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是学界解读其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其中的"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通过以往研究者对"规则"概念的不同解读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意义,尝试在理论层面发掘"语言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概念之间的关联,结合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最新英译本及其中的"语法"概念,对比Kripke、Wright、McDowell等人的观点,可以总结出维特根斯坦有关语言游戏和规则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2.
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了自己前期的意义图象论,提出了语言的意义在于对其的使用这一观点。将意义与语言使用联系在一起必然牵扯到语境这一要素,而维氏将语言游戏看作是语言与活动的相互交织,以及将一种语言看作是一种生活形式的对语境的哲学思考为后来语言学家从理论建构角度研究动态语境开启了新的视角。通过对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辩证关系的考察来审视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境观。  相似文献   

3.
"家族相似"理论是维特根斯坦瓦解本质主义思想桎梏的关键.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站在本质主义的立场上对此进行了批评和反批评.本质主义者的"本质性是相似性的前提"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所谓本质,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的样式,本质主义由其既有的思想框架而导致了剥离式的追问,最终将自己陷入虚无的恐慌.并且,"家族相似"并非不能用于认识事物,若仅将其局限在澄清本质论和意象论这一用法之内,实际上也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认定,它的用法应是丰富的.最后,"家族相似"的界限是由使用它的语言游戏划出的,它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界限,它自然地在使用中存在,不会脱离其参考系,更不会导向虚无.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是西方哲学史上系统地从语言的角度来思考"世界"的第一人。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关注的核心是语言事实,早期论证都是围绕语言事实这个中心概念来进行的;后期的基本哲学精神是语言实践,分析语言事实为后期的语言哲学实践做了逻辑铺垫,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开辟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思想领域。尽管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存在诸多差异,但对语言和人类生活形式的重视是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一以贯之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直觉主义者摩尔以"开放性问题"的论证来反对自然主义用自然性质给"善"下定义,主张"善"只能靠直觉去把握.但因为"直觉"难以言明,所以不能彻底驳倒自然主义.其后的非认知主义者黑尔通过揭示道德语言的用法,强调评价功能是道德语言的特殊性,为"开放性问题"的论证提供新辩护.作为应对,自然主义者既通过"性质综合同一性定义"的理论继续反驳该论证,又揭示了非道德语词也可能具有的评价功能,回应了非认知主义的批评,以新自然主义的方式再度复兴.在关于"开放性问题"论证的长期争论过程中,西方元伦理学的各流派此起彼伏,纷至沓来,形成了西方元伦理学百家争鸣的局面.全面把握上述论争和走向,对于国内元伦理学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为语言游戏,二为生活形式。前者强调了语言的不确定性、非理性,后者则引入语用环境或是社会文化环境确定言语的意义。而性别语言研究也经历了从早期的性别二元论到后期的后结构派女性主义的性别观,文章从维氏后期动态的语言观以及对待模糊自然的日常语言的方法出发,借助维氏后期哲学里的这两个关键概念讨论早期性别语言研究即性别二元论存在的诟病以及后结构派女性主义对相对二元论的一些优势之处。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或语言批判.他先后建立了人工语言哲学和自然语言哲学."意义图式说"和"语言游戏论"就是这两种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两者各有侧重点前者注重"逻辑分析",致力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构造理想的人工语言;后者提倡"自然描述",强调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研究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其结果为西方语言哲学开辟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语用理论相比,布兰顿规范语用学的演成基于一种完全不同的理路。他继承和批判了康德、维特根斯坦、弗雷格、塞拉斯等哲学家的思想,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主张概念的内容来自概念的使用、存在于概念与概念的推理联系即概念性活动中。概念性活动具有规范性。通过批判规则主义和规律主义这两种错误的规范理解模式,布兰顿指明了一条通向规范的实用主义路向,以这种方式,规范语用学能够为推理语义学提供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默多克的成名作<网下>深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有研究者认为这部小说是<逻辑哲学论>的形象演绎,其实,<哲学研究>也对<网下>的写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网"的深层寓意和"语言游戏"皆是作家向维氏哲学暗中借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蒯因以来的自然主义认识论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遭到了各式各样的批评,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批评是针对自然主义认识论所采取的描述性方法。一些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反对者认为描述性的方法不能提供认识论必不可少的认识规范,因而自然主义认识论或者无法保持认识论的规范性,或者干脆就取消了认识论的规范性,因而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认识论。对此,自然主义认识论的支持者做出了回应,认为描述性的方法与提供认知规范从而保留自然主义认识论的规范性之间并不冲突。笔者试图通过梳理自然主义认识论对于认知规范问题的处理,特别是通过对认知规范的工具主义的理解来说明自然主义认识论应如何建构其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基础主义与本质主义美学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以家族相似性理论消解本质主义,反对将美学概念化、知识化、科学化和心理学化,主张在语言游戏与生活意义之中厘清美的问题,申明美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人类自由的赋意活动。后期维特根斯坦不仅在哲学上提出了新的革命性思想,同时也开启了分析语言美学和日常生活美学之路,在美学史上也有着不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直接启发下,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该学说全面阐发了语言运用的多样性、实践性,揭示了语言游戏的"家族相似"性以及语言游戏的规则等,并通过"生活形式"概念对语言重新进行了考量.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特色鲜明的语言观,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反本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旗帜和根本特点,它在具体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和表现为后现代解构论、整体论和多元论等不同的理论形态.文章主要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语言游戏论、语用论和语境论等思想与后现代反本质主义思潮之间的呼应之处与内在联系,指出了维特根斯坦哲学在西方哲学向后现代的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和方法贡献与奠基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其思想的出发点都是批判语言逻辑主义,强调语言和生活整体的关联以及语言的多样性。在意义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心理主义,但各自所处的传统使其导向了不同方向:维特根斯坦导向了意义的行为主义,伽达默尔导向了生存论-存在论式的观念论。前者强调语词的意义即用法,用语言的行为功能取代揭示实在的作用,后者则突出人、语言和存在的共属关系,强调在历史性的对话中使事情本身得以显现。他们的思想都是当代哲学中反笛卡尔主义的代表,并且都注意避免相对主义和视角主义。  相似文献   

15.
美的本质在维特根斯坦的美学研究中是贯穿始终的问题,在其美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结合文本,维特根斯坦前期美的本质论为"美的本质不可言说",后期为"美的本质不存在"。将二者进行比较,其突破之处在于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一致之处则在于坚持语言批判的立场、反对形而上学的探讨和重视美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维特根斯坦的美的本质论的意义在于批判精神与启示作用,不足则在于前期的神秘色彩与对本质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6.
摩尔的"自然主义的谬误"所指涉的是祛魅化后的自然与心灵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领域,因此,不能用自然的性质来说明和定义属于另一个领域的善。如果将规范性混淆于或还原于事实性,那就是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误"。但摩尔在提出"自然主义的谬误"时,错误地将不属于"自然主义的谬误"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也归入了"自然主义的谬误"范围。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这是摩尔"自然主义的谬误"的意义所在,但事实与规范又不能没有联系。为了克服这一割裂,麦金泰尔和麦克道尔分别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汉语的因果观念的语言表现方式作为观察点,对西方当代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前后语言哲学观的变化进行了一次检讨,认为前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象论和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在汉语实践中都能得到实证.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念的转变表现出的是一种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但就具体的语言实践来看,语言图象和语言游戏既具有冲突性,也具有共生性.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在现象学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深入挖掘,从现象学的还原和本质的还原等几个侧面揭示出他的哲学中所包含的现象学因素.从"语言游戏"理论和名称理论阐述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与现象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的核心内容在于对自然状态的假设,以及自然人通过达成社会契约而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然权利学说所假设的自然状态并非人类历史上真实和普遍存在过的事实,而只是从当时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中反推出来的一种理论假定状态,它对经验的依赖使得早期自然权利学说是存在缺陷的。针对早期自然权利理论的这一问题,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等人都进行了批判。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以先天形式演绎的方式来建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法和权利理论,克服之前自然权利学说的经验品格。黑格尔和马克思尽管也同样反对经验主义,不过与康德的形式主义进路不同,他们认为,关于人类自由的政治哲学理论既不是实证主义的,也不是规范主义的,而是"事实的规范性"的。只有从以"事实的规范性"为核心的理论视角出发,而非从自然权利学说出发,才可以更为有效地理解和变革人类的真实状况。在马克思等人的彻底批判之下,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最终走向了解体。  相似文献   

20.
早期维特根斯坦将语言意义约束在世界中,其有无表达为作图式语言(非镜式语言)的能力与无能。思想批判表现为语言批判。由于作图式语言面临的种种困难,后期维特根斯坦将语言意义约束在语言使用的游戏中,其有无表达为对语言的可能使用与不可能使用。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意义看法的演化让他进入并超越了哲学的语言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