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8月10日,四川省乐山市一对父母把儿子"五花大绑"后吊挂在摩托车车尾,之后父亲开动摩托车,孩子被吊绑在行驶的摩托车的过程中嚎哭不止,看着都让人害怕,万一摩托车倒地孩子就危险了。有不少路人围观,却没有人上前阻止。据了解,之所以吊绑孩子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太调皮,经常惹祸,父母用这种办法吓唬孩子,教育他要听话。这对父母的所作所为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孩子不听话而且经常惹祸,当然需要教育,但是如此惩  相似文献   

2.
正家里有0~6岁的孩子,家长可要注意了,这些父母常对孩子说的话,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误解。"做得好"如果每次孩子做好了某件事,父母都用"好孩子""做得好"来表扬,孩子会将父母的称赞和肯定当成以后再做这件事的外在动因,而不是自愿去做这件事。所以,下次孩子再做好某件事时,可具体告诉孩子好在  相似文献   

3.
戴蓉 《家庭科技》2013,(6):31-32
如今,3岁以上孩子仍在床单上"画地图"的现象有所增加,其实这种现象是一种病症,医学上称为"小儿遗尿症"。父母应当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可能诱发的患病因素,才能防患于未然。孩子从1岁半开始,控制排尿的功能逐渐成熟,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如果孩子  相似文献   

4.
正尿床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几乎没有人将这看成异常。然而,一项关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尿床危害巨大,甚至已经成为仅次于父母离婚、父母吵架之后的儿童第三大创伤事件。五岁以上仍尿床应考虑儿童遗尿症医学认为,孩子从出生到2岁以前,基本不能自己控制排尿。2岁以后,随着儿童大脑皮质逐渐发育成熟,孩子能够在清醒时控制排尿,尤其是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并醒来排尿,但偶尔尿床的现象依然常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12,(3):9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很多父母给孩子取了昵称,比如"宝宝"、"乖乖"、"幺儿"。孩子读书后,有的父母继续沿用这样的称呼,以示疼爱。心理专家表示,"宝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幼儿期,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奶嘴",应该随着孩子的"断奶"而终止。当孩子能够奔跑、生活自理,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父母就应理智地改口,称呼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慢慢地孩子就变得逆反、不听话了。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呢?的确,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家,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给孩子输送爱的养料。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父母因孩子青春期而与孩子交流不畅,常问"要怎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我的话?"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正是他们与孩子交流不畅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以自身的特点去发展自己。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谊型父母,而不是处处干预管制自己的父母。青春期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与帮助。如果父母一味  相似文献   

8.
为了方便把尿,许多父母还给两三岁的孩子穿开裆裤,特别是天气炎热时,喜欢让小孩穿开裆裤光着屁股.然而,专家指出,1岁以上会坐的孩子穿开裆裤露出小屁股,无论从卫生还是安全的角度来讲,都是弊大于利.特别是热天穿开裆裤更是适得其反,易引发外阴炎、阴道炎、泌尿疾病.因此父母应给孩子穿宽松舒适的满裆裤,并且教育孩子讲究卫生.  相似文献   

9.
父母往往以自身待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孩子参与社会交往的方式。有时候是因为父母不够了解孩子的学习交往规律,有时候是因为父母将自己在交往中的恐惧映射到孩子身上,误导了孩子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以下误区经常发生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需要父母引起重视。误区之:将友伴间的分享"模式化"  相似文献   

10.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11.
当今,孩子似乎成了父母的个人档案卡,父母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被记录在上面。能否把孩子养好,成了公众评价父母的主要依据。于是父母们普遍认为,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全程控制和安排孩子的生活。但专家认为,对孩子"放养"要适度。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行为表现是相对稳定的,而"两面派"的孩子却表现为行为方式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是孩子最初对权威的顺从、对自我情感的压抑,到后来寻找途径进行自我放松的过程的体现,它是在孩子与家长、老师的相互关系中逐步形成的。若父母在亲子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引导不当,就会造成孩子"两面派"。5岁的童童在学校很乖、很听话,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在家里,却是调皮捣蛋的小霸王,时常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还对我们大喊大叫,俨然"双面  相似文献   

13.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条文的内容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归地、买东西。  相似文献   

14.
女孩第一次"见红"谓之月经"初潮",它像忠诚的信使向您告知,孩子的卵巢开始有卵子排出,子宫内膜从此有周期性的变化,其他性器官也逐渐成熟."初潮"的年龄在13~15岁,如果提早到10岁以前,叫"性早熟".作为父母此时必须想到:这是"忧"还是"喜"呢?  相似文献   

15.
正薇薇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家庭气氛与往常有些不同,首先是五花八门的玩具被束之高阁,爸爸妈妈平添了几分紧张。从幼儿园回到家后,薇薇和妈妈便锁在书房里进行简单的数学、识字学习。"孩子要上一年级了,可不能再让她玩了,从现在起要认真学习,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妈妈这样说。自从孩子出生后,父母就有焦虑不完的事情:孩子用什么尿不湿、吃什么奶粉等都是父母考虑的事情;孩子上学后,父母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焦虑孩  相似文献   

16.
正这个世界谁都可以嫌弃你的父母,唯独你不可以。一去年,一条"学生暴打女子"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14岁男孩对一名中年女子拳打脚踢,甚至用自行车往她身上推压。中年女子正是男孩的妈妈,患有精神疾病。孩子觉得她跟着"太没面子",因此报以拳脚。"儿不嫌母丑",对于生病的妈妈,不是爱护,而是嫌弃,这孩子的自私冷漠,让人寒心。在这个校园也不能幸免的浮躁社会,孩子对父母的各种嫌弃,早已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17.
父母离婚对孩子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离婚家庭的孩子进行跟踪随访发现,父母离婚10年后,孩子们仍然会感到孤独和不快,尽管这种孤独和不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轻。离婚家庭中的孩子,16岁以前就中途辍学或离家出走的,较之正常家庭多。  相似文献   

18.
一、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决定了它在人生成长中的奠基和引路作用。 婴儿呱呱堕地,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说,孩子1—6岁时期正是成长的最佳期,这段时间,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较快,7岁基本接近成人水平,是教育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9.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所以要靠家长告诉孩子。对于一些坏习惯,如果家长只是口头上对孩子说:"不对!不能这样!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家长自己却没有遵守,也没有纠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些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时刻  相似文献   

20.
歌云 《家庭科技》2007,(3):47-48
不可否认,相当多的父母在替孩子择校的问题上有过诸多犹豫和煎熬:担心孩子进名校功课赶不上;交费生的身份会让老师同学们"另眼相待";从"鸡头"到"凤尾"心理会受到负面影响……然而,最终择校潮还是裹挟着父母们抱着"宁可错选,不可错过"的心态,咬牙让孩子进了名校,有些父母为此交了大笔赞助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