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是早期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概念.在1929-1930年的讲课<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海德格尔尝试以一条与已往不同的途径来分析世界的意义.在这一所谓比较研究途径中,尤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对动物与世界的关系之讨论.因为,一方面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断定,世界只是此在之性格,而不是其他存在者之规定,另一方面这种说法却似乎与当代生物学中有关动物世界的讨论相悖.如果动物世界的说法言之成理,那么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世界、甚至此在的分析,就似乎有修正的必要.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检视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对这个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前期海德格尔的哲学立场是否可以称为一种"超越论哲学"?这一直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所激烈争论的问题.一方面,海德格尔既与当代的多位超越论哲学代表人物关系密切,而他的作品又大量充斥着超越论哲学的术语;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对超越论哲学又明显抱有强烈的批评态度,而他所谓"超越"又似乎与中世纪学院派哲学所谓"超越之物"有关.本文旨在以前期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为线索,以指出前期海德格尔思想中所包含的超越论哲学成份,以及其与康德的超越论哲学之间的一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根据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对“实际生活经验”之动荡存在的理解,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性归根结底在于,它的生存在是一种独特的运动着的存在,由之出发才能对接以运动为根本规定的存在自身;根据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对“实际生活经验”之前理论特征的理解,此在之所以是使一切存在论在存在者层次上和存在论上都得以可能的条件,是因为此在自身的展开状态本来就蕴含着对世界之展开状态的先行的、前理论的领会。简而言之,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开始提出存在问题的思路源自其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尤其是来自他对“实际生活经验”之前理论和动荡特征的阐释。对于理解《存在与时间》乃至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演变和主旨来说,理解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Dasein”概念的理解与汉译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窘境,即此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我们尤其应展开对此概念之基本内涵的追问,以求澄清Dasein问题为何决定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思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实际地推动我们的翻译实践,我们可视不同语境将Dasein译为“此在”或“如此存在”。  相似文献   

5.
阿多诺在《否定辩证法》中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判实际上并不如他自己所说是一种内在批判,而是建立在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要素还原为观念论原则和实证主义方法的基础之上的。然而,这种误读并不表明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应被弃之不顾,因为它指涉着海德格尔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够不加扭曲地表达世界自身?应该如何理解人与世界的源初关联才能使这种语言成为可能?进一步探讨海德格尔思想,可以发现: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式的语言通过把握经验发生的开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存在与时间》通过把此在理解为一种虚无的处所,让世界在这种处所中展示自身,从而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试图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四种含义加以统一的过程中,海德格尔逐渐认识到,或许只有“真理”意义上的存在(是)才是“存在(是)”的基本含义。而这也正是在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读中,海德格尔对真理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的原因。这种关注使真理、“实际生命”(此在)、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即存在者之存在)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此在及其逻各斯具有不同于世界上的现成之物的存在方式,它是在与存在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所遇到的存在者的存在起显示或揭示作用的存在者。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有某种统一意义的话,那么这种意义就在于“存在者的存在在此在中并通过此在的明察显现”,换言之,不同存在者的存在意义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在此在的生存着的理解中显示它们的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海德格尔解释策略中不过是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追问旅途中的一根拐杖。一切对存在的追问都必须以对人的存在的追问为先导。先验想象力是使对象能够被给予人这样的有限存在者的纯象或发生域,海德格尔以康德的先验想象力为契机绽出存在。在康德根本精神里,由于掺进了先验想象力这种硬性的形式,人在认识上为自然“设立”法度和先天框架;而海德格尔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因其运行尺度遵循内在的规律,最终不以人的认识活动而受制约。在他试图剥离康德在认识上所凸显出来的人全面统治自然的意愿及追问形而上学进程中,康德“先验想象力”在海德格尔哲学中得以消解与演进。  相似文献   

8.
康德认为在他的自然概念和自由概念之间有一条鸿沟.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源出自柏拉图相论的分离问题,柏拉图试图从有限的感性世界逻辑地上升到无限的理性世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也试图从有限过渡到无限,但他们都以失败告终.我们认为,一方面从康德哲学体系自身看,他的填补工作没有太大必要;另一方面,历史上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探索都表明,无限是人类无法达到的一个理想.从有限上升到无限的企图不可能实现,应放弃类似努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主要是海德格尔式的,它们基于不同的思想旨趣,把海德格尔的不同思想倾向接合到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去。詹姆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海德格尔政治存在论的亲和性研究;马尔库塞则借助早期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展开对无产阶级的“被抛”命运及其扬弃的阐释;阿尔都塞则围绕后期海德格尔的“让存在”境域与意蕴,型构其“偶然的唯物主义”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的海德格尔哲学路向,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境域无疑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但是,它罔顾了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方法论上的先验主义与形而上学性,最终使自己陷入相同的理论困境。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必然构成对任何海德格尔路向的政治存在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共同体的秩序上把"伦理的"与"律法的"区分开来,康德首先区分了伦理的自然状态与律法的自然状态;然后又认为只有自由才是人性的本质规定性.在此基础上,康德认为所谓的"伦理共同体",其实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我们只能将其作为一种信仰存留在自己心中;而对"政治共同体"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不以一个更高的道德存在者为前提,而是仅仅因为单个人自身的不足才必须走到一起来,那么我们就不知道这样一种律法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合法的外在强制(哪怕说成是为了促进共同的善的"道德法则")是否能够为我们的理性所支配;不知道,但却必须服从,否则就会退回到律法的自然状态中去.这就是康德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扩充现实中遮挡问题的方法。该算法的核心是在每一帧图像中追踪至少四个基准点,构成仿射基,进而对虚拟物体与真实物体之间的遮挡轮廓进行重建和重投影,且在前两帧图像中交互指定这些阻挡轮廓相对于虚拟物体的前后位置,从而解决了扩充现实的阻挡问题。两个典型实例表明,此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问题构成了形而上学的重要维度 ,海德格尔把形而上学的本质归结为命题“存在状态与思想” ,进而从存在者与人的关系角度回顾了形而上学史上主体问题的孕育、发生、发展和完成。本文对海德格尔的回顾作出分析 ,指出此回顾植根于其思想主题———存在问题 ,并对其“主体问题完成于超人学说”的结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和限定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思考了支配科学本质的因素。他认为,科学蕴含着技术的本质,现代科学是现代技术本质的典范的功能和形式;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为科学奠定了基础;存在本身是贯穿并支配着科学的本质事态。海德格尔的这一思考是为了返本开新,即返回原初的存在,达到存在本身的真理。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具有独特性,这表现在他将存在贯穿于其科学哲学思想的始终,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科学本质支配因素的思考,主要归结为四点:第一,现代科学具有技术的本质,是现代技术本质典范的功能和形式;第二,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的前提和根据;第三,贯穿并支配着科学之本质的事态,乃是始终被忽视的、不可接近的无可回避之物,即存在本身;第四,追问现代科学合法性的存在依据,要求人们把科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存在和人的栖居留出广阔的诗意空间。海德格尔这一思考的目的在于返本开新,即返回原初的存在,达到存在本身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认识论的新的第一哲学,并将之称为元科学。这种元科学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而是对于人的知识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方式的重新界定。海德格尔认为周遭世界体验是比理论性经验更为原初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元科学的哲学就是《存在与时间》中的基础存在论的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16.
世界问题在海德格尔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意义。在《存在与时间》这一时期,世界问题的论说最为集中,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清理,试图展现海德格尔这一思想的丰富性与敞开性。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与政治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发生过所谓的"海德格尔事件".这个事件必然引发一种反思,即海德格尔效忠于纳粹的行为是否存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原因.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向纳粹的输诚行为存在着思想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缺乏必要的价值关怀.海德格尔试图绕开政治哲学这一环节,直指"政治的本真性".结果取消了正当的与邪恶的政治赖以区分的基础,致使他的存在哲学无法真正开启一条通向伦理政治之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实在问题》是许茨后期的学术论文集,具体阐述了个体在采取韦伯意义上的“社会行动”过程中,其主观意图的产生以及形成机制,人们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正是有赖于这种机制。由此他还提出了作为社会科学家应如何研究社会行动中的行为者之间的共享意义问题。引介和评析的目的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许茨在这个文集中的思想与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