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与八分法等几种。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可划分成企业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1 978— 1 984年 )、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化 ( 1 984— 1 992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 992— 2 0 0 1年 )三个阶段。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 ,研究这些规律和特征 ,从中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及其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伦理叙事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电影叙事具有浓郁的伦理色彩与内涵.这种色彩与内涵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的中国电影伦理叙事采取了与社会思潮相调和的策略,以争取经济效益和艺术目标的双赢;新中国成立以后,伦理话语被革命话语所置换,电影叙事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庸;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影环境的改变使伦理叙事在自省中重获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邱家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5-19
通过考察中国经济体制的演进路径,总结出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变革的发展历程及若干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1):69-77
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示窗口和平台,是国家的无形资产.中国的国家形象经历了古代的辉光闪耀、近代的没落—抗争交织、现代的振奋重构之上升—沉沦—回升的历史变迁过程.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则呈现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敢当责任与和平、发展、合作的特征.中国应吸取构建国家形象的教训,客观地评价与分析当前的国家形象;同时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化社会改革和抢占国际话语权等途径,以期更好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高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86-90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的深层原因。对于学术来说,具体的观点和思想深深受制于术语、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得到深刻的说明。中国现代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现象、观念不同,而在于这些现象和观念背后的话语体系不同。与古代汉语体系和现代汉语体系相对应,中国学术话语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学术话语和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两种类型。中国古代学术话语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从先秦至秦汉、从魏晋到明中叶、从明中叶到晚清三个阶段。中国近代学术话语的主体还是传统方式,但增加了异质的东西,这种异质并没有动摇中国传统话语的根基,异质只是作为因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姜爱林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3):28-31
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观点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最后从八个方面对新中国 5 0多年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婉苏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3)
我国滞纳金制度始于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的《工商业税暂行条例》,后依次在劳动保险、水电费征收等领域相继出台了有关滞纳金条款的规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我国原先存在的商业性滞纳金和行政性滞纳金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经历了扩展、拓展及收缩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姜爱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5):80-83
认真分析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观点 ,在此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并从不同的方面对新中国 5 0多年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茶道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天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4):170-172
茶原产于中国,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早在我国唐代,国内流行的饮茶习俗就已经传入日本。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历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终于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经过千余年的历史变迁,日本茶道已经发展成为融合建筑、园艺、美术、宗教、思想、文学、烹饪等诸文化风格的以饮茶为主体的综合艺术技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考证研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大体上经历了一个起源、大发展、衰落和重新起步的过程。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是比较早的,教育的基本内容以谋生和“认知”自然界为主,在春秋战国时期曾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高压政策下,职业技术教育衰落,仅在民间畸形发展。到了近代社会,中国在“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下,清政府才开始举办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使职业技术教育登上了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书装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全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18-26
中国古代书装史研究成果有近百种,其中最集中的是图书装帧形式,视角较为独特、新颖的,有文化、对现实的影响、装帧与时代的关联等。不足之处主要是学界存在不少重复介绍古书装帧形制的作品,具体内容、理论方法、认知模式、资料整理、研究队伍与结构等亦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税制变迁中,不断变化的目标背后相同的变迁理念是强制和权宜.在税制演进中的强制是指哈耶克式的不可预期且个人行动受制于他人意志的强制.在这种强制下不仅对税收遵从和运行成本形成负面影响,而且从长期看,使税制优化目标无从选择的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对根本社会政治制度的恶劣影响.而由于权宜所具有的时效性,在缺乏一般规则约束的制度背景中,税制变迁很容易走向权宜.权宜性税制变迁确实能带来短期效益,但从长期看,却极大地破坏了制度的有序衍生,影响社会的长期有序性. 相似文献
13.
中华学的创立,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封建正统史观的影响,建立新的古史体系;有助于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研究中国古代史;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有助于推动中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则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5):596-601
古代雅典、斯巴达和中国,是世界古代史中发展方向一致而发展道路迥异的三大典型,充分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由于史观与史法的不同,这种辩证关系,迄无共识,本文先从澄清一个长期被曲解、淹没的科学原理——“两种生产”入手,然后对雅典、斯巴达与中国古史作一简要的比较、剖析,最终概括出决定历史发展道路不同的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论“走出疑古”与古史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灿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51-57
"走出疑古时代"的论点是李学勤先生在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试图寻求克服《古史辨》错疑所不应疑的不良倾向,重建中国古史新的理论体系的学术探索。"走出疑古"是试图在对《古史辨》理论进行科学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对晚清以来的疑古思潮进行合理的"扬弃",其真正学术意图在于超越"疑古"。"走出疑古"的论点体系也明显存在若干理论上的局限和逻辑上的疑难。李先生反复强调的将文献和考古结合起来研究古史的方法自王国维先生起已开始实践,以后王国维先生的弟子徐中舒先生及再传弟子唐嘉弘先生所积极倡导和自觉运用的将文献记载、考古学材料和民族学材料相结合的古史多重证法,进一步增强了古史研究的科学性,将中国的古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超越疑古",重建古史的学术尝试。李学勤先生所谓的"走出疑古"与古史重建工作,只不过是新的学术背景下,王国维、徐中舒、唐嘉弘三代学人理论探索和学术实践的继续。"走出疑古"后的中国古史研究,应继续重视理论的探索;继续重视古代史料的积累、审查与运用;加强科际整合,提高古史研究科学性;逐步深化夏代与传说时代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胡慧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Z2):100-105
毛泽东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阅读史籍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点评.毛泽东倡导以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及厚今薄古等作为史学研究的方法论.毛泽东对古代历史、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富有独创性的论述,体现着他颇具特色的古代史论. 相似文献
17.
易学与古代历史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怀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1):31-36
易学对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这一课题对于从深层次上认识中国史学的民族特点及其变化 ,以及进一步总结继承文化优秀遗产 ,以推进史学的发展 ,有重要的意义。易学对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历史思维方式上 ,突出表现在天人一体的思维、通变的思维、“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的思维以及表现为忧患意识的经世思维 ;从《周易》的经、传到司马迁、章学诚、王夫之等思想家史学家的著作中体现出的思维特点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启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5):64-73
以三位一体文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为主线,中国古代社会可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从传说时代到商代的远古社会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时代,其文明同其他古代民族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中国文明模式的形成是从西周开始的.从西周到西汉的上古社会是其经受第一次考验并得以正式形成的时期.从东汉到唐前期是其再一次经受考验并得以完善的时期.从唐后期到晚清是其定格与守成时期,同时也是它进入自足的封闭状态之时期. 相似文献
19.
符友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25-30
晋唐“风毒脚气”是与鼠疫有关的急症。19~20世纪之交的鼠疫流行与同期发现的beriber或Vitamin B1缺乏病,经有关学术团体“帝国医疗”(impirial medicine)、“殖民地医学”(colonial medicine)的误导而指鹿为马,将其误释为营养不良的慢性病。我们依此为中医史、疫病流行史、中医灸刺法起源和中医理论的渊源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也为研究东西方医学交流和近代中日鼠疫流行史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塔塔尔族人口规模的变迁和人口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2):70-74
本文阐述了中国塔塔尔族人口规模的变迁。分布现状及城镇化水平,力图将对人口少而分布分散民族的人口研究,同对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