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法国文学在他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命题却是文学非文学。20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地中海精神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他者心态,这一变化推进了文史哲真正的融会,促动了教科文实际的疏通,得益的是天地人本真的磨合。法国文学在变,文学体性在变,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应该变。本组笔谈涉及到法国文学他化的渊源、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以及推进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非文学命题、辟文辟学辟思的辟文学方法以及他者思想、新地中海精神等新看点的讨论,不仅促进对法国文学演化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人类文学思想及其新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文学精神是文化精神在文学中的体现。王船山的文学精神,乃是他所倡导的文化精神的一个部分,是他进行文学评论的主要原则,是他的文学理论体系的精核。从心理学上说,它也是促使王船山在垂暮之年开展一系列文学批评的内心驱动力。因此,探讨王船山的文学观,不可不把握其基本的精神。而要弄清他的文学精神,则首先要明白他所面对的文学现实,弄清他对当时主要的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态度。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3.
法国文学的他者指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国文学在他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命题却是文学非文学。20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地中海精神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他者心态,这一变化推进了文史哲真正的融会,促动了教科文实际的疏通,得益的是天地人本真的磨合。法国文学在变,文学体性在变,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应该变。本组笔谈涉及到法国文学他化的渊源、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以及推进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非文学命题、辟文辟学辟思的辟文学方法以及他者思想、新地中海精神等新看点的讨论,不仅促进对法国文学演化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人类文学思想及其新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中苏文学交流中,最受中国人关注、作品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作家要数高尔基,他在中国的地位与影响没有几个作家可以与之相颉颃。然而他在中国的接受始终伴随了非文学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介入,表现出复杂的接受状貌。高尔基作为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个案,生动地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他作为文学家的复杂性,作品的丰富性被抹煞,对他的阅读走向程式化和政治化。这是对他的严重误读,是作为艺术家的高尔基之不幸。进入新时期,加诸在文学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逐渐祛除,文学日益回归自身,高尔基在中国才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然而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典范性意义也就此失去。  相似文献   

5.
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但他又最少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在西方文艺史上,他鲜明地反对世界文化的“欧洲中心论”,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学,并且在世界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他的文学观是最早具有全球化视域的总体性的文学观。歌德提出的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理论,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天生的文学.文学之称文学,文学之有领域,都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之后而形成的一块园地.文学就其来路而言,历史上就是根在文外,源于他处.而文学越成其自身,就越强烈地感觉自身的弱小,就越想僭越自身,走向神话化、政治化、哲学化、历史化、宗教化等途径,由此造成文学遁入他者的他化现象.中国史传文学的自化生成与他化遁逸,为文学他化论作了一个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史观以世界文学的含义阐发为中心,提出了文学传播和文学阅读作为世界文学评价的两个维度,从而将超级经典、反经典和影子经典作品包含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之中。他的世界文学观念可以称为处理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区域文学和民族文学的策略,对世界文学选集的编纂和世界文学史的重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他的理论构建基点为中心,梳理并阐发了其理论在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很重视日本文学。在他开始走上文学道路时,就曾受了日本文学的启发,后来直到晚年,他一直和日本文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对于日本文学的评论,不仅显示了文学史家的真知灼见,而且蕴含着他对于友好的日本人民的深切感情。自然,从中也可以看出他自己从日本文学那里学到的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力图在比较语境中对古典作出现代的阐释和研究,但他反对用西方的文学体系作为标准来衡量中国文学.他强调文学研究要走出进化论的观念,采取历史的整体视角.他认为,要以中国文学自身的传统为脉络来建立研究的基点,而避免那种以西方某种理论概念为先在体系的研究方法.基于这种学术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了中国文学的实用性,将其作为传统文学的主要特征加以表彰,从而构建出与一般从纯文学角度出发建立的中国文学史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认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是以其人政治理想为价值前提的,他的文学价值取向,取决于他人生坐标核心部位上的政治理想的价值选择.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并非政治方面失意时之作,相反,正是他政治生命最辉煌时期所作。文中将辞赋与功名抑扬对比,意在表明其理想不在于辞赋,写辞赋只不过是他能力中的“小道”,他所追求的乃是从事大业,在政治事业上立功扬名.他的“辞赋小道”一说,道出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想法,并非“违心之论”.曹植前后期文学价值观发生转变,是他特定身世命运变化的产物,仍取决于他的政治价值选择,并非基于文学的独立价值立论.综合他对不同艺术形式所作的评论,可以总结出他的总体文学观,是以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政治功能为其价值判断.曹植主张文学作品要客载社会政治内容,主张以文学去参与政治大业,这是一种政治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曹植对文学地位的轻视,是相对于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而言,并不说明他否定文学本身的价值,仅说明他的选择而已.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海外华文作家都是在双重文化背景中写作,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两种文化的“对话”,需要以跨文化的眼光去对其审视和观照。为了探究海外华文文学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应当引进比较文学的多维比较方法。在海外华文作家笔下,有一些不同族群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文化的现实描述,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对其进行分析、追问,会给海外华文文学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四媒体为介质的网络文学骤然跃马文坛,面对源远流长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学积淀,网络文学是否会随波而逝?诸多疑问,将在以网络文学的含义为切入点,蕴概网络文学的特质。发展巩固及存在缺陷等方面与传统文学相比较以便探求,以备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两岸儿童文学虽然各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但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扬、对于中华民族新一代人的爱却是共同的。因此,就彼此共同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封中国儿童文学今后发展的趋势。当前由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在两岸均日益受到重视,大陆和台湾的幼年文学都将有大的发展。同时随着儿童社会地位的确立和人类对未来规划的关注,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更重视儿童对象的审美心理特征和阅读状态,重视儿童生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与相冲突的具体状况,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本位”观念突现出来;儿童文学的文体正在从单一向综合变化,从单纯向丰富发展。由此也为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4.
198 5年 5月 ,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上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提出了整合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观念“2 0世纪中国文学”,以后他们又在《文学评论》1985年第 5期以《论“2 0世纪中国文学”》为题发表文章 ,在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主流话语”。从 5 0年代初到“文革”前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附庸政治、实录式的研究居多。粉碎“四人帮”以后 ,当代文学史研究进入拨乱反正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科正式建立起来。但这时的当代文学史研究 ,陈陈相因者多 ,有创意的学术著作甚…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角度看,士人心态介于政局、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与文学思想本体之间,对文学思想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文学思想史关注士人群体的心态倾向,研究政局、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一个时代的士人心态,并通过士人心态对文学观念发生了怎样的作用。揭示士人群体的心态倾向,对文学思想面貌的描述就更准确、更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历史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相互应和,历史文学追求的最高价值"史诗性"也随之不断发生质的变异.从新时期简单的政治认同,到价值裂变下的认同消解,再到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建立在精神支撑基础上的历史文学"史诗性",一直是整个社会价值重建的核心凝结点.历史文学在一个世俗化、欲望化的时代肩负着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寻找现代民族认同建构的丰厚资源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世界的多元文化的发展,为了世界不至为一种霸权文化所覆盖,我们需要不同的制衡。不同的制衡需要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互相宽容、互相支持、互相吸收。比较文学的目的在于跨越文化,跨越学科,让人类通过文学互相交流、互相对话、互相理解,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共存和互补的和平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的价值研究,是从价值哲学的视角,以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对文学理论存在意义的反思与确定,这在文学理论合法化危机的语境下,具有较强的理论针对性。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明确文学理论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做什么更好。这不仅为文艺学研究展示一个新的视野,并且为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意义平台,使之更具科学性和效用性,在根本上更有利于文艺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杨金梅 《河北学刊》2007,27(2):143-146
南朝文人大多来自于世家大族或宫廷贵胄,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文人与政治的特殊关系对当时的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家族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文学的规模;另一方面,士族文人的审美趣味强化了南朝文学“阴柔”的审美风格,“离别”、“伤悼”题材广受青睐。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国新时期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维度。在这一维度中,新时期文学的基督教文化言说有其特定的发生背景,新时期文学中呈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的独特言说方式,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是一种"罪感"文化,更是一种"爱感"文化,其"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利于博爱现实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基督教文化是一种"普世"文化,有利于消解中西文化对峙,促进文化融合,构建世界文学;基督教文化亦非"审判"文化,而是"赦罪"文化,其"宽恕"、"宽容"精神有利于善意、平和文学批评原则的倡行,从而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