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内改革环境的逐步宽松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赢得社会声誉和获得商业利益,媒体有动力去监督公司中存在的治理问题。在本文所选取的96个研究样本中,60.42%存在公司治理问题的企业都在证监会正式介入调查前受到过媒体的质疑和负面报道,说明媒体并非事前"缄默无语"、事后"言辞铿锵",而是积极地扮演了资本市场监督者的角色;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考虑,媒体会选择性质严重和涉及金额大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负面报道。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媒体在转型经济国家发挥公司治理监督者的作用提供了证据,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在法律制度和市场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影响媒体发挥监督作用的因素,依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启亮  李祎  张建平 《管理世界》2013,(11):144-154
本文从外部治理角度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契约关系的治理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通过对2001~2009年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本文发现:公司面临的媒体负面报道越多,公司和审计师之间的审计聘用关系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审计师变更;并且,在低诉讼风险环境下,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师变更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只有在高诉讼风险环境下,媒体负面报道才会显著地影响审计师变更。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媒体负面报道、性质比较严重的媒体负面报道、权威、专业和大胆的媒体进行的负面报道会对审计师变更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只存在于高诉讼风险的环境下。此外,我们也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会使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并且这种情况也只在高诉讼风险的环境下才存在。这表明,媒体负面报道只有在法律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才会对审计契约产生明显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运宝 《决策》2006,(11):21-23
一个变化中的中国将会持续成为西方媒体的“新闻眼”。一位美国记者总结得颇为恰当:“并不是我们的报道方式有了什么变化,变化的是中国,我们的报道只不过反映了中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尹晓楠 《决策探索》2008,(10):56-56
都说会议报道创新难,难于上青天,因此会议报道的改革和创新逐渐成为各媒体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为了能在媒介竞争激烈的今天崭露头角,各报社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致力于两会报道的突破,不遗余力地为做好做活两会报道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改进经济报道.引起读者对经济报道的关注?近年来很多新闻媒体创造了一些新鲜经验.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经济报道中,特别是行业媒体和地方媒体的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媒体认为很不错的策划.读者却反应冷淡: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刑事案件的报道成为其产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刑事案件涉及到被告人权利、被害人的保护、侦查的秘密等  相似文献   

7.
谢翔 《决策与信息》2005,(3):75-75,40
和谐社会构建的起点 尽管自去年以来.中国媒体已在日常报道中频繁使用“和谐社会”这个概念。但随着2005年“两会”的召开.“和谐社会”已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概念被媒体引用。人们相信,在此届“两会”的政治议程之后。“和谐社会”将逐渐以政府一系列新政策的面目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预算公开—媒体问责—政府回应"是提升政府治理,打造"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2010~2013年间中国各级政府预(决)算公开中的媒体质询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预算公开中媒体问责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媒体质询显著提升了政府回应的可能性;且媒体质询密集度越高,政府回应速度越快;质询传播范围越广,回应质量越高。进一步发现,媒体对不同级别政府与不同类型信息("三公"与非"三公"、预算与决算)的问责效果存在差异,其可能原因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同的预算调整能力与问责压力影响了其回应的意愿和行为。本文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实证分析了政府预算公开中媒体问责的效果与作用机理,更在于揭示了媒体问责机制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重要的公司事件中,企业有强烈的动机操纵媒体以获取额外收益。本文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200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在股权再融资事件中与媒体的合谋行为。结果发现,在再融资实施当期,企业的媒体正面报道倾向显著增强;而且股权再融资相对规模越大,媒体对企业的炒作程度越强;股权再融资实施之后一个季度,企业的媒体报道恢复到正常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再融资实施当期,企业倾向于释放更多的正面消息,吸引投资者购买,以保证再融资顺利完成。另外,股权再融资对股价的影响是通过媒体炒作起作用的;媒体正面报道倾向的增强确实会促使当期股票价格上升,但随后股票价格会下降。这些发现为媒体与企业的合谋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恐怖活动对当今世界的威胁越来越大,但打击恐怖主义的效果并不明显。据德国媒体4月16日报道,德国近年有数百"圣战者"前往伊拉克及叙利亚参加"伊斯兰国"恐怖活动,一些德国籍"圣战者"的残酷程度不亚于"正宗"恐怖分子。受到国际恐怖活动影响,我国境内的恐怖活动相对于前些年也处于一个活跃期,恐怖主义在我国  相似文献   

11.
近日,德国柏林,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在中国使馆接受德国《日报》(星期日版)专访在近三小时的采访中,吴大使就中国政治体制,中国在维护人权、保障新闻和言论自由、保护知识产权领域所做的努力,西藏政策及德媒体涉华报道等详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5):18-21
2010年,政务景气监测中心共监测了关于社会热点、焦点的报道272篇,涉及77个媒体,在这些值得收藏的媒体报道中,《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再经日报》、《中国经营报》、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11,(Z2):48-51
"中国永远不称霸"2011年3月31日,《2010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布当天,西方各主要媒体就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报道。美联社特别提到其中关于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军事互信和合作的内容,撰文称"中国军方承诺努力与邻国建立互信。此前几个月,北京日益强硬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陈汉君 《经营管理者》2012,(8X):360-360
娱乐隐私新闻的争议日益成为媒体的一种"常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法律制度下,媒体的报道权、公众的知情权以及明星的隐私权处于十分模糊的状态,正是这种模糊状态导致了目前很多明星隐私新闻大行其道,其所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娱乐隐私新闻与新闻侵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是媒体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常用报道方式,也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曾经轰动一时的袁厉害事件报道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媒体在深度报道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同行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企业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关于企业的报道也是媒体报道材料的重要内容。媒体的报道对于企业产品和文化的宣传具有很大作用,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对企业的企业形象的一种反应和记录。媒体对企业报道类文件具有很大的收藏和保管价值,但是目前企业对此类文件收集、归档不够重视,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规范对此有所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多家媒体发表了这样一篇报道: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然而随后不久有报道说,周其凤的话被断章取义了。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写时评,是不是要那么着急?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5-2010年媒体评选的明星CEO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媒体追捧报道的动机及其对明星CEO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CEO的经营能力并不是决定其能否成为媒体追捧对象的决定因素,相反,获得上市公司的广告收入与迎合公众的认知偏好才是媒体追捧明星CEO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媒体的追捧报道不但没有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与明星CEO薪酬之间的敏感性,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明星CEO在公司管理结构中无形的权威和影响力,使其获得了丰厚的个人薪酬.本文研究表明,现实中的媒体可能为利益所“收买”,成为公司管理层攫取私利的“鼓噪者”,媒体的追捧报道不仅没有起到树立真正光辉典范的作用,反而弱化和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引发了消极的经济后果.本文对媒体追捧报道的动机及其对明星CEO薪酬的影响分析,将有益于全面和客观评价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祛魅"一词作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中使用的主要概念,有"除魔""去魅""解咒""去神秘化"等含义。早在1919年,韦伯就做出了一个极富预见性的判断:技术和计算将为世界祛魅。新世纪以来,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新兴媒体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绝大多数媒体对弱势群体报道缺失的这一现象,从大众传媒机构、媒体从业人员、弱势群体等几方面来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媒体共同“弱化”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并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