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传统德育乃至现代的形式化德育当中,程朱理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侧重点在于理性至上,强调理性对于个体单向的塑造,从而导致理性愈来愈成为异己的、强制的力量。而王阳明心学在不忽视理性的前提下,给予了非理性因素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落实到德育领域,非理性之维更是实现道德有效性的途径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的德育提供了理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德育是对传统德育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从“工具性”转向“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从培养“圣人”转向“平民”,在德育过程上从“他律”转向“自律,在德育方法上从“理性方法”转向“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德育过程,即实现个体品德的社会化过程,是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转化和提高过程。在孔子有关德育的言行和实践中,涉及了现代德育理论中品德构成要素的综合运用。从这一思想出发,在德育过程中应力求做到是非判断与价值认同的统一,理性启迪与情感激发、意志养成、行为习惯等非理性因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需要的视角,对大学德育的效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大学生道德危机源于非理性的需要,而需要的错位则是大学德育的顽症,即德育目标忽略了人的主体需要,德育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导致了大学德育繁荣与荒凉并存的局面,最后指出了提升大学德育效力的途径——回归理性需要,正视人的主体需要,针对社会现实需要,使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达成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的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等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发挥,这对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极为不利,而且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人的精神和思想的问题,需要重视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与理性思维不同的主体心理形式,具有非自觉性、非逻辑性和情绪性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欲望、情感、意志、信仰、社会心理等五种非理性因素的特点、作用规律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高度重视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处理好三个关系(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德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德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是解决德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现代困境消解了德育的功能。传统德育自身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与现代教育社会化趋势的不适应等是德育困境产生的主要症结。走出德育困境,需要德育理念的更新,内容的拓展和方法的改变,需要推进德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教育 ,比起理性因素的教育要艰巨得多 ,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探索非理性因素的培养方法 ,既要从认识论和教育哲学思想上进行理性思考 ,又要构建与理性基础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并以知识观、课程论作为它们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与非理性是个体精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经典文本中提出了大量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论断,在实践理性观的基础上阐明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本质规定与基本形式,揭示了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的作用机制.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观为指导,全面把握、深刻体会并充分运用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本质原理和有机转化机理,切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区别和联系,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是新时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应当重视伦理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都没有开设伦理学必修课程,学生因为没有接受必要的伦理学教育而普遍缺乏起码的伦理学素养,这已经并将继续导致诸多不良后果。本文针对这种状况提出,应该尽快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普遍的伦理学教育。文章论述了普遍进行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伦理学教育,并对如何广泛开展伦理学教育提出了框架性构想,对当前实施伦理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 ,它对伦理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 :一方面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 ,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 ,另一方面 ,在道德问题上他却不是诉诸“建构理性” ,而是主张一种“教化理性” ,即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 ,认为在道德上 ,理智德性表现在它能为行为提供正确的原理 ,能进行实践的思考、推理、谋划 ;伦理德性则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需要的大学生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驾驭多学科知识,特别是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一定要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投资结构直接决定国民素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针对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效率不高、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和对经济支撑作用缺乏等特点,以及国家提出的逐步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等政策,应用博弈论的知识探讨这种机制与措施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优化教育投资结构、促进教育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德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理论与德行实践的严重脱节,这已经或正在导致德育危机的出现。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扎根于生活世界,才可能实现它的本质目标。因此,必须以生活德育理论和交往德育理论的新理念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指引德育全过程,重塑我国德育形象。  相似文献   

17.
构建网络德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网络对大学德育冲击的基础上 ,提出网络德育概念、形式和特点。指出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 ,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了网络德育实践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有最有活力、最生动的教育内容。艺术教育有助于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展 ,有助于智力素质的提高 ,有助于进行体质教育 ,对劳动素质教育也有积极作用 ,尤其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对整个社会民族综合素质的建构和培养也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