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SPSS计量软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财政分权体制的关系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后存在着显著差异,1994年以前财政分权体制与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财政分权体制与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财政分权对促进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仅没有积极效应,而是相反,存在显著的负效应;(2)1994年以前,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GDP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瓦格纳定律相悖,而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GD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1994年以前,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与人口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995年以后,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与人口规模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福建省58个涉农县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动态系统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城镇化率对县域人均粮食产量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对县域人均粮食产量有非线性影响,且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455和0.575,形成一个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县域,农业财政投入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效应不同,高城镇化水平县域受到的影响弹性更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种植结构和县域公路密度等对县域人均粮食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因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存有差异。鉴于此,在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应针对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县域,因地制宜地制定保障粮食生产及安全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养老服务供给指数测度指标体系,以共富示范区浙江省为例,研究其在2010—2021年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及时空演化特征,并基于面板回归模型解构时空演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省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整体呈上升态势;高供给区域对相邻地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养老服务供给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但仍存在梯度效应;财政自给能力、转移支付力度、城镇化水平、交通支撑能力、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对养老服务供给影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发挥区域空间联动效应、优化财政投入方式与结构、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交通网络空间布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证研究了公共服务供给与劳动力集聚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公共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劳动力集聚均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产生直接的积极作用。(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了劳动力集聚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同时,劳动力集聚受到公共医疗卫生的负向调节作用,公共基础教育加剧了劳动力集聚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负向影响。(3)劳动力集聚、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人力资本门槛检验,实证结果证实劳动力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呈现出阶段性减弱的促进作用,公共医疗卫生的促进作用初步显现,公共基础教育的影响效应呈“U”型,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效应呈现倒“U”型趋势。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如何保证政府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教科文卫公共财政投入为例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政府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公共物品财政供给的内容和方向;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程度影响着公共物品财政投入的能力;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着政府公共物品财政供给的调整;人大的民主监督影响着公共物品财政供给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并在控制了对外出口、金融发展以及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集聚俱乐部"现象。制造业集聚显著地推动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能有力地带动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显著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且地区之间财政行为存在空间互动,邻近地区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也能刺激本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对外出口和金融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却不明显,并未对周边地区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此,建议应该以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功能外溢的核心地区,不断完善集聚区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严重偏离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影响农民的积极性。采用Holmstrom和Milgrom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使公共物品供给能真正满足农民需求,也为该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关键问题之一是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主导的、以制度外财政为支持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限制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路径依赖理论的角度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在于突破这种路径依赖,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以淮北等六座城市为主的皖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区域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体现出明显的阶段特殊性,它不仅反映为对数量的需求,而且也对公共物品的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对皖北地区实际情况的认知,结合六市的城镇化进程,从城镇化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区域内公共物品的供给结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即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而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突破口就在于落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本文从对公共物品及农村公共物品的界定入手,进而分析现行体制下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主要分析了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制度和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针对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供给主体责任不清,相关的财政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供给决策上需求导向性缺失等。最后提出了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供给是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建设的发展趋势。基于五省市626份社区样本实地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供给现状及影响主体间有效协同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供给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多元主体在供需匹配性、效率性、合作性等方面问题凸显。回归分析显示,业务流程关系、信息沟通反馈、主体间的互信程度对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自身利益关注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需要新的县域金融。县域金融作为县域城镇化的主要力量,必须随新型城镇化的新需求而创新。当前,县域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化存在体制、信用、供给和人才等方面的困境;创新县域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化应该更新县域金融发展理念、创新县域金融产品与服务、优化县域金融创新环境、建立县域金融创新的保险制度、加强县域金融人才和信用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我国农村1983—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农村基建、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即上述公共物品供给每增加1%将分别引致农民纯收入增长0.09%、0.12%、0.13%和0.62%。在长期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均衡关系。同时,在短期中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均能有效带动农民纯收入增长,且贡献度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农村基建供给的收入效应还不显著,亟待做出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永续盘存法、"年龄—效率"函数审慎估算1985—2017年中国省际硬生产性公共资本存量和软生产性公共资本存量,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考察多维财政分权指标在发展阶段、政策节点、区域配置上对地方公共资本投入结构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财政分权与公共资本投入结构间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二者间的"U"形关系在西部地区尚不成立,财政分权对欠发达地区公共资本投入结构的负面影响明显强于发达地区。(2)目前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资本投入结构的影响处于负向阶段。(3)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对公共资本投入结构具有显著正效应,且这一改革对欠发达地区公共资本投入结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转移支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地方公共资本投入结构也发挥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城市蔓延,形成"城市二元结构"。公共服务的供给也应做出相应改变。人的城镇化要求城乡人口平等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共服务在供给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匹配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因而,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分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困难,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确保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财政问题不单单是财政本身的问题,更是治理的问题。农村财政内生于乡村治理之中,并通过财权-事权平衡、"一事一议"和转移支付等机制,影响村级治理、县域治理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村财政还主张分配正义,注重赋予乡村治理以新的伦理价值,由此乡村治理的民主内涵更为丰富。乡村治理能够通过治理财政解决治理机制和治理价值的问题,切实为化解诸如村级治理、县域治理及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的难题提供思路、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县城是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只有发达的县域经济才能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民实现“县域城镇化”。为求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两者的相关性,对城镇化与县域经济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其中,第三产业总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缺陷和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不仅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主体,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履行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统筹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加强农村重点领域的公共物品供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结构,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供给责任划分;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自上而下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民主、科学的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健全农村公共物品法律保障机制,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是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政府职能残缺、融资体制障碍等。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模型,验证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影响。据此,文章提出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保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产品供给、中心城镇扩散效应与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心城镇的公共产品供给和扩散效应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关系.一方面,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会促进城镇扩散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城镇扩散效应的大小又反过来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与中心城镇经济发展扩散效应和社会发展扩散效应都显著相关,因此,保障中心城镇健康发展,发挥其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需要逐步增加中心城镇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