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法国,中国作家巴金的名字是同《寒夜》连在一起的:巴金——寒夜,寒夜——巴金!在日本,先后出版了《寒夜》的三个不同的译本,盛况空前。《寒夜》的影响,早已越出国界,它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公认的国际声誉。《寒夜》所描写的,是抗战后期的“大后方”——国民党统治的陪都重庆的一户普通、本份的人家日常生活的场景:一幢破烂不堪的临街大楼,三层楼上用板壁隔开的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与巴金《寒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与巴金的《寒夜》分属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它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却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美德与封建糟粕互相交织,绝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去划定。只有沟通与理解、尊重与奉献,才能使婆媳之间和睦相处;只有发展生产力,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地加速旧思想的崩溃。这是我们今天解决家庭矛盾,尤其是婆媳矛盾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不同时期三部雷锋题材的电影作品《雷锋》《雷锋之歌》和《离开雷锋的日子》为个案,通过史料梳理与文本分析,揭示三部作品中不同的主题设置、内容选取和美学风格与其各自拍摄与接受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雷锋》回应了6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艰难恢复之中的历史背景,同时承袭了"十七年"电影中常见的英雄成长母题;《雷锋之歌》回应了"文革"时期阶级话语不断激化以及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历史事实;而《离开雷锋的日子》则以"仪式化"的文本方式,通过对雷锋形象中助人为乐精神的强调,实现了对文本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想象性弥合。  相似文献   

4.
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 ,比较分析了两部不同时期的女性文学代表作 :《简·爱》和《苏拉》。女性努力挣脱权力话语的束缚而实现自我是它们的共同主题 ,但在反映女主人公的反叛和抗争上 ,两部作品各自又展现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比较分析了两部不同时期的女性文学代表作。《简·爱》和《苏拉》,女性努力挣脱权力话语的束缚而实现自我是它们的共同主题,但在反女主人公的反叛和抗争上,两部作品各自又展现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寒夜》是他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中优秀的一部,是《家》以后的又一高峰.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上看不愧为他的代表作之一,难怪不少海外文艺家和评论家对巴金的《寒夜》推崇备至.本文拟就《寒夜》的人物形象塑造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一《寒夜》里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只有汪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为例,论述巴金家庭小说中的三重困境,即情爱困境、精神困境、生存困境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寒夜》作为巴金民主主义时期小说创作的压台之作 ,体现了作者更成熟的创作风格和对社会更清晰更多理性色彩的把握。《寒夜》不仅让人们看到了黑暗如何扼杀理想 ,扼杀人性 ,扼杀善良的生命 ;巴金更以其犀利的笔触 ,刻画了一位挣扎于精神与物质、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种种矛盾交织之中的时代女性曾树生 ,体现了社会黑暗与光明、朽烂与变革交战特定时代中国女性的特定形象 ,具有深广的内涵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情感争夺背后的乱伦禁忌──巴金《寒夜》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争夺背后的乱伦禁忌──巴金《寒夜》新解刘艳对巴金的小说《寒夜》,评论界一直有个公认的说法,认为它真实而又深刻地展示了抗战后期国统区人民深重的灾难,主人公汪文宣的不幸命运实际上是对民不聊生的黑暗制度的控诉。巴金自己在《谈<寒夜>》中也说,他写《寒夜...  相似文献   

10.
《<寒夜>手稿珍藏本》根据《寒夜》发表时的手稿影印而成,保留了巴金创作中的许多修改,或增,或删,或增而复删,或删而复留,丰富多彩,正是鲁迅所说的那种既能说明"应该怎样写"又能展示"不应该那么写"的很好教材。《手稿本》的修改表明,《寒夜》之所以成为优秀长篇,得力于巴金对词语的精心选择与反复锤炼,这无疑可作为后人学习语言艺术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1.
战争中的个人并不总是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抗战文艺作品与反战文艺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使《寒夜》、《钢琴师》、《奥斯威辛的爱情》等作品成为优秀的反战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冷战思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流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社会治理模式不同,而经济管理手段是由社会治理模式来决定的。冷战思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之一,它继承着资本主义同盟的冷战任务、在全球扩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民主价值观、遏制和消灭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冷战思维在两个层次影响国际金融:第一,对异质发展模式的敌视,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运行的动荡;第二,对社会进行新自由主义的治理与经济管理,致使金融危机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4.
巴金《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历来有褒有贬,如果把她放到中国女性人格特别是“五四”以后新知识女性人格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放到她所在的特殊家庭氛围中,放到她所处的特定时代社会背景下,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考察,可见她是个复杂的有血有肉的新女性形象,她的命运是可以理解的,值得同情的。  相似文献   

15.
周蘩漪、曾树生分别是曹禺的名剧《雷雨》和巴金的小说《寒夜》中塑造的两位女性人物,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内涵,作者和读者同样对二人有着明显不同的价值评判和情感投射。这种主观意识却与文本人物的客观意义存在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造成这种错位的根源,是男性中心意识给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一直是影响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冷战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冷战结束虽然使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但美国并未放弃反共政策。冷战结束使中国成了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自然是美国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美国寻找新的战略对手时 ,更易于将目光聚集到中国 ;二是当中国实力增长之时 ,美国更倾向于将中国看成是个“威胁”。“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 :中国仍然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强大后必然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威胁。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很多事情上持对立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新、旧新闻主义差别的基础上,以《夜幕下的大军》中小说化写作技法为例,分析其新新闻特征,指出新新闻主义因时而生,以质而胜,最后论述其作为新新闻主义作品所具有的形式和内容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后冷战时代的西方思想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相反,同样出身哈佛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福山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已无对手,历史的演进过程也已走向完成.但是,历史是否有一终极的理想状态尚有待探讨,自由民主社会亦不是历史的终结点.尤其是支撑福山的观点的、建构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普遍史理论,与自由主义在学理上的冲突和经验上的不相容,更是福山的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19.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重要母题。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展示了封建大家庭的两重性,体现了巴金小说创作复杂的情感体验,从《家》的解构到《寒夜》的重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完成了现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