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科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和多元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顺应了经济社会转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各类高校应以内涵式发展理念指导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合力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是激发学生全部现实个性潜能的和谐教育,也是地方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说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及成长路径的多元化是个性化教育的现实依据。河北科技大学将个性化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验证了个性化教育的价值,构建了地方高校个性化教育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共识,搭建一、二课堂融会贯通的发展平台,建立多元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营造个性化发展的浓厚文化氛围。实践表明,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实施,深化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了学生个性潜能,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技能、文化素养和人格体魄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增强了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能力,显著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学校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改革必须着手解决现行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面 ,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建立以课外体育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模式 ,改革校园竞赛活动项目 ,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力 ,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其身体健康和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博雅修身9+1"学生成长计划为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博雅修身9+1”学生成长计划为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的"新工程教育转型"(NEET)计划的核心内容为"课程—项目—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的"螺旋式"学习路径,欧林工学院在"欧林三角"理念引领下以项目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课程—项目"式工程人才培养重构了工程教育模式,革新了工程人才培养理念;项目连接课程,打破了学科壁垒;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基于此,研究提出中国工程人才培养要适应新工业,面向未来、更新理念、模式创新,进行系统化改革;适应新工科,由学科中心转向项目中心,开展项目化学习;适应新需求,关注学生差异,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发展服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发展多元化需求,提供组织机构支撑,搭建服务咨询平台,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从经济帮扶、班导师团队学业辅导、人格健全、意志磨砺、能力提升等方面教育与引导,建立多维度、多层面发展服务支持系统,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教育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跨文化对比中加深母语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是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以英语类专业“高级英语”课程为例,构建了依托项目学习的IDEAL课程思政模式,旨在推进课程教学与思政德育目标的共同达成。研究表明,该模式以语言为载体,以文化为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外语教学与文化价值观引领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以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及一些方法与手段,认为针对目前高校中文专业外国文学教学在贯彻实施人文精神教育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指出应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贯彻实施,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是指大学生为达到自我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身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表现为学生学习和行为方式中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大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沟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