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关于"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度""人有酸碱体质之分""碱性体质更易生男孩"等说法在网络中尘嚣直上,让很多人误以为真。实际上真是如此吗?我们来说说关于酸碱体质的真相。人真的存在酸碱体质吗事实上,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自然也不存在酸碱体质这种说法,但人体内的体液确实有酸、碱性之分。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不要偷换概念。人体体液包含很多种,有细胞内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右半球擅长空间思维,想象丰富;左半球擅长逻辑思维,负责语言中枢。这种认识被广泛接受,有时候感觉人似乎有两个脑子一样。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人的大脑要长成两半吗?大脑两半有分工古时候,人类已经发现大脑是分两半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生活日益便捷的科技时代,有不少老年人被挡在了智能产品的大门外:不会用智能手机发微信、不会团购、不会网上预约挂号……"我们真的落伍了吗?""我们真的被时代抛弃了吗?"面对越来越便利的智能生活,不断有老人发出疑问。这当中既有被边缘化的焦虑,又有无奈的叹息,甚至感到陌生和恐惧。无奈的叹息"这是什么事儿啊,等了半天的出租车竟越过我驶向旁边的男子,这是拒载吗?后来打听过才知  相似文献   

4.
举手投足、说话写字、消化呼吸,人类无论进行哪种活动都要用到身体的各种功能.但是,我们对每个时刻都在使用的身体了解多少呢? 为什么婴儿脑袋大身子短,左眼和右眼可以分别运动呢?为什么人要有两个鼻孔?为什么一直张开嘴巴就喝不了东西?大家都觉得习以为常也往往被忽略的现象或行为,一旦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引起不少人对身体构造的思考,然后诸如此类的疑问也会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5.
原倩 《齐鲁学刊》2022,(1):132-142
2019年以来,现代货币理论异军突起,围绕"财政政策应坚持平衡预算还是功能财政""政府开支面临融资能力约束吗""菲利普斯曲线存在吗""扩大政府赤字是有利于还是有损于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何者更有效"等五大问题,与主流经济学展开"大争论"。此次争论固然有两派之间对具体经济问题存在不同理解甚至部分误解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是后凯恩斯主义与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是20世纪50—60年代"两个剑桥之争"的历史延续和现代翻版。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跳出理论看理论,以经济实践为遵循,在两大理论范式的相互攻错中加以比较和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寻找更有益于经济发展现实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眼球操不可能改善近视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套神奇的"视力恢复7日眼球操",一下子就跻身微博热搜榜,甚至被各种大V疯狂转载。那么,号称可以让500度的近视降低到100度的"眼球操",真的是近视眼患者的福音吗?先来看看这套"眼球操",据说由日本眼科院独创,完成过程只需五六分钟。基本动作很简单:用力闭上双眼,维持8秒;用力睁大双眼,维持8秒;脸朝正前方,右手拿着训练棒(也可以用小木棍或者一支笔代替),眼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12,(2):52
天窗已经不再是豪华汽车的专利,只要多花上几千元钱,经济型轿车也能配置天窗。虽然汽车安装有天窗,但很多司机很少使用,使得天窗成为"多余"的配置。其实,小小的天窗,用处却很多。妙用一:换新鲜空气。多一个"窗",自然就多了一个通风口。打开天窗,可以增加车内空气流通的速度,尤其是在车内人数较多时,从而改善车内空气  相似文献   

8.
新启蒙:文化寻根与20世纪思想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着忧患意识审视新世纪全球文化格局,我们看到,现代性的危机以前所未有的形式爆发出来。从更深广的背景看,这也是文明本身的危机,是人类自五千年前迈入文明门槛以来渐进累积的症结在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空前激化情况下的大发作。能否应对文明的危机,意味着人类整体性地面临着当年哈姆雷特式的选择: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可以更加明晰的表述:“一直到我们这一代,没有人有理由为下一代担忧。我们真的担忧:他们活得下去吗?他们能有一个值得生活的行星居住吗?这些问题涉及我们子女的前途,我们是第一个必须面对这些问题的世代。”120世纪思想大…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市面上的纸巾种类较多,颜色主要有白色和黄色两种,其中黄色的原色纸巾近年来大行其道。通常来说,商家对原色纸巾的卖点主要放在"无添加"和"纯本色"上。原色纸巾真的"无添加""纯本色"吗?在造纸制浆过程中,首先要对木头、竹子等原材料进行蒸煮,形成竹木色的纸浆。若生产白色纸巾,则随后要漂白纸浆,再洗涤和筛选;若生产原色纸巾,就无需漂白,纸浆经筛选、净化后得到本色浆。"漂白需使用含氯的化合物,在后面工序中虽会反复清洗,但不可避免地会有少量残留。"谢益民介绍。不  相似文献   

10.
陈波 《江海学刊》2012,(4):36-44
陈晓平教授的《贝叶斯方法与科学合理性——对休谟问题的思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专著。笔者就下面一系列问题与陈晓平展开商榷:休谟关于因果必然性和自然齐一律的怀疑论证成立吗?休谟确实持有激进的归纳怀疑论吗?可以用康德式的先验哲学去补救休谟哲学,从而对休谟问题做出局部辩护吗?可以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去补救康德哲学吗?在信息爆炸的当代,通过构造一套形而上学体系来给这个世界和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提供某种"整全性"的解释和说明,这种研究哲学的方式还继续有效吗?这些问题汇总为一个大问题:"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1.
认知神经科学的三种实验揭去了道德脑区的神秘幕纱。Benjamin Libet的实验质疑自由意志的存在,达马西奥的实验旨在测定道德脑区,电极检测恒河猴大脑的实验发现了镜像神经元的探索领域。在道德脑区的门槛上反思技术,必须回应生命伦理四问:自由意志只是一个错觉吗?知情同意还有必要吗?隐私的保护如何可能?人们能修改自己人性的版本吗?生命伦理学的宗旨是让道德伴随技术。在造福人类的意义上,道德的尺度将衡量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板凳到临床"的生命伦理距离。  相似文献   

12.
正民间有种说法,认为耳郭长、耳垂大是福相。据说中医还有耳诊,耳朵大是"先天足"的表现,果真如此吗?所谓"先天足"的耳相,到底有没有依据?耳诊又是怎么回事?我们的耳朵到底隐藏着什么健康秘密?此文里中医专家为您一一揭秘。耳郭长、耳垂大是否"长寿耳"特征有报道称,一项针对50名8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耳朵都有两个特征:耳郭长、耳垂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20,(7):27-28
正摆地摊,无论你的产品是否能够卖出去,你都是第一消费者。奉劝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别一不小心成为库存的"接盘侠"。我们在抖音上经常看到开着豪车摆地摊的视频。然而,你真的理解地摊经济吗?如果我们深入剖析,其实地摊经济的本质无非3点:促消费、去库存、缓就业。第一项促消费很好理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国家一直鼓励消费扩内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儿子与儿媳韩某婚后于2000年生有一子,一直由我们带。2003年春天,儿子因公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对我们的打击很大。在这段痛苦的日子里,是一直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小孙子给了我们莫大的慰藉。在儿子去世一年后,儿媳韩某带着孩子改嫁他人。我们至今未能见上小孙子一面。其间,我们在探视小孙子的要求屡遭拒绝后,又托熟人及有关单位出面做韩某的思想工作,但也无效。她拒绝我们探视的理由是婚姻法没有规定祖辈享有探视权。难道我们与孙子的亲情就这样被隔断了吗?祖辈真的不享有探视孙辈的权利吗?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一种假说》(见《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以下简称《假说》)一文认为"按劳分配理论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预测未来社会时所作的科学假说,是理论上的论证和逻辑上的推导",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假说所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便不具备了,所以"按劳分配永远不能实现".那么,按劳分配真的只是一种假说吗?真的不能实现吗?我们认为,一种理论只要被实践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它就是被证实的理论,而不能被视为假说,更不能说它永远不能实现.尽管现实社会的许多领域存在非按劳分配的现象,但只要在某一个领域内  相似文献   

16.
语气词"吗""嘛"是同音同源词,又都可以出现在句中停顿处和某些疑问形式末尾,因此,容易被混淆误用.实际上,"吗"传疑,"嘛"传信,两者有根本的区别,这一根本区别又决定了两者句法分布上的差异,两者在所谓的分布"交集"内也各有各的使用范围,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7.
人文的维度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一个呈规律性的现象是,越标榜什么,恰恰越缺失什么。或者反过来说,越是匮乏的东西,越要打着幌子招摇过市。"文化"的概念就被到处乱贴标签,越是没文化的地方,越要扯起"文化"这块儿遮羞布。近年来,"人文"又遭遇了同样的厄运,像明星的玉照一样,从商场到公厕,无所不在,对着每一个人搔首弄姿抛媚眼儿,发出谄媚或者放荡的笑声。何谓"人文"?"人文"真的成了若许人的精神渴求了吗?还是点缀、装潢?在我心里,始终画着一个问号。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我每天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头晕、头痛、疲劳、胸闷,还有腹胀、心动过速、记忆减退,有时还尿频尿急。西医说我得了"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中医说"肾亏""体虚",可用药不见效。后到心理科就诊,医生诊断是隐匿性抑郁症。请问我真的患上抑郁症了吗?福建王女士  相似文献   

19.
正当有人抱怨夫妻关系时说:我们过得不好,就是"三观不合"。这是真正的原因吗?什么是"三观"呢?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请先审视自己有清晰而明确又趋于主流(向善、向美、向前)的价值观吗?否则,你和谁在一起,出问题的概率都大。往小里说,价值观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我是谁?你能客观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吗?二  相似文献   

20.
孟荀人性论之争由来已久,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被很多人视作中国哲学史上截然对立的两家有代表性的观点.孟子道性善,而荀子主性恶,这两个表述迥异的观点是否真的水火不容?他们观点中到底有没有相通之处?其理论归宿又有何相似之处?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对其人性论之争进行深入思考,做出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