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佳秋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1-165
胡塞尔现象学认为意识的本质在于构造对象的能力。意向本质包括质性和质料,质料即意义。构造对象和意义的几种客体化行为的立义方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知的立义包含有存在样式的设定,是偏重于“对象”的心理体验的意义相关项;在图像意识中,图像事物是感知立义,图像客体和图像主题则作为奠基于感知之上的想象通过代现被意指而获得意义;符号行为的意义则是独立于直观行为的客观的、观念性的意义,是观念的逻辑之物。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他提出意向性构成理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理论经历了由强调"使某物显现"到强调"对象构造"的发展过程,这是意向性构成理论本身的自我完善,实质是方法论的创新.它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由早期静态现象学即本质的、描述的现象学向发生现象学即构造的、解释的现象学转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赵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6-19
现象学学派和分析哲学学派都是20世纪哲学界的显学。本文认为独特的方法论原则往往能使哲学家在哲学探索中独辟蹊径,现象学学派和分析哲学学派的成就与两派各自独特的方法论原则息息相关,因此,本文试图追寻哲学史发展的脉络,比较研究充当“领头羊”角色的两位哲学巨匠胡塞尔和弗雷格的方法论原则,以加深对现象学方法和分析哲学方法的理解,洞察二者思想的精微之处。 相似文献
4.
王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以神经科学为代表的最新生物学—生理学自然主义批评人文科学的研究范式无效、未能触及本质层面,试图用科学方法论和以还原论为特色的实验方法来解决人文科学所一直关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然而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视野出发,欲探究意义,我们必须回到更为奠基性的层面,触及本体论。在这个层面上,现象学的工作无疑比自然科学的研究更具有启发性,也无法被任何最新科学实验发明所取代。极端自然主义立场的大脑存在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来自于意义的存在论,胡塞尔的意义研究尤为典型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曹典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5-8
胡塞尔认识到了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物理学的客观主义及其演变形式实证主义,从而把对哲学的研究转向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的根基。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独特的范式是先验还原的方法。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思辨的哲学方法,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方法论视野,现象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赢得了新的思想发展空间,能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为人类的思想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倪梁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正>[主持人语]虽然已经时隔一个世纪,胡塞尔现象学的思想资源也还远未穷尽,无论就其深度而言,还是就其广度而言。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是在这个方向上的继续探究和发掘,其内容和主题分别涉及现象学的语言哲学、空间现象学、静态结构现象学、历史现象学,借此可以管窥胡塞尔的巨大思想领域。胡塞尔对语言哲学的现象学考察伴随着现象学的诞生,与其他主题一样关联着其身处的时代思想脉络。布伦塔诺与洛采关于语言的本 相似文献
7.
倪梁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5):14-27
胡塞尔与马尔梯的最根本分歧是在含义论(Bedeutungslehre)方面,这是由于他们各自处在不同的语言哲学立场上所导致的。胡塞尔通过对洛采(Lotze)和鲍尔查诺(Bolzano)的柏拉图理解而形成的直观的观念论,恰好构成在柏拉图主义的弗雷格与心理主义的马尔梯之间的一个区域,因此胡塞尔也会受到来自他们两方面的批评,而他们各自的背后站着洛采和布伦塔诺(Brentano)。胡塞尔认识论中的观念论和语言学中的含义论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学特点:它们主张作为纯粹含义的观念的存在,同时主张这个存在是可以被直观到的,是可以显现的。这就是胡塞尔早期直观的观念论(Idealismus)的基本意涵。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与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普莱斯纳之间有一段不太长的师生关系。由于普莱斯纳在他学习的一开始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因而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持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胡塞尔对普莱斯纳的首要影响在于撇开所有理论,面向实事的要求;其次在于意识的意向性和先天本质方面的主张。此外,胡塞尔的哥廷根讲座“自然与精神”也对普莱斯纳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形成有启示作用。尽管哲学人类学曾受到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批评,从现象学到哲学人类学的发展也仍是《逻辑研究》发表以来胡塞尔现象学及随之形成的现象学运动的两个主要展开方向之一。这个方向带有舍勒、普莱斯纳的思想踪迹;另一个方向则带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思想踪迹,即从现象学到解释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栾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
胡塞尔在静态现象学中专注于平面结构的分析模式,确立了自我相对于意识相关项的优先性,但缺少对时间维度的考察.当胡塞尔把时间问题作为重点引入思考后,由静态现象学转变为发生现象学就成为必然,发生现象学考察的是自我必然发生的纵向历史结构,相对于静态现象学,发生现象学更基础和复杂,这种深化是胡塞尔为追求理论自明性必然导致的结果.尽管如此,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坚持理性的前提下,如何建立一种非西方传统的本体论的哲学,并进而确保这种哲学的明证性。"在理性的前提下",在胡塞尔这里体现为以"逻辑研究"为核心人物;正是通过对现象学逻辑——超越逻辑的构建,胡塞尔完成了对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超越,具体地说,就是对西方哲学史、逻辑学史中,以公理为绝对起点,以公理体系为演绎规范的方法的超越。这种超越论的逻辑——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建立,排除了以往哲学体系中的非法设定,达到了绝对的明证性;同时对于经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中,那种将人和自然本身的无限丰富性抽象为一种单一性的做法进行了批判,还原了以生活世界为最终根基,具有无限敞开的丰富性的真理领域。以胡塞尔逻辑学的方法来分析当今的技术、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3):19-26
本文在论述了含义问题理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德里达对胡塞尔第一研究的批判以及一些英美哲学家的观点,阐述了胡塞尔<逻辑研究>中关于含义的基本观点,还介绍了胡塞尔关于含义观点的后续发展.指出胡塞尔由一种受到其纯粹逻辑学控制的种类意义上的含义向一种现象学的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含义或意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谷声然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11
胡塞尔的现象学由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多变性常常令人不易理解。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进行审视,是把握他的思想脉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进行了分析:第一,现象学的总体特征是思维的直观性,追求“面对实事本身”;第二,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反对自然主义和心理主义,坚持一种观念主义的立场;第三,意向性是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概念,澄清意向性的三结构:自我、意向对象、意向活动,有助于深入理解整个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现象学的革命性及其内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久尧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4):13-16
胡塞尔现象学是在现代欧洲哲学史上发生的一次彻底的反传统哲学的哲学大革命,它所确立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和直观概念是对近代经验理性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哲学原则的彻底批判和否定,同时也是对西方传统的逻辑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的彻底背叛和否定.这一新方法和新概念为现、当代世界哲学和美学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和出发点.但这一新方法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先验与经验的矛盾,直观主义与实证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王建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6):23-29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坦言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并不属于有含义的表达,这一立场在《观念Ⅱ》中得到修正,他此时认为身体姿势与语词、句子等最基本的语言单元一样都属于有含义的表达。胡塞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实际上归因于其前后期在处理身体问题方式上的不同。胡塞尔前期囿于自然与精神之间是截然区分的这一教条,仅仅将身体看作是一个自然物或物质物,这一立场显然导致他对姿势问题的简单理解。在《观念Ⅱ》中胡塞尔放弃了这一教条,此时他区分出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身体:一、作为纯粹物质意义上的身体;二、作为感觉—精神统一体意义上的身体。这两种身体概念的区别对于理解胡塞尔前后期在姿势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革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3):8-16
胡塞尔现象学经历了从本质现象学到先验现象学再到生活世界现象学的发展阶段,苏格拉底哲学也经历了从自然哲学到心灵哲学再到政治哲学的转向.本文试图在古典政治哲学的背景上揭示胡塞尔现象学以及一般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17.
方向红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0-16
众所周知,胡塞尔的《算术哲学》是一部失败的作品,1900年问世的《逻辑研究》才标志着意识哲学的突破和现象学运动的开端。然而,胡塞尔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转变的端倪和新思想的雏形早在1890年就已显现。他于该年写就的两篇论文“论符号的逻辑(符号学)”和“普遍算术的概念”首次实现了意向对象与表象的分离,初步找到了意向行为与意向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初次完成了从单个的心理行为出发向算法系统的转变,这意味着胡塞尔意识哲学突破了近代以来的意识理论,同时也标志着现象学运动的真正开端。相应地,国外学界对早期胡塞尔的片面评价也应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8.
张浩军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41-46
逻辑学问题是胡塞尔哲学生涯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他对逻辑学问题的研究与其"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理想是相一致的。在他看来,科学的危机就是逻辑学的危机。逻辑学本来是科学之科学,是为具体科学和可能科学提供先天根据和原理的科学论,但是由于逻辑学以经验和世界为基础,最终沦为了一门实证科学,因而不能真正行使科学论的功能。只有通过逻辑理性批判,通过超越论的主观性所奠基的现象学逻辑,一门真正的科学论才能得以被建立起来,真正科学的建立才有了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陶建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7-23
整个笛卡尔的惯性定律可以建囊在其“心物二分”的论证基础之上。是其所证明过的最让人无可怀疑的“我思故我在”的直接推论。而其前提条件是证明灵魂的“能动性”的“动”与物体“运动”的“动”具有贯通性,并对笛卡尔在奠定科学化主体哲学地位的同时越位地奠定予科学化盼客体哲学C物体哲学)的地位的论证加以补救。胡塞尔对笛卡尔“我思”的现象学的改造就是让?我思’!更为本源地“动”起来,其体现即“内时间意识”,“内时间意识”所构造的“客观时闻”使得灵魂的能动性的“动”与物体“运动”盼“动”贯通起来。通过现象学的悬置方法中立性地考察认识论领域之内的“物”性,可以修正笛卡尔的越位论证。 相似文献
20.
靳希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5)
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学习西方哲学的必读经典。所以,该书由我国著名哲学家、西哲研究界的老前辈贺鳞先生翻译的汉译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反复重印,而且印数常在万册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