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利润最大化的种种缺陷所引发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讨论以及由此出现的诸多观点,一方面确实是极大丰富和发展了财务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则由于观点的长期不统一也使理论界和实务界陷入了诸多的困惑当中,特别是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观点的提出,对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各种观点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但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面临的操作上的困境以及现实企业生存发展对盈利的需求,都要求我们必须换个角度去重新审视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含义,特别是对处于特殊环境下的西藏新型国有企业,如何正确看待和选择财务管理目标,这种审视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高级形式,是从更高、更远、更广泛的着眼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活动.应该从两方面理解资本经营:一是企业在产品经营的基础上,对自有的物质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在实物和价值形态上的经营,着眼于当前的利润目标.二是企业有目的产权经营,目的是改变现有资本构成和比例,着眼于长远经营目标,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曹昭 《理论界》2004,(4):58-59
当前,许多人看来厂商或企业主进行生产经营的最大目标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如何实现最大利润来进行的.其实,在股份制企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股本结构规模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的目标有时与股东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与之相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利润最大化是动态条件下企业管理目标的一条"悖论".  相似文献   

4.
邵佳佳  李霞 《天府新论》2007,(Z1):103-104
财务目标,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对其进行研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就企业财务目标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观点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的人力管理与人的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人力管理是要使企业员工凝聚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为人的价值实现创造良好条件。一是“人性假定”理论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化,要求企业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要求企业致力于人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6.
常青 《理论界》2001,(4):25-26
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制定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观点的评价 以往来自理论界的关于财务目标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由于其概念含混不清,没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投资的风险价值等弱点,已不适用于现代财务管理。“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普遍公认的财务目标,因为这是衡量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标准。诚然,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其积极…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现阶段的企业经营目标,理论界的看法很不一致。主要观点有:(1)认为转轨时期企业的行为都是由追求利润最大化所驱动的;(2)认为现阶段追求人均收入最大化已在企业的目标函数中占了主导地位;(3)认为转轨时期企业行为目标并没有根本变化,仍是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要从事后控制转变为全过程控制,理财观念要从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理财方式要从桌面财务转变为网络财务,理财对象要从生产经营为主转变为资本运营为主,财务管理的目标要从企业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成本管理要从只侧重生产成本管理转变为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9.
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市场取向●晋自力一财务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关于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以往都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  相似文献   

10.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企业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和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使得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本文认为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管理当局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以企业的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企业各相关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敏  李博  闫存岩 《兰州学刊》2008,43(1):69-71
企业社会资本是反映企业社会关系特征的一种资源。它可以使企业在内外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文章探讨了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和内涵,并就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信息哲学"以"水中月"为案例,对"存在领域"进行重新"分割",认为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未经严格的科学或逻辑论证的、难以成立的先验性观念";能够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客观对象不是"客观实在(如月亮)"的物质,而是"客观不实在(如水中月)"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客观信息(自在信息)"不仅自宇宙开端(宇宙时为零)就存在,而且能够"以其纯自然的方式""自身演化自身"。所谓"人类感知能力发展阶段的讨论",再次重申"人类感知"或"主观信息(精神)",必须以"客观信息(自在信息)"为"把握或创造"的对象;"客观第二性(不实在、间接存在)"亦"客观第一性(实在、直接存在)"。通过评析邬焜先生所作的种种辩解,都是无法接受逻辑与实践检验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使物质在哲学上的地位名存实亡、鹊巢鸠占了。  相似文献   

13.
基于REVA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刚 《云梦学刊》2009,30(1):67-70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价值投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重要性凸现。REVA价值评估模型是由REVA(Revised Economic Value Added)指标和传统的贴现估价模型衍生的又一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其从股东财富增长的角度来评估企业价值。并能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对REVA价值评估模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价值评估理论体系,而且有利于提高投资者以及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切物包括无机物和植物都有需要,因此需要具有客观性,是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实现形式从无机物的被动,到植物的主动,到动物的欲望,再到人的理性,总的趋势是从客观走向主观.需要和欲望有不同的发展史、本质和价值;欲望是实现需要的一种心理形式;价值是需要而不是欲望的满足及其程度.需要、欲望和价值是该书的三个基本概念.需要是人的客观方面,欲望是人的主观方面,二者的辩证,意味着人的内部矛盾,意味着主体不等于主观,这是该书的基本逻辑.把握人本身,为人的解放确定正确方向,对主体的分析是前提.  相似文献   

15.
孙晶晶 《理论界》2014,(7):108-110
价值问题,即科学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价值立场与研究结果客观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韦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不知所措、也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韦伯方法论范畴的核心,这一问题贯穿着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始终。韦伯认为价值关联是社会科学研究可能的前提,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客观性追求,而韦伯将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分为"科学外"和"科学内"两部分将二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唐辉 《云梦学刊》2014,(1):101-103
西路军大文学叙事始于相关参战人员的个人回忆录,如《星火燎原》(第三辑)所载程世才《血战河西走廊》及《历史的结论》、秦基伟《苦战临泽》、周纯麟《最后几匹战马》、戴克林《回到党的怀抱》等,文字朴实无华,但史料价值极高。1980年代以来,吴贻弓《姐姐》、张勇手《祁连山的回声》、孙清国《红流》、董玲《西风烈》等西路军影视叙事作品相继问世,其主要不足在于以揭秘为讨巧、卖弄、说教、故事老套、语言机械、喻示表浅、效果失真、人物内涵不足、情节节奏缓慢等。2011年,安战军执导的《惊沙》以《苦战临泽》为史料基础,以“最普遍的寓言”方式展开西路军征战叙事。本片人物俊朗,语言深刻简练,动作干净利落,节奏张弛合度,已基本具备战争影视叙事的经典大片品格。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目前宗教信仰对学生的影响不断扩大,对高校的信仰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积极寻求教育的途径,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努力使其内化为大学生坚定不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近代诗歌与先前时代诗歌相比,纪实性更加明显。诗人“诗史”意识普遍增强,诗作更具有“诗史”品格。诗歌叙事越来越切实细致,篇制不断膨胀扩大。得益于近代传媒业和和通讯业,近代诗歌对事件的纪录更加客观、全面、快速。  相似文献   

19.
利润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其数额达到多少最为合适,用什么指标进行衡量评价最为科学合理,一直是会计界进行探讨的课题.本文对目前企业应用的财务指标的特点,以及若干主要财务指标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利更好地为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  相似文献   

20.
论分别侵仅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新  陶盈 《晋阳学刊》2014,(1):110-121
分别侵权行为是《侵权责任法》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形态,与共同侵权行为、竟合侵权行为、第三人侵权行为一道构成多数入侵权行为体系。分别侵权行为是指数个行为人分别实施侵权行为,既没有共同故意,也没有共同过失,只是由于各自行为在客观上的联系,造成同一个损害结果的多数人侵权行为。分别侵权行为的外延可以界定为:分别侵权行为分为典型的分别侵权行为和叠加的侵权行为两种;叠加的分别侵权行为分为全叠加的分别侵权行为与半叠加的分别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