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从而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下跌,美国白银集团损失惨重.白银集团为了提升白银价格以及提高美国白银工业地位,极力推行其制定的白银策略.在白银集团的施压下,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购银政策,致使白银策略于1934年成功推行.白银策略实施后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是引起国际银价骤涨,对国际关系造成的最大的影响是引发中国发生严重的白银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4.
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国际市场上银价急剧下跌,黄金对白银的比值达到了空前高峰.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银本位国家,金贵银贱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实体经济整体下滑和世界贸易萎缩,由此引发外需市场急剧萎缩、国际融资困难、贸易保护加剧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并通过汇率传导、需求传导、价格传导和政策传导等途径使得中国出口贸易随着全球危机深化而大幅度下降,并对中国出口贸易模式和结构带来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白银购买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从1934年起实行白银政策,通过购银提高了国际银价。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混乱已久,受美国白银政策的强烈影响,银价下跌,大量外流,于1935年11月与美国谈判后迫使实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而美国 认为中国的新币制不与美元相联不能使它获取最大利益。遂实行放弃向世界购银的政策。使中国的币制改革再一次陷入困境,又一次迫使中国答应法币与美元挂钩,并扩大白银用途换取了1936年白银协定,使得币制改革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8.
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简史的解析表明了三点含义:一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从金本位至今,美国把握住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使国际货币体系朝着美元信用货币体系演变,并极力维持这一体系。二是最重要的国家一旦卷入战争,或中心国家长期实施以自我为中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国际货币体系才会发生大变革。外围国家的金融危机不会对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的持续性产生影响,而中心国家的金融危机只会对美元货币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会影响美元货币体系的持续性。三是外围国家如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将决定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渐进演变的具体路径。金本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没有可见的、能够引起国际货币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因素的前提下,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只会在微调的基础上延续。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现行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体系内国际储备货币为单一化的主权是形成这一缺陷的根源,这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缺乏稳定性,发展失衡,而且带来市场调节滞后、货币霸权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和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来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近代中国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世界经济之中,使汇丰银行作为国际汇兑银行和开展有关的业务活动获得了重要经济基础.在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中,汇丰银行垄断了中外汇兑业务,因而奠定了其国际汇兑银行的地位;在多边贸易结算机制中,汇丰银行适应当时的发展形势,找到了可以发挥金融中介和领导作用的机遇;在世界银价的不断波动之中,汇丰银行策略性地调整了经营战略,成功地进行了白银资本的运作,在银两与英镑、中国贷款和政府债券之间进行汇兑,从而成为中国主要的国际汇兑银行.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违约率持续上升导致次债危机爆发,随着形势的逐渐恶化,次债危机已经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主要金融机构深陷其中,损失惨重.目前,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受其拖累,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对这次危机从次货市场向其他金融领域乃至实体经济的经济危机的传导过程作简要梳理,对危机得以发生和迅速传播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探讨,以及此次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使中国外贸型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甚至于倒闭;股市、汇率、资本市场等明显下跌,金融业受到严重冲击,资本市场的风险加剧;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人数增多.应对危机,中国必须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风险抵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出口;努力促进国内消费,刺激经济发展;寻求全球合作,共同对抗危机等措施来改变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化解金融危机的诸多不利影响,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以实物货币的面貌呈现。明代以前,白银的货币职能及流通范围是有限度的,至明代中叶以后始生变化。大体上,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钞到银钱的结构转变,然而,把货币结构的这种转变仅理解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或者是货币经济自然演变的结果,都失之偏颇,因为具体情况甚为复杂。实际上,明代货币结构的艰难转变应从白银由实物货币向贵金属货币的性质转变这一角度来把握。结构转变应归因于恢复萎缩的货币经济与"洪武型经济体制"的矛盾、铜钱宝钞难以充当扩大了的东亚经济圈区域性国际货币以及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的传导路径包含两条主线、六个关键因素.所谓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指次贷危机造成金融机构股价下跌和破产,进而影响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最终通过消费、投资和生产、进出口等活动的萎缩而影响实体经济; 第二条主线是指国际资本的流动,造成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和新兴国家股市大幅波动,进而放大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所谓六个关键因素,是指以市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财富驱动的消费观念、谨慎投资心态、国际贸易一体化和资本全球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一体系中,中国对白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早在14世纪,历史学家伊本就意识到远古就存在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非洲一欧亚的金银市场。1621年,一些葡萄牙商人认识到中国是世界上货币的“天然中心”。但是,此后一直流行的观点是认为中国是货币的“密窖”,中国人囤積、窖藏货币,或将货币用于首饰制造。贡德认为这种观点没有依据。他认为,中国吸引货币的目的和用途是用于拓殖和发展生主。当时,白银增加在欧洲引发通货膨胀,而在中国促进了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封白银的强大需求来源于主观上发展生产的需求,在客观上则来源于巨大生产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后期,美国开始在国内建立金本位制度,但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货币政策上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美国国会在有关金本位制度法案上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博弈,由于联邦行政部门出于效率的原则偏袒金融利益集团,坚持实行金本位制度,使其最终得以保存并确立。金本位制度使美国融入英国所确立起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保障了美国稳定的资本市场的形成,这对于美国对外出口和投资都是极为重要的,有利于美国工业化的完成和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经济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对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本文通过探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的诸多弊端,提出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是改善目前全球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减少经济危机的破坏性、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一个现实之举。对于我国而言更应该抓住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机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文章最后提出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的循序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被动的卷入世界经济圈中,现代的经济危机也开始在中国出现。1916年的停兑令风潮就是民国初年比较著名的经济危机,政府强制中国银行执行"停兑令",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进行抵制,采用现代银行面对经融危机时的处理方式,立足长远发展,维护银行的切实利益,坚决兑付。上海分行成功度过危机,维护股东的利益,赢得其他分行的支持,增加民营资本在中国银行中股权,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危机后期的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期。如何使中国企业绝处逢生,从危机中走出来并成为国际经济新力军,大步迈向全球化大市场,关键在于企业本身必须紧抓后危机时代赋予的机遇,持续扩大贸易出口,开发国内巨大的市场,同时拥有国内外市场的平衡发展完美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但复苏过程很可能是缓慢和不稳定的,引发危机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解决。这次全球性危机在经济上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在政治上,会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美元地位的削弱,使货币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金融危机使完全自由放任的美国模式,特别是金融体系和运行模式受到质疑,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扩大。研究后危机时期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对谋划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