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实践标准”是一个认识论范畴。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是为了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当实践标准表现为社会历史领域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前提和结果时,它就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实践,是人类一切其它社会历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类生产活动的前提和结果都表现为生产力的状况。所谓生产力标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评价一种生产关系,一种社会形态是否有生命力,是否合理,最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2.
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而欲达此目的,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没有改革,人们的一切美好愿望统统都会落空。当前,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各行各业的改革形势令人欢欣鼓舞。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主要触及社会有机体的三大子系统——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要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环节和具体形式,建立和健全有助于三者协调发展的新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否正确,改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需要接受客观标准的检验。这个标准,归根结底就是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程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一原理,理所当然地应当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选用人才、考核干部的根本标准。将生产力标准引入用人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党的十三大基本略线的根本保证。从历史上看,组织路线总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是实现政治路线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邓小平文选》第141页)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标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一个科学命题。我理解,生产力标准论有两层最基本的涵义:其一,生产力是检验“什么”的标准,即检验客体(被检验行)是什么,其二,“什么样”的生产力才可作为这种检验标准,即检验主体(检验者)是什么。简言之,即“生产力标准与标准生产力”问题,构成了生产力标准论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5.
马英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于肃清“左”的思想影响,对重新确认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解放生产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生活划分为三个基本领域: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认为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类社会。因而划分不同社会形态应该以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共遂宁市委宣传部于1988年12月6日至9日在遂宁市联合召开的“深化认识生产力标准问题性讨论会,提出要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全面性,生产力标准是综合、完整、系统的标准。会议由此提出了3个“统一”: ①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标准的统一。所谓精神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直接发挥作用的精神力量的总和。它包括劳动者的智力 相似文献
7.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和核心。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是统一的。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确立了实践标准。“推广论”割裂了认识论与历史观、实践论和认识论的统一。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理论 ,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基础、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指导方针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贯串其中的一条红线和核心,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问题。他说:“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一结论,是我们党对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所作的一个深刻的历史性总结。 相似文献
9.
关于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标准问题,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以生产方式为标准,有的以出产关系为标准,还有其它的标准。究竟以什么为标准比较科学?我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是衡量不同事物的两种标准,而不是实践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体现。武汉大学陶德麟教授在湖北黄冈地区“生产力标准问题讲习班”上指出,它们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实践标准是衡量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生产力标准则是衡量 相似文献
13.
<正> 生产力标准理论是马克思提出的、由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生产结构与过去不同了,社会实践活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力标准理论的这些内容不能再保持不变了。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生产力,已不单纯是物质资料生产力了。除了物质资料生产力之外,还有精神生产力和劳动力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是指进行精神生产即知识生产的科学技术、劳动者、仪器、工具和原料等。劳动力生产力,主要是指培养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教员、管理人员及教学物质设备等。 相似文献
14.
现在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攻坚的阶段,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各种看法各种观点都有,这就要求有一个标准来鉴别,来衡量。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改革。在这之前有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如果没有这场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就出不来,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也无法进行。当然也就没有今天这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场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以及原来毛泽东同志说过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月份,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外宾时说过:讲社会主义,特别要强调社会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三大报告又把生产力标准问题作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并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不仅作为一个理论观点提出,而且提到“根本标准”和“核心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这是值得我们理论界认真学习、深思和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该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提到如此高度,是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科学结论,是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表现,也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标志。它标志着我国对生产力标准的认识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新的飞跃,具有极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形态的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力标准邢守润,于兴棠社会形态包括哪些要素?区分和判断社会形态的标准或标志又有哪一些?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并非是完全一致的。斯大林时期苏联学者罗森塔尔、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将社会形态表述为“历史上一定的经济制度以及跟它相... 相似文献
18.
19.
<正> 一、确立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再认识的重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列宁成功地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对我们非常宝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但是,由于他们都没有见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因而未能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王凤珍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
生产力标准与评价标准王凤珍研究评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关系问题,是为了突出生产力标准在价值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把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就是把生产力引人价值评价的领域,从而寻出生产力标准既是一种价值标准,也是一种评价标准.生产力标准在宏观历史领域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