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法治党"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党"的提法,指"以党规党法治党",或指"以党规党法、宪法和法律治党",或指"以法律治党".这3种提法均不科学.原因在于其对党的领导的性质、内容和领导方式,法的含义,依法治国的本质,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将党的领导内容简约化,党的领导方式单一化,法的含义扩大化,法治绝对化,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片面化.  相似文献   

2.
制度治党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概念,制度治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党的制度建设,着重点不是制度的供给问题,而是制度体系的衔接匹配、制度规则的严格执行及制度文化的孕育构建。这为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重要的价值取向和有效的方法路径。深入推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需要严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行制度建设,要从以制度供给和制度完善为重心转移到以校内规章制度体系的衔接匹配、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及校园法治文化的孕育构建为重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实践品格的重要体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内在基础在于制度意志、法治体系和治理体系三者的一致性。统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为进一步破除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进程中的困境,需要形成“根本保证—理论框架—实践路径”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进路,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提供具体的导向和指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治国思想可概括为:治国安邦,要实现从个人到制度、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建设法治,要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执政党与法、权力与法三对关系;厉行法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实施法治,如何建设法治,如何推行法治等重要理论问题。坚持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邓小平同志精辟论述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现实迫切性和重要性,并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我党我国九十年代末期制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 依法治党是加强和完善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国家的历史决定了治党与治国在内在逻辑上具有统一性,这是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政治基础。党规与国法具有不同属性,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必须从制度上对党规和国法作出明确区分,确定二者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但两个法治子系统的发展还不够均衡、内容还不够协调、衔接还不够顺畅。新时代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要立足党规与国法的区分,以全面贯彻落实新宪法为统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抓手,在分类分层实践推进的基础上,重点理顺备案审查的衔接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科学体系,是依法治国治省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海南省地方立法、司法审判方式改革和监督机制的建立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法治省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宣传,并确立新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权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对中国由于不重视民主法制,而最终导致民主法制的毁灭,国家的混乱和人的尊严与自由的丧失,进行深刻地反思后形成的。核心是要建立健全法律运行机制,使权力约束制度化、法律化。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对防止权力的寻租和腐败,防止专制和独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市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要不断加强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和防腐拒变的能力。在提倡依法治国的同时,更要依法治党,它对于保持我党的生机与活力以及社会的稳定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经济建设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邓小平在经济建设中的矛盾辩证法思想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是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体现了质变与量变、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关于发展 与发展手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伴随工业文明而至的生态环境变化、自然资源锐减以及全球性人口激增、贫困加剧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延续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观。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观,主要是针对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国情提出来的,强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文明的全面、整体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思想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思想对于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遏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现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教育思想的论述,深入探讨教育与科技、科技与经济、教育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科技对经济建设直接产生的作用,明确作为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最具时代特色的部分。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及其原因,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展望了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关于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思想 ,阐明了党是人民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 ;党必须要同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必须把人民是否拥护作为判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科学回答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途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继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创造性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8.
试论邓小平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 ,逐步形成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思想。邓小平认为 ,生产力是决定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在我国 ,只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 ,带动其他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才能解决和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独立自主原则为基本立足点、以国家利益的有效维护为前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现代化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不仅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营养,借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而且融注着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不平凡的领袖魅力。邓小平的现代化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为改善党的领导,对党的建设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转折,把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提高到根本性的地位,将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并尖锐地提出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