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故国土地和文化执著的眷恋之情,对民族命运和前途深沉的关切之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积淀成为一种忧患意识。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使这种忧患意识激发得更加炽烈。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推动无数近代爱国知识分子振臂而起,为救亡图存,变革现状,而思考、呐喊,前仆后继,奋斗牺牲,创造了启蒙中华民族实现新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奇观。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是通过反思历史和观照现实所产生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是力求突破现实和历史的局限,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是对国家民族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切而升华…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说的忧患意识,原指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的那种时刻关注、忧虑着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克制自我感情而忠贞于、服从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以优惠为其特征。从屈原开始,多少怀有忧患意识的土大夫受到人们的尊敬歌颂。杜甫的优国伤时,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可以说是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代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表述,可以说是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忧患意识。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先进的中国人忧国忧民,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  相似文献   

3.
在审美现代性的建构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重新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们不再是政治的依附体,而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和阐释者。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这种重新定位,正是融合中国传统社会君子人格的社会政治责任感与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独立批判双重品性的中国现代市民精神。对于仍处于现代社会建构中的当代中国,中国知识分子君子人格的现代转型仍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不仅是美学意义上的而且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爱国志士民族忧患意识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积淀于中国先进优秀人物心中深沉的社会责任感。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劫不衰,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与源源流长、代代相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的继承和发扬,不无关系。本文拟就中国历史上爱国志士的忧患意识进行历史考察,以增强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忧患意识,为振兴中华而做贡献。一、中国古代爱国人士的忧患意识在中国古代,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知识分子、出身于中下层的官吏或儒仕等,就以“忧患”的形式来倾吐自己的爱国情感。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重读这个时期的文学,我们看到的是一代觉醒者的理想主义激情和他们的无畏精神和忧患意识。80年代文学重新确立人的价值,通过对权力的批判与反思、对人的价值与人性的高扬、对生命意识的激情呼唤,将人的解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80年代作家都拥有干预生活的激情,他们重估历史,思索现实,拷问人性,省察道德,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敢于承担社会历史使命的高度责任感,必将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遗产和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在由愈演愈烈的中西文化冲突而导致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面前,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与同时代人相比,总是具有一种同时代人所无法比拟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在置身于“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行列之中,他的那种对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所特有的敏感气质、批判精神和反省意识,都使得他的忧患意识体现出一种善于从总体性的超越位置上,来认识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的独特视角,一种批判社会的精神力量,以及一种积极参与社会改造,推动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因此,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从20世纪初中西文化冲突的文化背景上,来探讨鲁迅忧患意识的精神实质,将对于整体地认识和把握鲁迅思想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探讨他的意识构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文字狱的文化专制高压政策下,不仅造成笔书与口谈的分裂,而且出现思想与言行的分裂,这对于讲求知行合一道德修养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很痛苦的;对于一个有忧患意识、有责任感的士子而言,更加悲愤。这不能像章学诚那样归咎于戴震个人的人格或心术的未醇,而应该从时代的现实形势环境中去寻求原因。由于时代造成人的这种分裂。对于戴震思想的研究,要充分理解这种时代背景下思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与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忧患意识作为人们直面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历史的沉思,更是现实的感受,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怀。儒家的忧患意识有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点,它是一种社会历史责任感、民族自信心以及爱国热情的反映.体现了中国人民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忧患本是随着农业民族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周人的忧患心理为周人忧患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周末年“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现实及对礼的追求,激化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形成了周人的忧患意识。“二雅”中反映出周人的忧患意识分作三部分:忧身患命;惜亲怜友;忧国忧民。“二雅”中反映出周人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是:能在哲学层次上认识社会;总是对逝去的往昔恋恋不舍,总是喟叹生不逢时。句式整齐、篇什巨大是这些诗作总体的艺术特征。周人的忧患意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构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心理框架。忧患意识像一条红线,贯穿在我国历代优秀作家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行为,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又往往是同爱国主义紧密相联的,并且构成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搞好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就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相似文献   

11.
《欲望的旗帜》是著名作家格非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中国高等教育为叙事空间,以精英知识分子为表现客体,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精神生态,以及在这种精神生态中所滋生出来的灰色人生,进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忧患意识与人性良知。  相似文献   

12.
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基本精神。忧忠意识对一个民族正是它对抗并战胜危机,经过悠久的历史而始终山强不息的原因。尽管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乏“悲土不遇”和“忧生之嗟”的个人忧患,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为支点的忧患意识却始终是贯穿古代知识分子的一条割不断的小命线。从孔子到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范仲淹、陆游、黄遵宪、梁启超……多少积极人世的知识分子都有着“中夜五更叹、常为大国忧”的慨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苦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信念。所以,当我们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无论视其人品还是义品,总沉浸在浓烈的感时忧国的气息中。这种人品和文品在爱国主义上的纽结,成为中国山古代知识分子的精魂,一直为后世所珍视和发扬。中国现代作家承受厂以前知识分子积淀木已十分丰厚的忧患意识的心理负荷,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添了新的养料。他们的忧患意识,不是个人患得患失的狭隘意识,不是自我哀怜的戚戚之心,而是承担了历史留卜的各种精神重担,承担了人世间的一切苦恼,承担厂时代的各种忧患,表现了以国家、民族、人民之忧为忧的“亦子之心”,人道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炜的知识分子批判是一种社会批判,也是一种思想批判.张炜以“业余者”与“流亡者”的知识分子身份,对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进行了批判;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土野蛮”与“洋野蛮”,他清醒地洞察到封建专制思想与商业资本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大阻碍力量;张炜以知识分子的道德良心,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批评,这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民请命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在现时代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玲侧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到了近代,阶级的分化,政治的分野,使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追求.但就其总体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不象西方知识分子那样为艺术而艺术,为科学而科学,他们很少有单纯的为知识而知识的想法.他们十年寒窗,往往是为了金榜题名,由士而仕,以匡助国君,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是由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孟奠定下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牢固的思想传统.到了近代,瓜剖豆分、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军阀专权、内战频仍的社会环境,更在知识分子中普遍激发起一种以天  相似文献   

15.
1960年代的历史小说,表达了作家们在向历史诉求的过程中与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彼此生死相知,以及他们对现实的介入性言说,而这种面向历史的精神旨归和介入现实的话语呈现,又隐约透露出作家在现实规训下的复杂心态,为我们认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入口.  相似文献   

16.
在由明入清的杂剧作家中, 活跃着一个遗民创作群体。他们的杂剧创作表现出深切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或借助于历史时段的选择和对汉家皇帝的反思, 或借助于对现实政体的认知和女性形象的托举, 或借助于对遗民人格的肯定和人物形象的自喻性等, 力图通过叙事策略的运用达成关怀现实的主题,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容闳与丁日昌都是近代岭南地区较早投身洋务运动、并在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们彼此间曾有很密切的交往。容闳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系统接受西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其近代化思想对丁日昌影响甚巨;而丁日昌作为握有一定权力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其支持和努力对容闳能否实现自己的主张也至关重要。从容丁二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窥见19 世纪60 、70 年代中国洋务派知识分子和洋务派官僚之间那种谋士与主事、理论家与实践者相互影响、同而又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如何激起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激发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知识分子为“科教兴国”顽强拼搏的生机和活力,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与现实课题。回顾、总结、领悟第三代领导集体已对知识分子采取的系列激励举措:对于今后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知识分子的激励机制将提供有益启示。 确立激励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 根据知识分子的需要、动机、思想、情绪、个性,确立和保证知识分子利益,是激励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依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制…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的产生和形成是中国古老的知识界在经过巨大的震裂以后急骤转变的结果.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欧风美雨的冲击,一大批封建文人、学者官僚在洋务运动的浪潮中,挺身冲出封建营垒,接受洋务新式教育或直接投身于近代的工商业、近代的政治、军事和科技文化事业中,由此产生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中有洋务派官僚、洋务派知识分子、洋务学堂培养的生员和早期的维新思想家等各类人物.本文旨在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及其社会环境和条件的研究,阐述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在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特征和地位,力求揭示近代历史转折关头新式知识分子群产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墨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社会诸多问题不断审视、总结,凝聚而成的思想结晶,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和前途的关怀。墨家的忧患意识有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征,它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浓厚的人文内涵;具体的社会内容及重大的实践意义,洋溢着一种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