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其它城市当代艺术家群落的"漂泊"性不同,"景漂"具有某种"根"性,即文化上的"回归"情结;"景漂"是古老景德镇"活性"的文化有机质,目前他们已经大致具备了文化传播的主体性;"景漂"理应是景德镇的"灵魂"和"主流",敬畏这种存在并利用和发挥好这种文化有机质,或许是关系这座国际瓷都文化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饶鑫  朱景林 《南方论刊》2022,(7):81-82+88
中国故事是凝聚了中国人思想、情感、意志等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中的影响力重要手段。陶瓷文化源于人们在制作陶瓷过程中的能动创造,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陶瓷作品能反映特殊时期特定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人文精神。景德镇陶瓷不仅可以作为载体承载着中国故事的内容,其自身的文化也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两个结合”的时代背景下,二者之间也愈加难以割裂开来,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探索也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中 ,蕴涵着丰富的“礼”的教育思想精华 ,本文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为背景 ,结合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 ,阐述了“礼”的教育演化 ,分析了“礼”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4.
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佶 《社会科学》2006,21(11):161-169
在英语里,"龙"被翻译成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是恶魔的象征,是所有罪孽的化身,还有凶暴的人等含义.西方媒体还把dragon描绘成恐怖主义势力的象征."龙"落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和"龙"的英译名的贬义有关.很多学者提出应该重新英译"龙",例如loong.应该重视重新翻译"龙"的工作,这不仅与塑造正面的中国国际形象有关,也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一、景德镇陶瓷生产历史和特点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据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汉代就开始产陶。到唐代武德年中(公元618年至626年),陶玉、霍仲初在景德镇烧制素瓷奉诏上贡皇宫,因瓷器晶莹如玉,于是称赞其为“假玉器”。景龙初(公元707年至709年),唐王朝在此设“新平司务”理窑事,曾“奉诏需献陵祭”。后经五代、两宋,景德镇瓷业蓬勃发展,窑址星罗棋布,濒临江河延绵数十里。蒋祈在《陶记》里说:“景德陶、昔三百余座,  相似文献   

6.
视觉文化是当代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视觉符号对语言符号的挑战已占明显优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用“语言文化”介入“视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普通高校影视课程教育中,可用“语言文化”介入“视觉文化”的策略,来回应视觉文化革命给影视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如用理性的“语言文化”转化学生的“视觉文化积累”,用“语言文化”底蕴深厚的影视作品提升学生的视觉文化,用“语言文化”的理性去反思视觉文化,运用辩证法去分析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文化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80多年文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可以赋予“文化自觉”以认识论的意义。“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中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特征,在文化沿着先进方向演进中具有“活的灵魂”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需要 ,在 1 983年左右 ,大陆的文化学术界便渐渐酝酿兴起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且又颇具规模的“文化”研究热潮。人们希图通过对上下几千年的民族历史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 ,去获取解决、医治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疑难杂症和祖传痼疾的良方妙药。这种以“文化反思”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研究”热潮 ,也是 80年代中期大陆上出现的一种十分突出且又极为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或许正是受益于这一社会性“文化反思”的影响和启迪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文学 ,也在 80年代中期前后形成了一股“渴望潜入历史…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1):25-34
随着城市功能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生活文化设施在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场景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丽江大研古城酒吧、中关村创业大街咖啡厅、景德镇创意市集草根类文化设施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草根类生活文化设施由民间自发形成,与社区生活联系紧密,市民参与度高,时尚,富有活力,是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活文化设施只有依托特定的文化空间环境,与多样性的文化实践活动、多种类型人群的互动整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场景”,并通过“场景”展示出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吸引力,才能发挥独特的效用。本文以社区、生活文化设施、多样性人群、文化实践和价值观五个维度,分析中关村创业大街、景德镇创意市集如何通过整合当地资源,分别形成了以互联网为核心,以吸引网络人才为重点和以陶瓷创意设计为主体、以吸引陶瓷创意人才为重点的各具魅力的“场景”。本文还探讨了场景理论的特点和价值,提出场景理论中国化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书法界和书法理论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命题影响很大,但这是一个缺乏学理和事实根据的命题。如果说,哲学是文化的核心的话,那么中国书法既不在中国哲学之内,也不具备哲学的性质。中国书法不可能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因此也不可能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它部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但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并不是“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中国书法是一种很宝贵的,有特色的中国文化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它不居“核心”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肯定它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又要避免将中国书法神秘化,神圣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李燕 《晋阳学刊》2007,(2):65-69
人的文化本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人的社会性、自然性和心智性等各种属性和本质,只有在文化本体的基础上,方能综合成为一个人有机的整体系统。因此第一,“以人为本”必须基于合理的“文化本体”,第二“以人为本”与“文化本体”相互作用,文化认同与人的同一性,“人本”即是人之“文本”,第三,中国人必须对中华文化本体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从世界遗产的视角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作为一种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见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它应该是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思想相当丰厚,在其名著《人文科学的逻辑》中对“文化悖论”现象有深刻的揭示和分析。他认为“,文化悖论”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一直存在着,文化的内化与人的外化间存在着矛盾;文化本身也是个矛盾体等,这些是文化悖论生成的根本原因。而消除或避免因文化“悖论”而带来的负面效应的主要途径是要使文化进行自我斗争、自我否定,使其“净化”,并使文化在这种辩证的自我否定中不断自我创造、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4.
国内现有的文化研究路径主要是“权力场景”的研究思路,在对“大话”文化的研究中情况依然如此,其中以陶东风先生的研究为代表;实际上,“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所以“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来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文化,既是一种“数”文化,又是一种“世界观”文化、“方法论”文化,还是一种关于“思维方式”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文化。本文从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和逻辑顺序、事物的联系和转化等六个方面用十二条原理进行了论证,指出“三”文化是21世纪应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世界观文化。“三”文化是研究事物“第三状态”的文化,这种“第三状态”大致包括“立体状态”、“中间状态”、“中行状态”、“中介状态”、“统一状态”、“发展状态”、“结合状态”、“互动状态”、“和谐状态”与“创生状态”十个方面。与“三”文化相适应的一系列“三”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人们在新的世纪里化解各种矛盾、危机,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陶瓷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时代的更迭下,其内涵与价值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基于国家治理视角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古至今我国都给予景德镇制瓷业极大重视与扶持,同时景德镇瓷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留下了丰富的陶瓷文化,对我国瓷业发展和传统文化构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景德镇应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契机,结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时代背景,从市场需求出发,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不断丰富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时代内涵,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及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经济"发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石南 《学术研究》2006,(10):58-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文化经济”发展论的指导原则,同时也突出了“文化经济”要贯彻的方法论原则和实践品格。本文着重探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文化经济”发展论探索的方法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追随和套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现象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认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可能需要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之外 ,拥有一套“中国式”的理论预设或概念系统 ;这套中国式的概念系统的建立 ,需要通过分析中国文化的习性来发现。文章通过分析儒家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风”背后所暗含的中国人的典型文化心态 ,来说明中国文化的习性是一种可称为“人际本位”的文化心理 ,并强调了对中国文化习性的揭示可能为开辟真正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中国‘文化力’研究第一人”贾春峰先生的专访。十年的艰辛研究 ,贾春峰先生成果累累 :“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拓需要“文化力”的配合 ,而文化也需要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身发展的巨大内在动因 ;“企业文化力”是企业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系统工程 ;企业家应当是“共生英雄”与“人企合一”的第一信奉者、第一实践者和第一宣传者。“2 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文化的“早期近代性(EarlyModernity也译为“早期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欧美学者讨论得颇为热烈、深入,反观我国史学界,则还关注不够。200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汉论坛》杂志社邀请明清历史与文化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为专题,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对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化“早期近代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