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老年人抑郁(GDS)、孤独(UCL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等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北碚区50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空巢老人孤独、抑郁与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抑郁显著大于城市;女性空巢老人比男性更抑郁孤独和抑郁;随着年龄增大,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减弱、孤独和抑郁显著增强;无子女空巢老人相对于有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差、孤独和抑郁更强烈;文化程度越高,孤独与抑郁水平越低,但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现象,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新法虽规定了"常回家看看"条款,但由于新法规定较为笼统,对如何履行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及对不履行精神赡养义务的子女没有规定具体惩罚措施。这就使各地的法院在处理这类诉讼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立法应采用一般性和列举性条款相结合的方式规定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并对赡养义务主体、履行方式、责任承担及权利救济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节假日接近尾声时,孩子们背着大包小包匆匆离家,不少留守老人家里从热热闹闹重新回到冷冷清清,这种巨大落差会导致部分老人吃不香、睡不好,心理抑郁。专家指出,长假过后,假期的热闹突然变成了环境的寂寥,老人们容易出现"空巢综合征"。因此,节后子女更需要对空巢老人给予关怀,以减少他们节后抑郁症的发生。如果发现老人情绪低落且身体不适的情况严重,要及时求助心理医生或送院治疗。"空巢综合征"伤身也"伤心"  相似文献   

4.
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关注空巢老年人的情感生活,精神赡养排解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给予慰藉,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国家要完善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政府对空巢老年人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子女"经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谐;老年人也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中,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和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研究老年人与子女代际居住现状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通过分析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样本,重点研究老年人与子女代际居住不一致情况,即不同居住意愿下老年人与子女实际居住状况间的差异,可以发现,在不同居住意愿下均呈现出丧偶、60—65岁、少数民族、需要日常照料、没有自己产权房子、认为子女啃老的老年人与子女实际居住的可能性更高。通过细分居住意愿,进一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相比儿子,女儿在家庭养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年轻、文化程度高、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更可能选择独居;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居住愿望实现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美满、更幸福,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医院可以养老,养老院可以治病",这种"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很适合老年人晚年养老生活.安排好老年人晚年的养老生活,对于稳定社会,解除子女后顾之忧,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教育赋予老年人"新生",是晚年生活中一抹亮丽的底色.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教育将越来越得到重视,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家庭子女都应该是老年教育的主要支持者,多主体形成合力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相似文献   

8.
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有退休金,就不能向子女要赡养费,这是误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除非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不能独立生活,才能免除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确切讲,是以子女供养为主,以社区和政府供养为补充的体系。根据多家调查估算,大概50%至70%不等比例的农村老年人主要靠子女供养,子女的经济帮助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来源。概要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的家庭养老仍维持相对完整的传统格局,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其一,农村的家庭养老虽然形式多样,但主要采取“在家养老”与“子女供养”相统合的传统形式。很多调研都证实,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状况与居住方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供养的老年人一般与子女共同生活居…  相似文献   

10.
正居住环境带来的空间感受是导致抑郁情绪的诱因之一。房屋过大,室内物件间距太远,在视觉上容易给人距离感,尤其对独居的老年人来说,会加重他们的孤独感,也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不便,容易产生挫折感。所以,老年人居住的房子要适当小一点(60~80平方米),各类设计比较紧凑,功能比较集中,老年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李兵 《家庭科技》2004,(3):23-23
人步入老年以后,机体就会衰老,各项功能也会退化,体力也大不如从前,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虽然子女、亲属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多给老年人一些关爱和照顾是应该的、必要的。但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保键和心理保健来讲,晚年生活过分地依赖别人照顾,也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会加速人的衰老。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生率可达50%。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被孤立者、孤独者、失业者或遭遇哀伤事件的老人,都是老年抑郁症的高危人群。此外,20%的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也会陷入抑郁状态,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
人步入老年以后,机体就会衰老,各项功能也会退化,体力也大不如从前,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虽然子女、亲属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多给老年人一些关爱和照顾是应该的、必要的.但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保键和心理保健来讲,晚年生活过分地依赖别人照顾,也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会加速人的衰老.  相似文献   

14.
全面了解农村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状况,有助于消解老年人等于“无用”之人的年龄歧视,助推国家养老战略的适时跟进;关注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对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的影响和制约,有助于探究促进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的家庭和谐之道以及建构养老的良性代际互动模式。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库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以家庭整体需求为主、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场所,参与面广,部分中、高龄老年人仍参与劳作,且劳动类型的灵活性较强,照料劳动主要指向高强度孙代照料。家庭关系中,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支持显著增加其劳动参与的可能性,而子女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显著负向影响老人参与非农工作。在家庭结构方面,健在子女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参与农业、非农劳动和农业受雇;健在儿子数对农村老年人参与农业自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也是其“教育红利”“健康红利”和“婚姻红利”在老年阶段的延续,同时彰显了两性劳动参与差异与性别分工。  相似文献   

15.
丁志宏  王妍 《兰州学刊》2023,(2):148-160
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抑郁是反映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2018),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互联网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社会网络支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经常使用互联网对老年人朋友网络支持的促进作用高于对其家庭网络的促进作用,但在使用互联网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中介作用的仍是家庭网络,朋友网络支持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进入晚年后,一些老年人习惯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独守"蜗居",成了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心里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孤独落寞感,生活中出现了心情低落、情绪抑郁、疲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烦躁等症状。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摆脱"蜗居症"呢?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社交驱除法人到老年,往往会忽略社会交往。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社交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还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延缓衰老。人到晚年保持社会交往,可以驱除老年人心中的寂寞,使之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有关专家指  相似文献   

17.
刘慧芹 《家庭科技》2010,(12):41-41
老年人大多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减轻子女的经济和生活负担,成了老年人的共同愿望。几年来,我通过科学理财,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从不让子女负担一分钱的赡养费。我有三儿一女,五年前,他们便已先后成家另过,只有我和老伴住在一起。老伴无工作,无养老金,所以一直为养老发愁。  相似文献   

18.
正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冬季进补养生,那么冬季进补吃什么好呢?冬季由于持续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工作量增大,容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同时,干燥寒冷的气候,还使老年人容易患感冒、肺气肿和支气管炎,而这些病症都会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并可诱发心绞痛。中医素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之说,对于老年人来说,海参是个很好的选择。海参是名贵滋补珍品,列为"海八珍"之首,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海参多糖有广谱抗肿瘤的功效,具有降低血液黏度、防止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9.
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但能否行之有效还受到支持环境的影响。通过与OECD国家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现阶段临近退休的劳动者健康状况较差、劳动力整体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培训参与率较低且随年龄层的提高而急剧下降、缺乏鼓励老年人就业的政策,推行延迟退休的支持环境尚不成熟。若在短期内迅速推行"一刀切"式的延迟退休政策,老年劳动者既极有可能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排挤又无法从养老保险中获得收入,很容易陷入贫困之中,造成新的社会问题。然而,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是必要之举,所以应尽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树立国民终身学习观念、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构建良好的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障·居家养老·社区支持:养老模式的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不同意时下有人提出的所谓"社区养老"的模式,认为仅靠社区是难以承担繁重的养老任务的,而主张养老保障加上居家养老再加上社区支持的模式.我们认为养老保障就是国家要通过立法,将养老纳入社会保障体制的范畴,用法律的形式确保养老成为政府、全社会的一项事业;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依然居住在自己或子女的家里,家庭仍承担养老的一部分功能;社区支持是指附近的社区要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我们希望它能成为养老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