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书法名帖,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历来为书法界和文学界所器重。唐宋以来,人们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就存在着分歧。至清光绪年同,李文田又对它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文尚难信,何有于字”(《文物》1965年6期郭沫若文引)。到了本世纪60年代中期,郭沫若同志再次提出《兰亭序》的真伪问题,学术界对此曾有过一场辩论。今天,《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无人重提。事实上,人们是把它作为王羲之的作品来临摹、诵读的,承认了它的真实性。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也基本是众口一词,无有歧义。可是,当前这种基本一致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王羲之和《兰亭序》误解的基础上的。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以便按《兰亭序》的本来面目认识它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晋书》的编纂看《兰亭序》的真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唐修《晋书·王羲之传》与《世说新语》及注所载的有关王羲之事迹和《兰亭序》的异同之后,指出唐修《晋书·王羲之传》是唐初修史馆臣为了迎合李世民偏好王氏书法的心意的产物,《传》中对《世说》所记有关的故事作了从塑造“书圣”形象为目的的修改,而《兰亭序》的后部分文字也是经“摹学”王氏书法的高手伪造后传入宫廷为太宗所得由褚遂良鉴定而入正史的。因此,《兰亭序》是伪作而非真品。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兰亭序》不入选问题的研究清水凯夫一历来论“不入选”理由有关《昭明文选》不收王羲之《兰亭序》一事,在唐代,它的“不入选”问题并未引起争论,但有宋一代,争论却炎然兴起,一时出现了种种假说。首先,宋·范(陈)正敏赞成季父虚中所说“《兰亭序》暮春而有...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60年代在书法界发起的“兰亭论争”,一直围绕着《兰亭序》的真伪展开。1990年施蛰存先生《批〈兰亭序〉》一文从文章结构及语意角度对《兰亭序》做了彻底的否定,从而有意无意地从文学作品评价的角度否定了《兰亭序》的真实性。兹从东晋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王羲之的思想与人生观入手对《兰亭序》一文详加剖析,反驳施文在对《兰亭序》文理分析中的种种错误观点,以期给《兰亭序》这篇名文以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他所书的《兰亭序》心手欢畅,毫无凝滞,天人融合,一气呵成。笔笔跳荡随性,倚斜偏正,一任自然。本文就他的笔法参差使转纵横、字型变化自然、同中有异、美丑兼备、整幅作品和谐统一、变化多端等方面做了探讨;同时,还对《兰亭序》中用笔方圆互用、藏露巧拙相参、横有俯仰、竖有相背等艺术境界做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因为兰亭序的真迹已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墓中,故行于世者仅为摹本,这就为上世纪60年代中国书法界所发生的一场大辩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7.
老翁朝廷献假“字”,李世民密谋真墨宝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尤重王羲之的墨宝。他在未登基之前就曾立下誓言:日后若手中有权,一定要把王羲之的耀宝全部弄到手。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正足百废待兴的紧要关头,却不忘寻找王羲之的真迹,开出重金收购《兰亭序》。  相似文献   

8.
闫学英的第一幅十字绣是心爱的兰花,由此她在新浪微博上就用了"幽兰草堂"这个名字. 首次踏入她15平方米长形的独居室,居家用品环墙而放,墙上醒目的镜框镶嵌着王羲之的《兰亭序》.起身仰读《兰亭序》,发现那俊美的字和大大小小的红章,竟是十字针绣的作品.惊喜的我与闫姐四目相对.闫姐看出了我的喜爱,翻出了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十字绣作品,在床上铺开,一沓沓大大小小的绣布像五颜六色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兰亭序》论战廿五年综析与辨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在历代曾被摹刻成千百种化身,荣膺“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产生“禊帖学”的专门学问,也引起过历史上不断的真伪之辩。自1965年起至今已历二十五年的《兰亭序帖》真伪问题的大论战,是中国现代书学史上的一件人事。今天重温论战双方的主要论点,反思得失,对今后书论和书学史的研究,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代,是文学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这时期文学艺术上的代表作之一.一、《兰亭序》的背景及其艺术价值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兰亭序》是王羲之撰拟并书写的一篇文稿,内容是记叙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他和友人司徒谢安、右司马孙绰及其子凝、微、操等四十二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于会稽山阴(浙江绍兴)之兰亭,举行祓禊活动的事迹.置身“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享受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大好春光,王羲之陶醉了.“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游目聘怀”.于是,死生大事这一魏晋时期的热门话题,便又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到人“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得意忘形,又想到了“情随事迁”时“感慨系之”的惆怅,以及对“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的困惑,尤其是古人对人生短暂、生死无常的的痛惜,提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一观点,指出应发奋有为.这是他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和“一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忘作”这一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也是经历了对汉末以来长期离乱之苦的社会出现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消极无为的思潮的批判.从他对昔人兴感之文的观  相似文献   

11.
论称“蔡邕《石经》三体书”不能作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辨伪的证据潘良桢古今书名之隆,莫过于“书圣”王羲之。然而不仅其剧迹《兰亭序》真伪至今尚有争议,而且其书论之传世者也多属伪托。其所传书论中有《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篇,文未自述学书经历,言来确...  相似文献   

12.
行书四条屏临王羲之《兰亭序》隶书立轴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郭诚文书法选@姚国瑾  相似文献   

13.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记录了王羲之《兰亭序》中所谓“群贤毕至,少长成集”者,“盖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郄昙、王丰之、华茂、庾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兰亭序》真伪论辨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亭序》传为王羲之的千古书法名作.宋人开始对传世《兰亭序》是否为右军所作表示怀疑,但因缺乏出土文物的印证而不得深入.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学者对此进行考证,主要立场是否定此帖为王羲之所作.20世纪60年代,南京近郊出土的东晋墓志为《兰亭序》真伪之辨提供新线索,中国大陆学界开始进行比较严肃的学术争论,史称"兰亭论辨".这场论辨继承了明末清初兴起的实学思想和清代乾嘉学派的传统,围绕隶书笔意、文字出入、文章风格、智永依托《兰亭序》等焦点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的论辨呈现出一种维护传统、驳论否定论者的走向,学者们不仅考证兰亭真伪,而且把反思的视角投向前期论辨,使学术研究趋于客观冷静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出土的《高崧墓志》为全面认识六朝书法提供实物资料,"《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兰亭现象作了综合探讨,真伪之辨日益深入.《兰亭序》真伪是关系到书法史、汉字发展史的问题,意义重大.围绕此帖展开的真伪论辨涉及了社会科学学术探讨的种种层域,对已成定论的学术观点进行新的探讨,体现了学术的开放性和独立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5.
从怀仁集《圣教序》试析《兰亭序》之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初僧人怀仁及其合作者诸葛神力、朱静藏对于中国书法艺术史和金石史上的一项卓越贡献。长期以来,这一杰作被誉“山阴嫡嗣”,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历代书法家奉为临池习书的楷模,更重要的是在集字钩摹、勒石、镌刻等方面表现了高度技巧,保留了大量王羲之书迹,不失为储存右军法书的宝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近年西安碑林在翻修《石台孝经》时,发现南宋整拓《圣教序》一份,这一稀世孤本的发现,引起书法、文物界的注意。一九七九年《文物》一月号发表了章归同志(《〈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整幅的发现兼谈此碑的一些问题》一文,对此整拓本和怀仁集字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评价;也谈到了《圣教序》与《兰亭序》的关系,但对《兰亭序》真伪问题则审慎存疑。其实,深入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公允地评价怀仁集书之功,而且有助于辨析《兰亭》真伪之疑。是以不揣孤陋,试申言之。  相似文献   

16.
书法不怕“抄袭”.只要不是以作伪盈利为目的,“抄袭”得越象越好.理由是:书法允许临摹,学习书法必须临摹.临摹作品可以在专业报刊发表,可以参展,甚至有国家级的“国际临书大展”.古代直至今天的书法理论中,不知是由于受到临摹风气影响还是研究领域的狭窄、难脱窠臼,东抄西凑的文章极为常见,其间有关鉴赏、技法方面的又尤为如此.比方,你读了一篇分析王羲之《兰亭序》的文章是这些内容,再读几十篇分析《兰亭序》的文章大抵还是这些内容.当然,临摹是形神兼备,分毫不差,比“克隆”还“克隆”,便是上乘(书家的意临另当别论);文章,多少是要有些改头换面的.而这一类文章,你又说不清它是否涉及到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入木三分     
《阅读与作文》2008,(11):6-6
此语出自唐·张怀璀《书斯:王羲之》。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因他曾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人们又称他办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刚劲,历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所以人们学习书法都以他的字作范本,古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长期流传的王羲之醉后写<兰亭序>提出质疑,认为<兰亭序>的风格"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这种风格不是醉后所能书之,并从历史文献记载和<兰亭序>的书写风格、行笔要求、点划特征等多方面,说明王羲之创作<兰亭序>时心态平和,没有醉意.  相似文献   

19.
王羲之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就我所见,至今已有五说。一说是公元321—379年。此说源出羊欣《笔阵图》:王右军年三十三书《兰亭序》。清学者钱大昕根据此说,在他的《疑年录》中载:“王逸少,五十九,生大兴四年辛巳,卒太元四年己卯。”大兴四年为公元321年,太元四年为公元379年。今人史学家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采用此说。新编《辞海》也用此说。二说是公元303—361年。此说源于唐张怀瓘《书断》。《书断》载:“王羲之……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升平五年为公元361年,逆推生于太安二年,即公元303年。宋代学者黄  相似文献   

20.
学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取得了丰富精深的成果,而对其诗文作品的探讨则往往集中关注《兰亭集序》等少数篇目,着意探析道教与王羲之此类作品内在联系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深入解读王羲之诗文、书牍、信札等作品蕴含的道教意象,对于全面把握一代书圣复杂多面的思想构成、重新认识其文学造诣和成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