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高校女教师事业家庭角色冲突问题已成为助推事业成功,增强女教师家庭生活幸福感,维持其身心健康,改善其和单位、家庭之间关系以及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社会和学校应为高校女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女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西方国家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在高校女教师的地位、女教师发展受阻的原因、女教师发展的策略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实证研究;在研究视角上,主要选取了社会性别的视角;在研究内容上,明显呈现出实践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的研究融和了社会性别视角和社会隔离理论,把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置于社会性别中的权力机制中加以审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分析国际社会高校教师中存在的性别隔离现象,发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在教育层级、管理科层和学科三个方面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女教师常常游离在男权中心的高等教育体制边缘。国外采取的对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制定学术界的“平权法案”,健全缓解女教师角色冲突的支持体系和建立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联盟。  相似文献   

4.
高校知识女性的发展困惑与权益保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女教师的权益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或自我发展意识薄弱不应该成为教师发展权的桎梏。如何保护女教师的权益,保障她们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发展权,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是广大高校女教师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自身成就动机、多重角色冲突及“玻璃天花板”效应等的影响,其职业发展面临瓶颈。对影响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是高校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使高校教师队伍更加科学、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况,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要疏解这些压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在身份建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向度。从一所研究型大学女教师的叙说中发现:大多数女教师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主动认同了社会赋予她们的母性、关怀与亲和力,从而觉得“教师身份”和“教学工作”与自己的“本质”具有高度的同构性,而对“学者身份”与“科研工作”存在明显的疏离感。这一认知深刻影响了女教师在大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身份确立。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林业大学资助下,采用问卷调查、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高校女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因素进行了研究。涉及女教师的基本情况、思想、文化生活、教学及科研等方面,就女教师教学工作量与职业压力、科研困难与科研压力、事业成功的障碍等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女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对近年来高校女教师队伍的日益壮大,从女性的社会、历史文化出发,梳理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三种主要社会性别制度:“男女有别”、“男女平等”与“男女都一样”;概括并分析了我国高校女教师先后呈现的三种生存状态:“缺席者”、“在场者”与“言说者”。旨在呼唤人们进一步关注高校女教师的利益诉求与发展趋势。这必将是一个冲破主流话语屏障、回归生活本身的难得的精神觉醒与自我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女教师的进取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女教师是我国知识女性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也是高等教育中日益壮大的生力军,其职业成就却远远落后于男教师,因而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以进取意识为视角,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提出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使之对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女大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社会性别公平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校青年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五”人格问卷对合肥学院等三所高校171名35岁(包含35岁)以下青年女教师进行测查。结果:高校青年女教师的社会支持以及人格因素中的适应性和社交性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高校青年女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的吉林省数据库,数据显示当代妇女角色冲突问题凸显,成为阻碍妇女发展的主要障碍.笔者试图对妇女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在综合以往妇女角色冲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研究假设,建立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前妇女角色冲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传统性别意识、工作满意度、家庭分工体制和心理心态健康水平,修正社会价值评价个人价值的一元评价体系后,针对不同倾向型妇女提出缓解冲突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统赋予了性别关系诸多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存在,客观上要求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之中的人要秉持文化自觉的基本理念,审慎对待自我与他者的文化传统对于性别平等关系的不同解读与表述,进而建构起符合自身文化特点的和谐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五位农村女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对她们的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农村女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主要表现在有限时间与多重身分、职业周期与家庭生命周期、归属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并影响着她们的专业发展。教师对自我角色的传统认知、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期待、性别支持系统的缺乏以及农村女教师的岗位特殊性是农村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有效缓解,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女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女性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而随之而来,高校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也在逐年上升。本文分析了高校女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因素相结合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职业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原因及其化解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中国城市的职业女性在同时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会面临角色冲突问题,其危害涉及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当然也存在个体性差异。在知识经济时代,原有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日益突出。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及女性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性别意识普遍薄弱、女性自身独特的生理特点等构成了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化解的途径包括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女性也要学会化解压力的技巧和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专任女教师压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专任女教师面临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工作压力来自教学和科研;家庭压力主要来自养育孩子、家务、照顾父母。缓解高校专任女教师的压力,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专任教师队伍;区分教学型与科研型大学并分类管理;加强社会公共政策对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免费服务;提高高校教师工资待遇;对女生实行灵活学制;提供丰富多样的福利性质的养老服务;探索多渠道的社区服务家庭的形式;呼吁更深层次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9.
影响高校女教师学术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而言,社会文化环境、高等教育环境、家庭观念及个体的身心特点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四字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随着西方女性主义关键词gender在中国的翻译、使用而出现的,其概念界定与使用的众说纷纭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研究界对这一问题理解上的差异性与驳杂性。从复原生理、心理层面上的传统性别差异到批判性别生成中的男权文化机制,从执着于提升被压抑的个人、身体价值到强调公共领域中的女性参与,从建构多重主体的性别维度到解构生理性别与文化性别的二元对立,从注重精英叙事中的女性话语到开始与大众文化结缘,社会性别研究在新时期文学中经历了繁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其中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形式研究关注叙事人、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修辞等形式要素体现的性别权力关系,能够丰富和发展尚嫌薄弱的新世纪文学叙事学研究,为私人化写作落潮后的女性文学开拓新的话语空间,增强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理性、专业性、国际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