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全国范围内土地市场的建立,土地交易日益繁荣,土地二级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土地二级市场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成效显著,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从经济法角度分析,改革初见成效的原因在于将市场引入土地制度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政府积极发挥规制和调控功能,政府和市场重新厘定边界。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3,(40):13-13
近年来,各地为加快土地流转,出台了各种激励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部党校调研组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土地流转政策措施效果不佳,甚至存在隐患。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土地流转,直接对土地流转双方给予财政资金补贴,这种做法的主要弊端:一是扭曲了土地流转市场价格,影响土地流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补贴流出方,会提高  相似文献   

4.
土地收购储备作为政府经营土地较为理想的工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土地收购储备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高位运行,传统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的作用日益减弱。为此,我国己将土地政策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本文从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概念入手,分析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动因以及会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提出提高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与其改革的框架性安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中国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工商业经济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对土地制度的供给及其功能提出了特殊的需求。就目前来看,两种公有、高度集中和行政色彩较浓的土地所有和配置制度与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特别是土地集体所有的虚无性衍生出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框架性安排:土地的两种公有制并轨,国家拥有所有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分解国家所有的占有、使用、处置等权力,实行较长的使用年期财产权制度,农民和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年期财产与社会保障挂钩,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主要用来弥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明显加快,总体上是平稳健康的,但也存在诸如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非粮化""非农化"日趋严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土地流转必须注意把握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工作原则,坚持以利益平衡、政策引导、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加强规范管理为实现路径,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8.
高建华 《决策探索》1995,(12):25-27
我国的土地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而且相当活跃,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我国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土地市场运行中法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健全的土地市场法制,将对土地市场发育起到良好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作用,因上,纱断地总结与探讨土地市场培育中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土地承载力较高,是辖区工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集中区域,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中发挥示范、辐射及带动作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于解决区域内土地资源紧张、促进开发区土地高效利用及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笔者工作所在辖区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区域内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其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高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土地二级市场的内涵、特点等基本情况入手,重点分析了影响土地二级市场发育的一系列因素及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制度缺陷,并结合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国家调控和管理土地二级市场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订有关土地市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登记作为地籍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土地制度确立以来,在理清产权关系、解决权属纠纷、规范市场行为,以及避免国家土地收益流失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我国现代土地登记制度建立时间较短,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使得土地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土地登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我国土地登记制度的完善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15号文件和省政府80号文件精神,按照2002年7月襄樊会议总体部署,着眼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市场建设步伐,积极推行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促进城市土地经营,取得了初步效果。仅去年以来全市国有土地供应495宗,有偿使用295宗,有偿使用率已达60%,招拍  相似文献   

13.
熊薇 《管理科学文摘》2009,(29):343-344
土地利用规划肩负着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任,无论是政策法律、规划理论、还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都需要土地利用规划发挥其综合协调、控制与引导的作用。但从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分析了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以及其凸显的土地利用规划作用缺失,在此基础上,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市场的发展是打破计划手段而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过程,表现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演进路径。近几年虽然土地的市场化进程发展较快,但原有体制的惯性、土地市场的二元性、政府参与土地经营等方面的因素,使我国的土地市场发育仍不是很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价值日益凸显,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联日趋复杂,土地管理在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对于切实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了在中国城市土地使用权交易过程,特别是政府参与并扮演重要角色的交易,是否满足并体现出了良好的政府治理原则。从法律法规报道等各种资料中收集信息并进行严格的分析,发现从80年代开始,政府治理主要的改善来自制度环境方面。揭示了中国城市土地权交易正在逐步回到一个良好的政府治理环境中来。同时城市土地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高效和效益很大程度不取决于土地交易的类型和权利的类型,而是政府治理系统是否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娇 《管理与财富》2009,(9):108-108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跃 《经营管理者》2011,(6):172-173
通过对当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及利益交叉契合点的实证分析,给出了解决其内在矛盾冲突的途径,提出了以完善农地承包制、建立流转市场为路径依赖,以实现城乡二元土地产权结构和城乡二元土地产权市场对接为目标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租赁方式作为处置国企土地资产的方式之一,在处置国企土地资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租金的合理确定是租赁方式处置国企土地资产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从租金确定的原则和实践出发,主要论述了租金确定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国有土地租赁这一土地使用权的新方式,新颁布〈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国有土地租赁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一种方式.为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政府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应如何建立土地市场服务体系,优化土地市场配置,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均需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