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王韶兴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重视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改革,而且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创立了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毛泽东改革理论的新发展饶发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奠基人。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就从多方面对社会主义改革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改革的理论。但由于后来“左”的倾向逐渐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一直占...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点和发展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几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议,作了简要的概括。作者认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点,只能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能再往前移或者后挪。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者主张大体分为准各,孕育、产生,形成、展开,发展、走向成熟和形成体系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早在建国初期就已提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已经形成,走向成熟。具体可划分4 个阶段,即1951 年至1956 年为萌芽阶段,1957年至1975 年为展开阶段,1977 年至1978 年为形成阶段,1979 年至1992 年为成熟阶段。它指导的教育改革不仅开拓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天地,也促进了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习文选把握主题──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苏政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十五年来,我们国家稳步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轨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有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这十五年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孕育于邓小平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期间,1975年抓全面整顿,拨乱反正,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初步尝试;1977-1978年邓小平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已经形成,并指导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创造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在与“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走向成熟;邓小平理论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也谈学与思     
也谈学与思徐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正式创刊于1981年1月,那时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2月25日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党的三中全会要求全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书记处,是我党中央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沿革分三个阶段:一、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书记处的最初设立到1956年9月党的八大期间,其地位基本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二、八大到九大期间,中央书记处处于第一线,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后来受到错误批判,九大时取消。三、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至今,以十三大为界分两个小阶段。十一届五中全会恢复了中央书记处,并由它担负培养接班人的使命;十三大后,它成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原来的选举产生变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产生。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战略方针,从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前后经历了22年之久的曲折历程。回顾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曲折历程,探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延误的原因,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扭住经济建设不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排除“左”的错误干扰,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是党纠正“左”倾错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党的八大路线的恢复和发展,下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新路线;它是拨乱反正的先导、改革的试验;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孕育,为我国后来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邓小平教育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1152年至1977年是其形成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1997年是其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五大至今是其结出丰硕成果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旗帜。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的过程中,邓小平本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精神,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出性的贡献。本文仅从他对中国市场经济实行的影响及他对中国市场经济运作的设计等两个方面谈一下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重大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几个阶段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1978年12月18日…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探索的三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的标志,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因而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从这个起点之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今天人事制度改革的日趋完善,是与邓小平同志人事制度的改革理论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同志的人事制度改革理论,不仅奠定了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实践上推行的步骤和方法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986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政治体制的改革要向着三个目标前进:“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这里说的活力,主要是指领导干部的年轻化。”并设想十五大完成这个任务。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党中央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邓…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邓小平同志教育理论的学习,我对其理论框架有了以下几个方面初浅的认识。一、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以下几个阶段1、1978—1982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拨乱反正,整顿教育秩序,恢复发展教育事业。他提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知识分子也就“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从而使尊重知识与尊重人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本出发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海市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巢峰近日在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座谈会上发言指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两手抓”战略思想探要邸乘光“两手抓”,是邓小平一贯坚持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路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与市场经济──学习邓小平关于民主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施亚东邓小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新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两个文明一起抓,民主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市场文化建设宋葛龙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十五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从非国有经济到国有经济,从微观到宏观,从经济领域到科技、教育、文件、政治领域,改革日...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张文化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表述中最深刻、最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