实际上是一种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这种变迁过程要求有与之相适应并能推动这种变迁的社会控制体系。所谓社会控制就是指一个特定的社会运用一切可能的社会力量(包括法律、道德规范、警察、监狱等)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维持  相似文献   

7.
在包罗万象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将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过程视为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是社会学独具特色的研究角度和分析框架。 本文拟从这样一种角度,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做一尝试性分析。这里,社会结构是我们使用的主要分析概念,同时也是主要的分析对象。所谓社会结构,指具有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纵向角度分析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各个阶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制约因素与可供的选择。本文认为;后发展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着与早发展西方社会不同的特性,因此,后发展非西方社会在实现现代化中,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而必须另辟蹊径,寻找一条更为有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心理学界提出的本土化概念经常被误为是与现代化、全球化相对立的概念,并用之来作为反对本土化的理据。本文首先试图澄清本土化是指研究者在作研究时思考问题的本土化,亦即指研究者逐渐把自己文化传统放在研究思考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及行为之框架之中的过程。它与现代化及全球化这两个探研实质社会变迁的概念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不可混为一谈,也无所谓相互排斥的问题。作者甚至发现目前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之讨论及研究急需要本土化,因此提出一个思考框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及全球化等概念整合起来,并且提出一些研究现代化问题着手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化的“赶超型”客观性质和发展速率,是认识和解决中国现代化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出发点。为实现赶超发展,必须把中国现代化的动力看作是“社会动力资源系统”。文章从社会的经济系统和社会整体系统、中国和世界、当代发展和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共性和个性、主体和客体等六个关系视角,揭示了这种动力系统和结构并从中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作者认为,在今天把“代价”提升为科学范畴具有很大意义。从发展学的角度看,“代价”应属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花费的“社会成本”进行“成本—效益”或“投入—产出”分析的综合性概念。为此,作者还依据新发展观对代价范畴和中国赶超发展中的代价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法制现代化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颇具理论性和现实性的法律社会学论题。本文的主旨在于初步建立起一种评价标准架构,以便为该论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分析工具。文章认为,法制现代化表征着前现代社会法律系统向现代社会法律系统转变这一过程及其运动规律,体现了法律文明成长的时代精神。文章提出并区别了评价法制现代化程度的实证标准与价值标准,并对二者的理论要素作了初步探讨。最后,文章分析了法制现代化的两类标准之间的关系,强调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标准构成了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的思想基础、价值目标和评价尺度,因而优先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现代化试步时期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1949—1978年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践,作者从现代化的理论视角进行了一番进程考察,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的试步时期,并肯定了其必然性及其历史作用,总结了一些进展特征,并指出了对其后的现代化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衰败过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重点对中国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政治衰败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剖析。作者认为,清王朝政权结构的脆弱性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内部动因,而西方文明的挑战则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外部动因。辛亥革命虽然顺理成章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并没能扼止政治衰败的过程;相反,由于革命后权威危机的出现及其应对措施的失败,这一衰败过程进一步加深,几达于政治分裂和社会解体的程度。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之而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4.
张彬 《现代妇女》2014,(5):28-30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把人的现代化任务推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本文立足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文化传统与中国人现代化的矛盾、社会发展与中国人现代化的不平衡和国民心态与中国人现代化的冲突这三个方面来反思当代中国人现代化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理论自诞生以来,名家辈出、各种学派继起,形成了所谓“理论丛林”。根据哲学研究发现,经典现代化理论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西方现代化为惟一模式的发展理论。依附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现代化实际上是不发达国家贫困化的过程。世界体系理论认为,发达国家从不发达国家的不平等贸易获得巨大利润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帕森斯在《现代社会体系》一书中对世界现代化三个阶段做了划分,据此,我们可以把西方社会变迁理论中的“现代化理论”也大致分为这么三个阶段。自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末为现代化理论的第一阶段,它包括洛克的古典市民社会论,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和圣  相似文献   

17.
孙彩燕 《现代妇女》2014,(4):311-312
儒家孝悌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造就的解决封建家庭内部关系,树立封建家长绝对权威的家庭伦理范式;作为由家庭伦理扩充到社会关系,服务于封建政治统治的社会公共伦理范式,其在中国社会存在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这种社会存在已经自觉、不自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如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转型,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化困惑,中国人的现代化精神家园是什么?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追问。自然,儒家孝悌思想现代化反思研究也成为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要研究这一课题就必须研究儒家"孝悌"思想在清末民初现代化转化的困境,才能更好的继承儒家思想的精髓,才能让现代人真正自己去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近代化”指称中国“现代化”是否准确?作者提出了异议,并从现代化模式、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应该以“中国早期现代化”取代“中国近代化”这一概念。作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基本模式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低度发展,其具体特征是:意向性的追求甚于实际性的建设;明显的二元结构;过多的冲突的存在;缺乏平稳性,摇摆度过大。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重建刘少杰在后工业社会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者对以结构论为中心、以理性化为实质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展示了批判;反后现代主义者站在维护现代性的立场上,试图重建西方现代化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人际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未现代化民族...  相似文献   

20.
凌唯钊  陆倩倩 《现代交际》2023,(5):36-43+12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在价值逻辑上,西方现代化遵循资本逻辑,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人本逻辑,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使广大人民群众解放出来。在价值规范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式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与竭泽而渔、掠夺式发展的道路有着本质区别。在价值旨归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人的现代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