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以来,台商就迈开了投资大陆的脚步。从1990年开始,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络绎不绝,传统产业掀起了第一波的投资大陆热潮,1993年时达到了高峰。1995年前后,在两岸频繁的学术交流推动下,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热络起来,与传统产业的投资交相辉映。到去年又掀起了第二波的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热潮,半导体等科技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挑战当局“戒急用忍”政策积极跨海登陆,发展至今,台湾投资大陆已形成相当规模。据台湾媒体报导,投资大陆的台湾企业已达5万多家,投资项目达2万多件,投资金额已逾700亿美元(也有称1000亿美元),岛内三分之一的上市上柜公司都已投资大陆。  相似文献   

2.
福建与台湾关系之密切,超过了中国大陆其他任一省份,因此,闽台关系研究在探寻台湾与大陆的源远流长的血缘联系中自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自古以来,就与大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岸人民很早就开始了频繁的通商贸易往来。本文就清代台湾与闽南三角地区经济交流作些探讨。 1.台湾经济的繁荣得力于大陆移民的辛勤开发。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对台湾的开发,掀开了台湾地方史的新一页,谱写了福建与台湾关系的新篇章。此后历时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4.
王孟筠 《南方论刊》2023,(4):102-104
自2018年惠台政策措施接连出台以来,许多台湾青年至大陆求学就业及创业,随着大陆高校创新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地位不断提高,学科规划持续提升国际化站位,大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具竞争力,吸引台湾学生赴大陆就学的人数逐渐增加。为增强大陆高校台湾学生爱国意识,实现在陆台生从“融入”向“融合”的跨越,铸牢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本研究分析大陆高校台湾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情况,探索符合台湾学生特质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本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两岸经济融合的加深,由于自然环境和大陆对台湾农产品"零关税"等因素的影响,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市场出现了变化.本文通过对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市场市场的变化,研究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寻找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陆开放民众赴台湾旅游,给台湾人民送出大礼,拒绝或不欢迎是没有道理的。大陆的诚意与善意顺应了台湾的主流民意。民进党当局自我矛盾的心态及阻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肤浅论述是没有道理的。特别是闽台旅游合作潜能有待释放。  相似文献   

7.
一、海峡两岸贸易的新情势1987年10月14日台湾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在海峡两岸掀起层层波澜,在海外也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台湾,要求海峡两岸直接通商及到大陆投资的呼声四起,一浪高过一浪。现在,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五大贸易伙伴,而台湾也成为大陆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一些台商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有些台商干脆将整厂或生产线移往大陆;以往来参与转口贸易的台商纷纷着手与大陆洽谈贸易,有些台商则在香港等地设立联络办事处或另立子公司,计划进一步开发市场;还有些台商以各种名义组团到大陆进行实地考察,仅去年的广交会就有数千名台商参加。据台湾方面统计表明,有70%的台商打算与大陆进行间接贸易,有1/3的企业家愿意向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8.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台湾承认与执行内地法院判决的条件只有公共秩序保留和互惠对等.但在浙纺公司诉长荣公司案中,台湾最高法院以大陆法院判决没有既判力为由拒绝承认和执行.这种做法是两岸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倒退.台湾法院应抛弃政治对立和地方保护主义,认可经台湾承认的大陆法院判决具有既判力,并不应再对大陆法院判决进行实体审查.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5,(12):80-87
11月6日,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邵瑛伟在圆满结束为期10天的台湾旅游考察时对媒体表示:目前,台湾各类旅游产品相当齐备,而总体服务的水准也很好。可以成为大陆居民旅游的最佳选择地,他还强调,大陆会尽快完成大陆人民到台湾旅游的管理办法。未来会承揽高素质的大陆观光客到台湾旅游。 台湾观光协会会长张学芳代表台湾观光业界也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台湾观光协会会尽快将大陆方面的上述建议上报有关部门,以促成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台湾银行业在日据时代,殖民色彩浓厚,尤其是抗战时期,台湾银行业更是沦为日本军事扩张的财政工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台湾银行业进行了接收与改组,改变其殖民金融性质,并建立了独立于大陆的银行与货币体系,以防止大陆通货膨胀波及台湾,但这一切非但未能给战后初期台湾经济恢复重建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反而由于战后国民政府对台货币政策的一系列失误,致使苦心经营的台币防波堤最终因通货膨胀加剧而趋于崩溃。战后台湾金融走向崩溃的结局事实上是战后大陆与台湾不可分割的经济关系以及国民政府经济总崩溃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1.
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关于收复台湾的立场与主张徐鲁航一前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大陆与台湾,息息相关,血肉相连。在中国的历史上,每逢台湾在遭受外来侵略时,都得到来自大陆人民和祖国政府的支援。如1662年,台湾人民在郑成...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关系密切.在一百多年前即台湾建省以前,福建省包括了台湾.从闽台考古文化研究比较中,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台湾的史前考古文化渊源于福建:台湾最早的古人类——台南"左镇人"化石,据中外考古学者研究,是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由大陆经长途跋涉来到台湾的;台东发现一万五千年前的"长滨文化"主人,是由大陆渡海来到台东的,有的台湾考古学家指出:台北芝山岩发现的旧石器,就是这个文化由大陆传到台东中途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其后,台湾与大陆虽然由于内战而处于隔离状态,但就战后台湾历史地位来说,台湾与大陆一直处在同一祖国的怀抱之中,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那种所谓战后“台湾地位未定”、“两个中国”或台湾“游离于祖国之外”的说法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任何分离台湾的阴谋活动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一、台湾与大陆农贸的逆差态势台湾与大陆的农产品贸易,和其它方面的贸易一样是以两岸关系的缓和为契机的.从1987年7月台湾开放二十九项农工原料间接进口以来,迄今发展迅猛:1987年两地农产品贸易额为3.29亿美元,到1992年即达6.41亿美元,增长了94%,年平均增长11.95%.同期台湾从大陆转进口的农产品总值从1.61亿美元增加到3.47亿美元,年平  相似文献   

15.
民进党及陈水扁以分化台湾 ,同时也分离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危险策略取得台湾的执政权。其继续执政必须面对直接影响岛内民众生计、生活方式与政治前景的两岸关系。尤其是在台湾经济必须依靠大陆腹地才能步上“长多”轨道的现实之下 ,如何选择两岸经贸政策 ,成为岛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对民进党大陆经贸政策的回顾中总结其特性 ,并对未来的走势作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周文顺 《学术研究》2000,26(7):88-95
台湾诸割时期系指“荷据时期”、“明郑时期”、“日据时期”,三代台湾经济,均呈鲜明大陆倾向。荷兰殖民者、郑氏政权顺应台湾经济之性格,竭力吸纳大陆人力资源,引进大陆生产工具,输入大陆生产技术,推动台陆商业贸易,并藉此取得重大发展。日本殖民者欲“移花接木”,强行牵拉台湾经济以摆脱大陆、粘接日本经济,但是,台陆之间出现以“反弹”为特征的“橡皮筋效应”,。台湾经济之大陆性格终未改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女作家在大陆文学史中的代表林海音,其人其作品一直是大陆方面于台湾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林海音人文价位评价是台湾文学在大陆当代文学史上的定位窗口。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产业合作和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大陆产业发展阶段的重叠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使大陆可以承接世界上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产业转移。随着大陆加入WTO,大陆将更加开放地参与到东亚的产业结构变动之中。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样离不开与大陆的合作。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和投资结构的时政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对台湾的重要性,并对台湾对大陆的投资结构变动有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胡淑慧 《学术探索》2013,(10):46-50
台湾方面片面认为其作为WTO成员有权自由与相关国家洽签FTA。大陆方面认为洽签FTA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行为,尽管台湾为WTO的成员,但作为中国的一个单独关税区,其无权与有关国家洽签FTA。台湾对外洽签FTA并非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其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台湾不能单方面决定,需要两岸过沟通协商解决。从台湾方面来说,必须坚持一个中国框架,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大陆积极沟通和协商;从大陆方面来说,当以适度理解台湾民众的关切,并予以附条件的同意,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应对和处理台湾对外洽签FTA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大陆媒素教育的学理与实践发展作了简要叙述,并在与台湾比较的视野中区辨差异,习得经验.认为,海峡两岸媒素教育的学理相较,显示出大陆胜于广度而台湾胜于深度.与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台湾媒素教育实践相比,大陆虽晚10余年,依然体现出不少个性鲜明的"在地化"特征.尽管大陆与台湾媒素教育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脉络、体系,但如将已走过理念推广期、正进入政策执行期的台湾媒素教育视为海峡对岸一种可资借鉴的经验,那么,在比较的视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推行主体多元化;二是教育内容对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