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何谓传统?传统何住? 我们正在以急切的心情追求现代化,焦虑、徬徨困扰着我们,于是有对文化传统的热烈争执。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其实质是在现代化中寻求立足点。争论激烈证明立足点已失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茫然感升腾而起,于是有寻根意识蔚为热潮。寻根不等于复旧。根不等于旧文化——不管“文化”指日用器物,还是指艺术作品、生活方式、各项制度和规范,乃至指价值观。传统真有那么可恶吗?关键在于对“传统”作何理解。综览各家所论,反传统者大体上把“传统”看作已模式化的东西,简言之,把传统等同于文化,有时直截了  相似文献   

2.
竹文化是根植在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土壤上的一种价值创造,它承接了孔子的诗教。这种诗教追求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因此,中国竹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诗性德育的价值。从孔子的“比德”和“三月不知肉味”到苏轼的“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的“种竹似培佳子弟”到个园的园林艺术;从传统社会的竹文化到市场经济中竹园宾馆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薪火相续,感受到了诗性德育的魅力。竹,常绿不衰.中通外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有一种善美合一的诗性之关,它是正直、虚心、有活力的人格象征,在竹的背后有一片陶冶人格的诗性的文化海洋。竹对人有着妙不可言的教化力量,它使道德境界涵蕴审美境界,审美境界附丽于道德境界,这种力量是理性所不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情势下的中华文化走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实的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 ,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时代 ,中国文化应如何定位 ?它是一个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伟大民族的文化 ;它是能够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的博大开放、“有容乃大”的文化 ;它是扬弃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我们应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中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为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明作出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国当代文学史,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兴起的“文化热”中,我们不难发现“寻根文学”这一页。那么什么叫“寻根文学”?用文学界权威人士的话来概括即“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寻根文学并不是一种复古,它试图用一种全新的现代的、或...  相似文献   

5.
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这种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是维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精神家园的根。它以强烈的民族性形成了一种厚实的民众心理积淀,具有广泛的社会物质基础和深厚的民众心理基础。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科学地、理智地审视我们的民族文化,认真地、公正地清理我们的文化传统。“远色人江湖,烟波古临川”。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可谓“名儒巨公,彬彬辈出”。在这块美丽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悲秋,是我国的传统文学之一,它是借“秋”的景物气氛抒发作者“悲”的情绪,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是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方法。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无论是诗、词,还是歌、赋,在各种文体中,悲秋的作品都层出不穷,历经两千多年而长久不衰。“悲秋”缘何而起?它究竟具有何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确是文学史研究者不容忽视的课题。研究这些问题,当是我们整理民族文化遗产中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已经知道,悲秋题材的作品在《诗  相似文献   

7.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 ,绝大多数人都在考虑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现代化 ,而很少有人考虑现代化的目标本身意味着什么 ,它究竟是不是中国选择的最好道路 ?现代化当然是中国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而且我们也正热火朝天地在这条道路上狂奔 ,但它是不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如果是 ,我们就必须忍受工业化所可能有的一系列后果并付出不可避免的代价 ;就必须忍受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大一统”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下走向调零 ,把它看成是垂死挣扎的传统在历史的进步中被淘汰。然而在今天 ,工业文明正在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 ,我们早就应该反省了 ,我们是否必须这样 ?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档案工作源远流长,这是有口皆碑的。然而,它发展速度缓慢以至造成近现代挡案工作某些方面的积重难返,也是档案界有目共睹的事实。究其根源,许多人曾认为: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太久的缘故。本文则打算从文化的角度另作一番探究。一、档案工作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视角探讨档案工作,其前提必须回答档案工作是不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什么?在西方《大英百科全书》(1973—1974)赞同将文化概念分为两类:一是“一般性”的定义,文化就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二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法国大百科全书》(1981),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持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知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转换一个世纪来,中华民族,尤其是它的知识分子,一直受到同样一个问题的缠绕:传统文化向何处去? 近年来的“文化热”,再度把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并且,其中还包含着一种对“五四”的“反传统”的批判性再反思和再评价。然而,从戊戌、辛亥和“五四”前后的几次大讨论历程的惊人相似性和一次次“三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流行音乐、电视剧和电影在中国悄然风行,并越来越热,在中国甚至出现了“哈韩”族,以至于人们将这一韩国文化热潮的成功登陆命名为“韩流”。为有效地解释这一特定文化现象,加强中韩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的思想交流。2005年11月8日,在上海大学中文系王晓明教授主持下,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韩流’在中国”国际研讨会。韩剧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吗?它是不是依然是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产物?它是一种消费意识形态还是具有亚文化的反抗意义?是全球化的异质因素还是资本的一种表征?在全球化的今天,韩流在东亚圈有…  相似文献   

12.
“社会美”,是相对于“自然美”、“艺术美”提出的,它们同属于现实美,是社会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美言懿行,即传统的美德,它与一个民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性格是密不可分的。用蔡仪先生的话讲:“善便是一种美,即社会美。”在近年来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具  相似文献   

13.
《墨经》是我国逻辑史上的光辉篇章,其中许多精华有待我们去吸收.《墨经》中讲到一种推理形式,叫做“侔”.近年出版的几本逻辑史著作对此均有所论述,但大都“语焉不详”.“侔”式推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推理?其逻辑性质如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其客观依据又是什么?可靠性怎样?它和普通逻辑中的“附性法”直接推理是否一回事?《墨经》中对“侔”的研究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我们今天又应如何对它作出科学的分析?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民初“鸳鸯蝴蝶派”是一种很有意味的“现象”。它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在这种文化生态环境中,传统的文化积淀和渐进的西风相遇、冲撞、融合,由此产生了一大批新旧杂糅的读者。“鸳鸯蝴蝶”正是民初文人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轻松消遣之作。文人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试图有所超越,但又陷入了传统的伦理规劝中。  相似文献   

15.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组成我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雅俗的观念一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繁荣而进行着转变。雅俗观通过具体艺术元素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设计创作之中。正确地看待雅与俗在设计创作中的体现,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雅”文化与“俗”文化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在设计中体现文化内涵,追求“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挖掘和发展这种“红色文化”,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初期,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潮管理理论被引入中国,随之而来的“企业文化热”波及到整个管理学界.然而现在这股“热”却有降温之嫌.当我们以冷静的理性审视这一热潮时,遗憾地看到:它过多地流于空泛和表象的争论,理论上很少弄清什么,实际上也很少能带来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股浮躁的“热”,是对一种本身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管理理论的肤浅注解.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简言之,企业文化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兼容的价值管理新方略.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古代的诗歌理论,基本上是抒情诗的理论。我们今天要继承的古代诗论的传统,也基本上是抒情诗论的传统。要继承这个传统,先得对它的内涵有一个确切的理解。而目前的理解似乎还不够确切,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流行这样一种看法:古代诗论的传统主张是两个,一个是“言志”说,另一个是“缘情”说,前者来自《尚书·虞书》的“诗言志”,后者来自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看到这种看法,内心里不由得产生几个问号: 一、古代诗论的传统主张只有这两个吗? “诗道性情”说哪里去了? 二、“缘情”说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吗?它能够把一切主“情”的理论都囊括其中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我们往往仅仅接受“现代性”的标准下的一部分“抽象”的传统,而对“具体”的许多传统的表征加以批判和否定,简单地以“移风易俗”等方式将中国的传统的具体生活形态加以抛弃,使传统文化有一种“空洞化”的状态。如何面对这种传统“空洞化”的处境,加强我们的人文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在中国古典涵义中是指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根本性模型、模式、准则的总和。传统在现代意义上最基本的涵义是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包括物质实体,信仰,也包括惯例和制度。现代解释学者伽达默尔在文化和艺术经验方面,把“存在”理解为传统,于是出现了解释学意义的“传统”。(1)传统是流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整个时间性中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在”者。它永远处在制作之中。(2)传统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并不只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